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江毅(Rex Johnson)心理学博士表示,在婚姻中其实有一些「未言明的潜在基本期待」,你有可能曾经期待过,也可能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摄影/记者陈衿妮)

在婚姻中,若能够注意到「可得性」、「适切回应」、「积极相连互动」这叁个未言明的潜在基本期待;你就有可能做到,让婚姻中所产生的伤害得到医治,并修復夫妻已受创的关係,且开始建立与配偶间充满喜乐与甜蜜的长久关係。

婚姻关係转化特会》上一篇:你对婚姻有什么期待?

由举手网络主办的「医治婚姻中的伤痛—培养出亲密关係」婚姻关係转化特会,由百奥拉大学泰博特神学院心理谘商、教牧辅导教授江毅(Rex Johnson)心理学博士担任讲员。

 

江毅在第一个课程主题「婚姻的基本期待」提到,婚姻中共有五种常见的「明确期待」:(一)共同建立家庭;(二)得到归属感与幸福;(叁)得到财务上的安全感,包含实际与感觉上的稳定;(四)让父母、朋友感到高兴;(五)预期或许会有衝突,或许不会有衝突。

 

在婚姻中,其实有些「未言明的潜在基本期待」,你有可能曾经期待过,也可能没有想过这些问题。而这些期待,其实是神在创造我们的时候,就已经把它放在我们的身体裡面了。他接着在课程中,提到「可得性」、「适切回应」、「积极相连互动」这叁个在婚姻中未言明的潜在基本期待,而这也是影响婚姻幸福的重要关键。

  • news-details
  • 「医治婚姻中的伤痛—培养出亲密关係」婚姻关係转化特会,高雄场于上(10)月31日至本月2日在高雄浸宣武昌教会举行。 (摄影/记者陈衿妮)

婚姻中第一个未言明的潜在期待—「可得性」

很多人也许对于「可得性」这个名词感到陌生?江毅解释,要了解「可得性」这种情感联结的模式,需要先从新生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互动关係,来做观察与理解。

 

每一个人,都是从婴儿阶段开始,就必须学习与世界对话。当新生婴儿哭了,他的母亲就会马上出现;因为,「母亲」这个角色,天性上就是会对孩子直觉式的这么做,这样的互动关係,对婴儿来说就是他认知的「可得性」。

 

母亲也许并不知道婴儿为什么哭了,但当她听到哭声,就会马上去找出发生了什么事。婴儿哭了,也许是因为肚子饿了、尿布湿了、想要找哥哥姊姊玩⋯。

 

而在这个「可得性」裡面,通常还会有母亲或祖母与婴孩间「情感的联结」。当母亲或是祖母在照顾婴孩时,她们会看着婴儿的眼睛,想要去模仿婴儿的表情。这样的事情,所有的母亲应该都做过,有些父亲有可能也做过,但有些父亲应该从来都没有想过要这样做。

 

当江毅在婚后,与太太讨论要不要生小孩的时候,其认为,小孩出生后,就是太太应该负责的,当孩子年纪长大到可以丢球的阶段,再由他来接手;当时他并不懂,跟孩子之间会产生什么「情感的联结」。

 

直到最近他才明白,人类脑袋裡的「镜子神经元(mirror neurons)」,就像镜子一样,有「产生复製」的效果;可以透过观看别人的行为,在我们的脑内引发一连串反应,好像是自己正在做这些动作。

 

神奇妙的创造,让婴儿可以透过大脑的「镜子神经元」,去「学习模仿」抱着自己的这个人的表情或行为。当你抱着婴儿对他笑,他就会模仿你的表情,也对着你笑;当你对着婴儿说话,即使他并不懂你说话的意思,但他会想模仿你,且尝试发出一些声音。这种「情感的联结」,就是婴儿在表达「自己的语言」。

 

每个人出生后的「第一个语言」,其实是「碰触」。这也是为什么在婚姻裡面,「接触」还有「情感的联结」,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面无表情」的研究

 

最近有一个关于「面无表情」的研究,在这个研究裡面,一开始母亲被交代要跟婴儿去互动;但当实验室的红灯亮起的时候,母亲就不能跟婴儿有任何互动,并且拿掉脸上的任何表情(如同戴着面具一样),不可以微笑、皱眉头、说话,需要完全面无表情。

 

研究人员希望可以看出婴儿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婴儿为了跟母亲互动,开始做了很多动作;当这些尝试都行不通的时候,婴儿开始生气、哇哇大哭、摆动手脚,他们很努力的想从母亲身上得到回应。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现象之后,就把实验室的绿灯打开,让母亲们知道又可以跟婴儿互动了;接着,母亲们又开始与婴儿建立「情感的联结」。

 

