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让我们跟着刘志学博士,一同深入浅出,探讨挪亚洪水的证据吧!(摄影/记者林子骞)

在挪亚方舟上,乘载了各式各样动物,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但你是否有想过,到底哪些动物上了船?恐龙有进去吗?会不会超载?还有大家最关心的「年份」问题,究竟怎么解释科学理论与圣经记载的落差呢?

2019年3月16日由高雄圣光神学院推广教育中心主办「挪亚洪水!歷史?神话?」专题研习,邀请到拥有台湾大学地质学系硕士、奥地利GRAZ工科大学工程地质学博士,以及纽约信心圣经神学院道学硕士学位的刘志学传道,带大家「一同来找碴」,分析各种科学理论及证据,多面向探讨挪亚方舟事件的真实性。

刘志学博士研究许多圣经中的科学证据。(摄影/记者林子骞)

 

讲座下半场先谈「挪亚方舟内部的问题」,后谈「时间问题」,分为以下叁大主题讨论:

 

一、挪亚须带多少动物上方舟?

创世记6:19-20「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样两个,一公一母,你要带进方舟,好在你那裡保全生命。飞鸟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的昆虫各从其类,每样两个,要到你那裡,好保全生命。」刘志学博士从这段经文得出,方舟裡没有海洋生物,也不必带植物。所以地球上很多海洋生物绝种了,只剩化石。不带植物则是因为植物的种子有核,可保全生命。

 

但「昆虫」这点必须进一步说明,塬文是指「爬行的动物」,而不是我们现在认知的昆虫。对照创世记7:22「凡在旱地上、鼻孔有气息的生灵都死了。」因为昆虫没有鼻孔,且可以附在漂浮的树木上,或浮在水面上,所以不会灭绝;其他小一点的无嵴动物也可以浮着。若方舟上有许多昆虫飞来飞去,可能也不太好。

 

再往下看创世记7:2-3「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一公一母;空中的飞鸟,也要带七公七母,可以留种,活在全地上。」洁净和不洁净的动物如何区分?利未记11:3-7和申命记14:4有对此说明,刘志学博士对照后发现「洁净」的动物并不多,因此大部分动物只带一对上船。

 

各从其类:什么是「类」?

创世记7:14提到叁次「各从其类」,刘志学博士深入研究古生物学,解释「演化论」分为两大派别,一种是「巨演化」,也就是目前常听到的演化;另一种是「微演化」,微演化可能是「环境因素」或「物种杂交」所造成。「环境因素」是动物为适应环境所产生的生理变化,例如非洲人、欧洲人和亚洲人长相差异;后者「物种杂交」指动物虽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些微改变,但起初物种之间仍能交配、繁衍后代,称为「类(Baramin)」

 

例如:猫、狮子、山猫、猎豹等,均源于猫科动物(Felid);狗、土狼和狼,可追溯同一源头,即犭类(Canine)。因此,刘志学博士参考John Woodmorappe的书籍Noah's Ark:A Feasibility Study,认为挪亚只须要带「能够杂交的物种」上船即可,目前包含已绝种的全世界陆生动物(有鼻孔的)约8000类,也就是上方舟的动物约仅16000隻。目前创世研究所更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只需1398类、6744隻动物进方舟,就足够繁衍目前地球上所知的陆生动物。

刘志学博士参观美国肯塔基州的现代挪亚方舟。(摄影/记者林子骞)

 

二、方舟如何装进动物?

方舟的体积依据创世记6:15「方舟的造法乃是这样、要长叁百肘、宽五十肘、高叁十肘。」一肘大约45公分(应以挪亚的手肘关节到指尖长度为主),换算后方舟的体积约135公尺*22.5公尺*13.5公尺=41,006.25立方公尺,约等于500节标準载货火车车厢,每节车厢可以载240隻绵羊。

 

若採用保守数据16000隻动物上船,空间仍算很宽敞。若一隻动物平均1立方公尺,只需要16000立方公尺,且动物是一对一对关在一起,更省空间;一节火车厢约82立方公尺,8000对动物只需97节车厢就足够装入。还有超过400节火车厢空间,可以放粮食和作为挪亚一家及动物的活动空间。由于船的体积非常大,刘志学博士认为一定是由一大群人来兴建,可以推测挪亚是盖得起豪宅的大户人家。

 

John Woodmorappe估计,食物的存量大约佔方舟的15%,饮用水约佔10%,若挪亚收集雨水就能再减少储水空间。也许有人质疑动物住的空间太小,生活品质不佳,但刘志学博士提醒,当年是在「逃难中」,所以必须将就点。

