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北京的丰臺堂,从几位老太太开始建立,7年来增长至4千多人的教会,见证神恩! (摄影/记者叶毓亭)
1987年代,由几位义工老太太在大陆北京丰臺区祷告、行走,撒下福音种子,2006年,丰臺堂教会正式登记成立,以「丰盛的讲台」为异象,7年来,教会聚会人数快速且倍增成长,反应出大陆宣教禾场之大,以及人民对福音的渴求!
「丰盛的讲台」实至名归 从一群老太太到千人大军
丰臺堂主堂可容纳900人,每堂聚会人数约1,600人。 (摄影/记者叶毓亭)
丰臺堂于2006年末的圣诞节前献堂,开始第1堂主日聚会,主堂可容纳900个座位、副堂可容纳300个座位;隔年復活节第2堂主日,因增长人数众多,空间已不敷使用。时至今日,丰臺堂成人主日崇拜已扩增至4堂,包含上午2堂华语、下午1堂英语及晚上1场华语主崇。
除英语堂外,其它每堂的聚会人数约在1,600人左右,周五晚间的青少年聚会人数有700~800人,儿童主日学有400~500位孩子。因聚会人数年年增加,为让信徒能亲身参与主日,教会在教堂通道旁摆放小板凳,礼拜堂外面的走廊也开放大萤幕,让无法进入会堂的弟兄姊妹可以在场外同步聚会。
在基督化家庭长大的丰臺堂主任牧师张燕琴,小时候父母就已经将她「奉献给神」,可是成长过程中,渐渐淡忘献身这件事,但即或她已经忘记,神却没有忘记!
因着上帝的带领,从职场煺休的张燕琴,献身服事神,现为丰臺堂的义工牧师。「能在上帝的工作中有份,是上帝的怜悯,并无可夸的。」张燕琴说,教会成立的第一个7年,神不断完善其内部各样工作,不论在建筑或是信仰根基上,她很感谢主预备一群有智慧的团队同工,让教会能「同心合一」。
圆形教堂设计意涵深 简约带着惊喜
丰臺堂主堂建筑採圆形为主设计,圆形宽广的长廊能提供庞大信徒人数聚集时作运用;建筑体保留水泥颜色,并无太多装饰及色彩。「有多少钱就建设多少,堂就是这样慢慢盖起来的。」张燕琴说。
礼拜堂聚会空间,是用钢筋水泥整体交铸成的圆形建筑,教堂后方放置两幅写上「神」与「爱」的大型书法,从左唸起为「爱神」,从右唸起为「神爱」,都是极美的意思。教堂的圆顶天花板用吸音棉材料覆盖,具隔音效果,塬本是预计规划成穹苍星空的景象,但碍于经费不足,改以蓝色灯光呈现,也别有一番风貌。
特别的是,教堂设计者在规划十字架位置时,将圆形空间切成0.618的黄金切割比率,来放置十字架,使会众在主日聚会时,有好的视觉感受。丰臺堂发挥设计小巧思,在椅子下方设计圆洞,让空调能从椅子下方流通,因此无论是冬天或夏季,会友都能在合适温度中聚会,同时发挥了节能省碳的科学创意。教会旁还规划一处「迦南园」,自种有机蔬菜,成为千人爱宴的食材来源。
6大事工部门分工专精 行伍整齐不生二心
面对人数众多的信徒,丰臺堂规划有组织的系统部门,让事工分别门类,分工更为专精,也因此带出极大的果校。
1. 「圣工部」以讲台事工及安排慕道团契为主,每年都需要接待「几千位」第一次来教会的朋友,一年共举办3期慕道班,每次约有500人受洗归入主的名下。
2. 「事工部」负责青年聚会、影音、舞蹈等团契及节庆的活动策画。
3. 「圣乐部」底下有7个诗班、1个乐团,负责教会婚礼、丧礼及管乐等圣乐事工。
4. 以文载道、以文弘道的「文教部」,出版「丰年」刊物,每期有4千多本发行量,除了提供本堂信徒阅读,并免费发送到大陆偏远地区,用文字来传扬神的道。教会还架设「丰台福音网站」,放上主日讲道视频,网站点击率有达30万的高人次,也获得大陆宗教局的表扬及鼓励。
5. 「祷告部」每个月末有全区家庭聚会点的联合祷告会,每天有晨更祷告会,每周有主日祷告会,并会在祷告室裡安排不同团契,从早晨到晚上不间断祷告,用祷告托起教会事奉,因此丰臺堂有「跪着向前走的教会」之称。除此之外,祷告部还会接待主日后有需要代祷的会众,以及每周四安排「牧师日」,让主日时没有跟牧师们说到话的信徒,能藉此交通内心话。
6. 「扩展部」负责扩展事工,除以陆续成立工商、夫妻及百合谷青年团契,并针对残疾人士设立「米非坡设团契」,规划主堂固定位置让「米非坡设」能与大家同坐。
在承接传福音的大使命中,丰臺堂信徒积极在车站、公园放置单张传福音,盼更多灵魂得救。张燕琴表示,许多人会问她「教会发展的诀窍」,但自己深信,只有圣灵的工作才能促成这美事。2014年是丰臺堂进入第二个7年,面对下一个7年的事工挑战,路还很长,只要教会领袖同工团结合一,底下必定分裂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