从这个研究裡面,发现两个非常有趣的结果:(一)习惯有情感联结的婴儿,会马上冷静下来,又马上开心了起来。(二)不习惯有情感联结的婴儿,他们会把脸撇开,看旁边,不看母亲。

 

当你跟人互动的时候,如果你专注看着对方的眼睛,但他的眼神总是飘开的?那表示,他在婴儿时期,不会跟人有「情感的联结」;所以,当人去看他的眼睛时,他会把脸撇开,眼神也不会去注视对方。

 

在婚姻中常见「情感的联结」会发生的现象

 

在婚姻中,「情感的联结」往往是发生在新人「订婚的时候」。订婚后,新人们为了进入婚姻,会开始密切的对话;两人可以有很久的时间都坐在一起,并注视着对方,一起讨论与沟通许多事情。

 

但夫妻间很常在「结婚之后」,就不再有「对话」或「面对面的对话」;他们虽然在对话,却是身处在「不同的空间」。例:对话的时候,先生在餐厅吃东西,太太在厨房裡面工作;或太太在看电视,先生看着报纸,两人的对话没有眼神的交流,彼此之间的「可得性」减少了。

 

「可得性」的重要性

 

在「婴儿时期」,所有的婴儿都会对周遭的事情产生好奇,这也是神造人的时候,为要让孩子预备跟母亲分开的一个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渐渐跟母亲「成功的分离」,培养出「迈向成功的能力」。

 

孩子虽然在妈妈的身边,但却会对身边的东西感到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孩子会想要爬去看看他所好奇的那个东西;但也会马上就回头寻找母亲,是不是还在身旁。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母亲已经离开房间了,孩子会马上产生「分离的焦虑」,他会马上爬回去找母亲;当看到母亲时,他会伸出手,要母亲抱起他,极需要确认母亲在身旁的这种安全感。

 

透过「反覆的练习」,孩子会越爬越远,也会常常回头确认母亲是否还在。接着,他们会渐渐明白,就算当他回头看不见母亲,还是可以相信母亲会在那边等他。

 

但如果,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母亲不知什么缘故离开的话,孩子的焦虑会变成一种恐慌。在这种情况下,当妈妈回来时,会发现孩子已情绪失控的在大声哭闹,也变得无法沟通;若母亲很生气的把他们放回婴儿床,又离开房间把门盖上,这种恶性循环,会让孩子感到更焦虑。

 

因此,母亲对孩子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等待孩子长大一点时,母亲才能慢慢放手。接下来,孩子开始有能力离开家去学校上课,可以有一整个白天的时间,不用母亲的陪伴;因为孩子知道,母亲会在家裡等着他回家。

 

当孩子成长至高中的阶段,他有能力可以离家更远一点。这个过程中,他明白当他想要回头找母亲的时候,母亲一定会在那裡;这成为他的「感受」与「安全感」。

 

而在婚姻中,对新郎与新娘来说,他们会希望「对方有良好的可得性」。尤其在蜜月期间的用餐时,可能会有分开去拿食物的这种短暂分离;当另一方回来时,他们会彼此拥抱,就像是久别重逢的感觉。

 

但婚后,先生回到家了,却还想着工作;太太想听听他的想法,他却觉得太太不会想听自己的看法,与太太之间也没有什么好谈的,而没有提供给太太「可得性」。这种状况下,配偶之间双方的可得性将越来越下降;对太太而言,还不如就自己一个人。

  • news-details
  • (摄影/记者陈衿妮)

婚姻中第二个未言明的潜在期待—「适切回应」

当第一个未言明的潜在期待「可得性」,在婚姻中得到满足之后,接下来需要挑战「适切回应」的部分。

 

举例,当孩子在哭的时候,母亲不只出现在他的面前,同时还需要去安慰他;而「出现」代表着「可得性」,「安慰他」则代表着「适切回应」。因孩子在哭的时候,其实是期待可以得到帮助;若父母出现,却没有做出适切回应,对孩子来说这种状况,等同于发生的那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被解决。

 

太太需要的不只是「解决方案」,还有「情绪层面」的适切回应

 

新郎与新娘也会希望对方有「适切回应」,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没有办法给对方「他想要的」;但至少你在出现的时候,要向他提问与关怀「他的需要」。

 

其举例,在婚后有一次回到家,发现太太躺在卧室的床上哭。他走到太太身边坐下来,想做出适切回应,于是对太太说:「亲爱的,妳怎么了⋯」她开始说出在工作上,遇到老闆的误解,且老闆也对她说出了一些不好听的话。

 

他一边听,一边想着太太接下来应该会做出来的反应。当太太情绪安静下来的时候,他说:「亲爱的,我们可以一起想个办法⋯」接着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想到太太又继续哭;他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回应下去,于是走出卧室,去到客厅开始阅读。

