以前在国中教书时,我很少「大声」教训学生,因为「嗓子」是老师的第二生命,每次「大声」其实都很伤嗓子,教训完一个班,可能下一个班就没声音上课了!,而我还有十几个班的课程要进行...
再来是有些孩子对于「大声」似乎已经免疫了,我曾经听过国中生对于习惯大声教训学生的老师,封他为「肖婆」!老师的用心,只是因为大声的音量、激动的情绪,然后被扭曲为「肖婆」,真的也是蛮让人伤心以及感到不值...
我并不是说我从不大声,有时在一些必要时刻,大声是为了让孩子都注意到,为了要表达情绪的张力,或是立即性的吓阻以免发生危险,但我不常用「大声」来教训学生。
孩子的耳朵很奇妙,当习惯大声了,儘管老师音量如何大、情绪如何激动,孩子似乎就会开启「自动防护系统」,左耳进,右耳出,似乎只有老师情绪满溢,用心良苦,孩子可能人在心不在。或是开始思考老师唸完等等要跑去哪裡玩,或是盘算要结束了吗?不然下课时间快结束了,好像变成只有老师认真,学生早已收工下班,感觉好像真的是「认真就输了」。
不要让大声教训孩子成为习惯了,因为那对于改变现况没有太多的帮助,也无助于亲子的关係。因为当音量变大时,通常都开始带着情绪了!越是没有好好处理,越容易擦枪走火,情绪的用语一出,可能让关係受到伤害,更加的懊悔。
建议爸爸妈妈,多多练习「平稳坚定」的语气,用肯定句,清楚的说出指令,或是清楚地透过提问题,帮助孩子思考「我到底在做什么?」甚至是年纪小的孩子,你可以蹲下身来,让他的眼睛看见你,再清楚的把指令说完,也可以确定孩子真的听到了,而不是眼光只有看到大人的两条腿!
现在每天面对年纪小的孩子,大声教训的机会更少,不想让他们感到「惊吓」,但有时他们下课在外面玩到忘记上课时间,甚至是玩过头,呈现一个过high状态,我会走过去问他:亲爱的,请问现在是什么时间?请问你现在应该在哪裡?你现在应该要做什么?然后孩子会意识到「现实生活」,赶紧跑进去上课,或是静下来。或是孩子的桌子一团乱,我也会蹲下来,刻意把他的脸转过来看着我,确定他真的知道我在跟他说话,亲爱的,这是你的桌子吗?你的桌子应该要保持?所以你现在应该要?
其实不多孩子是真的想要故意表现不好,让大人责备的⋯所以有时他们需要的只是提醒!建议大人们多多爱护彼此的关係吧!不要总是用大声来处理孩子的状况,因为口味会越来越重,你只会越讲越用力,每次的音量都要越来越加码。
但其实孩子都已经听到麻痺了!当孩子不懂时,不是音量大声他就突然开窍了!当孩子闹脾气时,不是音量大声他就变乖了!当孩子不听话时,不是音量大声他就懂事了!若是我们只选择用音量来达到我们的期待,其实无形中也在跟孩子示範要「拼大声」「拼气魄」?有时赢了当下的气势,缺输了彼此的关係!
最后分享个有趣的故事,我曾经有个戴助听器的学生,成绩非常优异,但妈妈也是属于高分贝的管教者。有次我很好奇问他,你怎么可以这么专心学习?他回答我说,当我妈在唸的时候,我就把助听器关掉啊,只会看见他的嘴巴一直动,很搞笑,但我也可以专心的做我想做的事情不被打扰。
其实有时平心静气的一句话比十句高分贝的话还有效呢!
您可以成为今日报的祝福!为我们打开天上的府库,按时降雨在这地上~(点我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