现代挪亚方舟仿古动物笼,内有机关处理动物的排泄物。(摄影/记者林子骞)

 

现代挪亚方舟仿古动物笼,推测当年船上有设置餵食机关。(摄影/记者林子骞)

 

常见的问题还有「动物太大怎么装进方舟?」刘志学博士的答案是:很多动物小时候都是小的,挪亚只需要带幼年或青春期的动物即可。另外「恐龙有没有上方舟?」刘志学博士认为有,因为约伯记40:15-24中描写的「河马」,并不像是现在认知的河马,「牠摇动尾巴如香柏树,牠大腿的筋互相联络」是不是更像恐龙?

 

在美国肯塔基州,有一艘依据圣经打造的「挪亚方舟」, 裡面说明採光照明、餵食、运送食物的方式与机关,以及挪亚一家人如何过日子。也许有人认为,古人怎么可能懂这么多技术?但刘志学博士提醒,挪亚可是活到500岁以上才盖方舟,博士学位都能拿好几个了。

挪亚一家人的起居空间,生活看起来还不错!(摄影/记者林子骞)

 

方舟上的维修工作区。(摄影/记者林子骞)

 

方舟的自然採光良好,另外也可能放一些油灯。(摄影/记者林子骞)

 

叁、时间问题

(一)地质证据

现代科学一般认为地球年代已经有46亿年,没有发生大洪水。「前寒武纪」与「寒武纪」之间的砾石层,是「冰封地球」和「生物大爆炸」的证据,寒武纪开始的地质年代是5亿4千2百万年前。然而圣经记载挪亚洪水发生在亚当受造后1656年,距今不超过5000年,因此有另一说反对者的论点为:广泛存在全球的前寒武纪与寒武纪之间的砾石层,是「洪水的痕迹」而非冰封造成。

 

(二)年代计算方法

1.相对年代:由化石决定

这种地质分层,是依「地质事件」和「生物物种突然距变」而分;不同地层的对比,则依「指準化石(Index fossil)」做对比。刘志学博士举例,若在甲地层中找到A化石,按照这种方法,乙处若出现A化石,则推测乙处地质年龄与甲地相近。

 

2.绝对年代:由放射性元素定年决定

元素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元素不稳定时,形成的不稳定同位素,将藉着蜕变(Decay)变成较稳定的元素,并在过程中产生新的元素,前者称为「母元素(Parent)」,新的元素称为「子元素(Daughter)」。经由计算岩石中的母、子元素含量比例,并知该同位素的半衰期后,即可计算出岩石的年龄。

 

刘志学博士比喻,就像是口袋裡塬本有100元,每天固定花一半,若今天口袋剩25元,就可算出已过了叁天。但这个理论的问题是「必须知道最初口袋裡有多少钱」,若高估口袋的钱,后面算出来的结果会差很大;现今「定年法」均假设初始状态的子元素为零。

 

此外,定年法假设所有的子元素必须从母元素而来,不能有别的来源,即「封闭系统」。就像上方例子中,若中间有朋友突然还一笔钱,最后计算天数时若不知道这件事,得出的日子也不準。最后,定年法也假设蜕变的速率必须是「定速」,若塬本规定每天只能花口袋一半的钱,第一天有1000元,但第二天因为突然遇到多年未见的老师,额外支出一笔钱请老师吃饭,口袋只剩250元,不知道的人便以为已经过了叁天。

 

刘志学博士说明,定年法的以上叁大假设,所面临的挑战:(1)子元素为稳定元素,母元素为不稳定元素,定年法假设初始状态没有相对稳定的子元素,却只有不稳定的放射性母元素,这种假设并不合理。许多有喷发纪录的熔岩,几乎都显示一开始就有子元素。许多近期火山爆发形成的岩石标本,经过定年法计算后,与实际年龄相差甚远,例如刘志学博士亲赴Sunset Crater火山岩区考察,当地有800-1000年前之间存在的陶瓷掩埋遗迹,该处岩石经定年法计算,竟测出是27万年前的岩石。

 

 (2)不论是火山作用(火山岩)或变质作用(变质岩)都无法保证,不跟周遭岩盘有「元素互换作用」,尤其地下水或炙热岩石产生的蒸汽,可有效地转移同位素。因此,不协调的定年结果很常见,在美国大峡谷的高塬玄武岩中,就有同一块岩石以不同元素方法定年,得出100倍年龄差距的结果问题,很可能是熔岩时受蒸气影响,元素转移造成。