 

大约过了五分鐘,太太从房间裡出来并走到了客厅,又继续哭了一个小时,然后走出去到阳台,并且把门大声的甩上。当下他意识到,自己的麻烦大了⋯。

 

他提供给太太的是「解决方案」,但这个解决方案不是针对「情绪上」的适切回应,也没有顾及到「情绪层面」;他没有理解太太为什么那么难过,也无法正确反应出她的情绪感受。

 

先生的工作通常都是:工程师、资讯电脑、牧师⋯;很常在想问题的时候,都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思考。但太太往往都有「情绪层面」的感受,需要处理的,往往不只是问题本身。

 

换句话说,太太当下需要的是「亲密回应」,而不单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很多时候,太太其实有能力可以自己解决问题;但先生受到的训练就是,让自己可以解决问题,而很自然的就直接提出「解决方案」。

 

江毅提醒,夫妻间的相处之道,有时候先生需要去学习「知道对方的感受」,来做出适切回应;而不是完全都以「直觉式」反应来处理所有的问题。

  • news-details
  • 大家分组讨论。 (摄影/记者陈衿妮)

婚姻中第叁个未言明的潜在基本期待—「积极相连互动」

当夫妻间,能有良好的「适切回应」时,还需要注意到「积极相连互动」的关係。

 

「积极相连互动」就是要想办法进入到对方的脑袋与思考逻辑,以「对方的角度」来解读「他所说的感受」。如同,母亲会去学习婴儿的语言,当她听到哭声时,就马上知道孩子要的是什么。

 

很多时候,当男人身为一个「父亲」或是「丈夫」时,并不清楚孩子或是太太要什么。但是,太太却能从声音中去判断出孩子的需要,因母亲已学习婴儿使用的语言,她可以直接从孩子「不同的哭声表达」去做出分析。

 

从这裡可看出来,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积极相连互动」,以及父亲的潜在危机。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係,不只是「适时的出现」,还有「情感上的联结」。所以,即便是孩子爬离开母亲的身边,他还是相信,回头时母亲还会在那裡。

 

很多人在结婚后脱离了「积极相连互动」这个关係

 

在婚姻裡面,夫妻间其实也都会期待对方,可以有「积极相连互动」的这个反应。对订婚的新人而言,因不知道对方的需要,而会在两人进入结婚前的这段期间,有「积极相连互动」产生。

 

但很多人在结婚之后,就开始脱离了「积极相连互动」这个关係,转移焦点去关注「对方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这时候,先生会说太太需要在家预备叁餐、整理家务,偶尔处理跟朋友之间的事情⋯;太太会觉得先生的责任就是要出去工作、赚钱养家,下班回家的时间可以跟她说话,并享用她精心预备的晚餐⋯。

 

夫妻双方,会开始去设定几个角色,并且努力的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太太希望先生可以在信仰上带领自己,最好还在教会事工上做出一些领导;先生希望太太可以对教会的事工活动参与投入,或是有虔诚的信仰。这时候,可能连「信仰层面」,两人之间也开始脱离了「积极相连互动」的关係。

  • news-details
  • 大家专注聆听课程。 (摄影/记者陈衿妮)

叁个未言明的潜在基本期待,在婚姻中几乎并没有被提到

江毅提到,上述的叁个未言明的潜在基本期待,很多时候在婚姻中并没有被提到。所以,每当有夫妻接受婚姻谘询时,他们的话题,总会不自觉的去提到这些期待。

 

太太会开始抱怨先生,都不跟自己讲话。先生会回答:我有啊!太太接着说:你根本没有回家,或当我想要跟你说话的时候,你总是说很累,不然就是在看电视、讲手机、传简讯⋯。太太抱怨着先生的「可得性」或是「适切回应」这部分。

 

而先生可能会抱怨太太都不想要跟自己发生亲密关係,指出太太没有「可得性」或没有做出「适切回应」,以至于两人的关係,没有「积极相连互动」的部分。

 

江毅指出,夫妻间应该回想还在交往或订婚的时候,当时「你的哪一点」最能吸引你的另一半,而现在你有什么样的改变?若自己不清楚可以询问对方。

 

同时,你可以询问配偶,当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让他有「被爱」与「亲密」的感觉;或你要怎么做,才能让他感受到更多的爱。另外,你也需要透过向神祷告,求祂教导你,能够用对方感受得到的爱的语言来爱他。

 

在婚姻中,若能够注意到「可得性」、「适切回应」、「积极相连互动」这叁个未言明的潜在基本期待;你就有可能做到,让婚姻中所产生的伤害得到医治,并修復夫妻已受创的关係,且开始建立与配偶间充满喜乐与甜蜜的长久关係。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