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中台神学院院长赵大卫表示,中台传承的最大使命,就是「使万民作主的门徒」,传承自主的宣教使命。(图/中台神学院 提供)

中台神学院建校70年,以「传承、宣教、更新、拓展」为欢庆主题。为唿应主题,昨(27)日举办「中台70周年庆卫斯理神学研讨会」。论文发表首场,从约翰卫斯理的教会观,反思现今神学教育,是否有「更新」与「扩展」之处,中台神学院院长赵大卫与众人期勉:「内在生命的『更新』,神国眼光和异象的『扩展』,是信徒一生持续要走的路。」

给上帝的重要献礼之一:开设「教牧博士班」

中台神学院以「创校70、感恩全年」系列活动的形式,庆祝建校70周年。庆祝活动由3月22日的福音歌仔戏拉开序幕,一直到11月的感恩音乐会、中台之夜感恩礼拜,有一系列活动。

 

院长赵大卫表示,中间有些活动因疫情升温取消,但反而扩张该院,像是今年新开设的「教牧博士科」,因为网路与实体授课双轨并行,使在日本东京牧会的牧者、同工也能加入课程,一同装备学习。

 

特别的是,14年前学校购买的潭子校地,在2020年圣诞节前夕,因「环境影响评估案」通过政府审查,赵大卫表示,对新校地的使用,大家充满异象——不只是週间上课的地方,而是未来灵修花园、宣教中心、国际研讨等许多活动的「基地」!

中台神学院院长赵大卫表示,该院自叁月开始,一系列的欢庆活动都紧扣主题「传承、宣教、更新、拓展」。(图/中台神学院 提供)

圣光神学院院长陈吉松分享,对约翰卫斯理来说,教会有2个重点是必须:「福音的大能必须恢復,每个门徒都必须传福音」。(图/中台神学院 提供)

 

约翰卫斯理的教会观与神学教育

研讨会中邀请5位论文发表人,分别为:圣光神学院院长陈吉松、圣光神学与歷史助理教授李昇坤、卫理神学研究院歷史与神学副教授魏连岳、改革宗神学院副院长麦安迪、中华福音神学院歷史神学副教授张圣佳

 

以及5位回应人:中塬大学通识中心兼任助理教授潘秋郎、卫理神学研究院系统神学教师曾念粤、中台神学院学务长陈子仁、中华福音神学院教务长周学信、中台神学院歷史与神学副教授李丽娟。

 

首场,陈吉松院长以「约翰卫斯理的教会观与神学教育的反思」为题,提到教会的功能与使命,以及透过卫斯理的教会观,对神学教育的反思。

 

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在18世纪为英国安立甘国教的神职人员,当时安立甘主张在教会外没有救恩,卫斯理塬本也这么认为,直到接触到莫拉维亚弟兄会的弟兄,得着得救的确据后,才打破此一看法。

 

卫斯理的教会观,以救恩论为中心,同意圣经真理的他倡导,「一个基督宽恕的怜悯裡,藉着圣灵在我们裡面动工的确定信心」,因此,得救不再是由一个人跟教会的关係决定,而是藉着圣灵领受得救确据、经歷基督怜悯

 

在安立甘的环境中,教会神职人员基本上没有传福音的负担,其体制认为,在田野讲道、没有使用事先写好的祷告词就即席祷告,是在破坏教会秩序,但卫斯理质疑,此教会制度是出于圣经、早期教会,抑或人自己,因此得出结论:「教会是被上帝唿召的一群共同体,目的是为了执行祂在世界的救赎使命」。

 

陈吉松院长表示,现今神学教育跟欧洲11世纪末设立的大学有密切关係,但因中世纪欧洲过于重视灵性、心智的追求,所以忽略新约强调的重点──为了救赎世人道成肉身。而神学院栽培的传道人,自许为学者、牧者,却失去传福音的使命。

 

因此提醒神学教育,除了传福音的实务课程要做更多配置,也要操练神学生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潘秋郎教授回应道:「神学院是教会的教育机构,培育具上帝美德的群体。」(图/中台神学院 提供)

 

透过卫斯理教会观,省思神学院本质

卫斯理描绘的圣徒形象,是继承传统信经,又经歷圣灵重生经验的人,潘秋郎教授认为,卫斯理在追求整合智性、感性、德性的新灵性──被圣灵更新的人性。

 

神学院是教会的教育机构,培育具上帝美德的群体。」他引用伦理神学家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的理念表示,美德不属于个人,而是群体,个人要培育美德,就要加入美德的群体,才能被塑造。

 

卫斯理年代的「圣社」,是一群信徒有共同志向,一起委身、祷告、研经、彼此检讨日常言行,甚至还有每週禁食圣餐,这是理想教会的模型。

 

现在神学院课程设计仍保有「圣社」制度,但精神上仍有些距离。可能因神学课程设计仿造大学制度,须因应评鑑制度,及社会越发注重证照、教育被补习班化,以致神学教育和内容、场域脱离,课堂所学也与生活脱节。

 

潘秋郎教授以布农族猎人文化的养成和传承为借镜,布农族是猎人,打猎定义了何为布农,其教室就在猎场,和资深猎人在猎场学会一切技能,因此做中学,猎人就在体验中被塑造。

 

同理,信仰培育也是如此。将教室场域、课程与学生合一,神学院作为教会的智库,应帮助教会,将现代化过程所失落的传统智慧寻回。

 

这样的传承也是中台神学院的使命之一,赵大卫院长受访时表示,传承绝非让接棒者留在同温层取暖,真正的传承,是在领袖离开后才见真章,因此,在平时带领跟随者的密切关係中,须先传承「完成使命的热忱」,他也祷告,盼望主坚立我们心中的「宣教中心」,尊荣、扩张每个世代领袖的视野。

 

精选要闻》

56届广播金鐘奖》台上获奖喊「感谢上帝」,基督徒大放异彩! 「我们是一台戏,给天使世人看」

淡江教会庆20周年》为主「生养众多,治理这地」 庄育铭牧师:所有福音战斗机起飞吧!

正处在走投无路的季节吗? 廖文华牧师: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美好,神会把资源给你

今日报FB社团/每日更新》立刻加入

紧急救援今日报建置4.0官网专案》点此奉献

LINE官方帐号/每周更新》加入好友

LINE社群/每日更新》此加入

简单好用!一键阅读今日报—自己做今日报App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