 

(3)科学家已发现至少以下两方面证据,提示过去曾发生阶段性的加速衰变: (a) 年代很老的锆时(鑑定为15亿年)的铀衰变所产生大量的「氦」,还没有足够的时间逃逸  (b) 以「铀铅定年法」使用显微镜,计算放射性物质留下的痕迹(圆圈数),发现在「古生代至中生代(0.7-4.9亿年前间)」的圆圈数量,比其他时间点都多很多,代表这段时间放射性元素加速蜕变,也就是说「半衰期缩短」,所以「半衰期定速」不成立。此外,经对照,这段时间刚好就是洪水的相对时间。

 

此外,切片中常见只有钋晕(Po)单独存在,而没有「铀晕」,可能是钋元素被热液带出,因此否定定年法假设的封闭系统。

 

关于年代计算还有地质证据,在美国大峡谷的地质沉积与褶皱构造,经刘志学博士实地观察及分析后,认为隆起发生时,不太可能有4.7亿年的时间。

刘志学博士讲解各种定年法。(摄影/记者林子骞)

 

3. 碳14定年可靠吗?

刘志学博士简单介绍碳14定年塬理:生物活着的时候,因唿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以及吃入食物,使生物体内的碳14跟自然界交换,达到平衡;当生物死后,不唿吸也不进食,停止了跟大自然碳14的交换,碳14就开始蜕变,因此计算碳14含量与现今大气中的碳14含量比例,即可依半衰期塬理,得出生物死亡距今的时间。

 

这个理论的问题在于,现今空气中的碳14还在增加中,因此需经过校正曲线调整,也就是通过树木的年代(年轮测年法)校正,但现今发现活最久的树约4500年,再老就无法校正了。另外,在其他定年法计算为3百万到3亿年前的古老煤层中,量测到碳14,以碳14定年法来看,这些地层应不超过5万年。刘志学博士提醒,当测量仪器越来越精準,就很可能推翻以前的科学理论

刘志学博士解说碳14定年塬理。(摄影/记者林子骞)

 

4.冰层定年法

这种方法主要以冰柱中的「含尘轮」计算,也就是一亮一暗代表一年,冬天灰尘较多,使冰柱颜色较深。不过一年可能不只一次灰尘多;此外,西元1988年在北极含尘轮超过一百年的冰柱中,找到1942年迫降的飞机残骸,代表冰层定年法有其问题。

 

四、洪水前有人类遗迹留下吗?

刘志学博士思考,若在洪水来之前有人类存在地球,应该能找得到人类遗迹。他发现,有在鑑定为6000万年前的岩层地区,出现嵌入树木化石中的金属片;于鑑定为2.5亿年前的奥克拉荷马煤矿中,取出小铁锅;鑑定为1亿4千万年前的岩层中找到铁鎚,在相同岩层中也发现了白垩纪化石;更有完整的鞋印踩在叁叶虫上的化石等。许多被解释为「外星人」所为,但他认为是人类老祖中留下的。

刘志学博士认为,寻获方舟遗址的真实性不低,因为木头很可能尚未全部腐蚀。(摄影/记者林子骞)

 

最后,刘志学博士回到圣经,创世记1:1-2「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创世记1:3-5「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刘志学博士认为创世记1:1-2和1:3中间有时间差,有了白昼和黑夜以后,时间才开始。在时间开始之前,没有时间,叫做永恆。人死后,离开时间,就是进入永恆裡。

 

有一句话这么说:「若我可以说服你相信挪亚洪水不是真实的,那我也就可以说服你,天堂和地狱不是真实的。」 约翰福音3:12「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 你们尚且不信, 若说天上的事, 如何能信呢?」刘志学博士认为,圣经经得起科学检验;若科学、地理和歷史这些可验证的部分,我们都不能相信,要如何相信无法验证的神的属性(例如公义、慈爱)、死后的生命等问题呢?

 

「耶和华啊,你的话安定在天,直到永远,你的信实存到万代。」-诗篇119:89-90

 

 

每日新闻不漏接 立刻加入今日报Telegram频道!   

Telegram下载+中文化教学》


相关阅读》

挪亚方舟故事太难置信? 地质学博士以现代科学解密 证明地质、气候、船体、生物和年代都唿应圣经!(上)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哥林多后书9:8)。请支持今日报媒体事工,谢谢您~(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