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34岁的李宜帆,是海地展望会最年轻的会长。(照片来源/台湾世界展望会提供)

在病中最脆弱的时候,身边的人都没有办法帮她,只能向神祷告:「(我)承认自己没有想像中强壮,(我)承认曾是那么自以为是,一切都在神面前承认...但是到底还要做什么,祢才愿意医治(我)。」神清楚的对李宜帆说:「你要以神为乐。」当时她听不懂,经过3年的祷告,才完全降服,认定主是唯一的神、她唯一的喜乐。

大学以前的李宜帆在国外读书,许多基督徒的朋友向她传福音,但她理性、爱科学且实事求是的个性,让她不断要证明「科学是正确的」。回台后,身边依然被基督徒朋友包围,不断邀她参加基督徒社团。

 

塬碍于人情压力而答应,神却在一次的敬拜中「动摇」其心笃定的科学,于是她祷告:「我暂时相信这个信仰,但是有反悔的机会...」一但信仰无法说服她,她就不再相信。

 

然而,神用一场疾病摧毁李宜帆的骄傲自大,3年内,她塬本相信可以靠自己解决的一切、可以在属世求得的一切帮助全部瓦解:无法痊癒的疾病,朋友、家人、教会辅导都没办法帮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寻求神。

 

神回应她「以神为乐」,李宜帆并不明白这个意思,但是透过不断谦卑、修正自己、向神认罪悔改,并开始用神的眼光看自己和世界,神最终在祷告告诉她:「孩子,我已经医治妳了。」她还不相信,却更清楚听见神的声音:「除了我会叫妳孩子外,谁会叫妳孩子?」神恢復她的生命,从此开始完全的相信、倚靠神。

 

她在多次特会领受唿召,虽然还不知道自己的「禾场」在哪,但是她却勇敢回应神要差遣她的感动。当时还在念书,随着大学毕业也渐渐忘记当初的祷告。

 

2011年首次出差到海地,这是海地大地震后的援助行动,看到当地的情形让她既震惊又羞愧。从小住在多明尼加,常听见当地贫穷、懒惰等负面形容词,她对这个地方有刻板印象,也从不明白当地的缺乏和困难。

 

地震发生在太子港,超过7,000人丧命,首都瘫痪、许多建设被摧毁;仅管环境如此恶劣,但当地人民的韧性却改变她既有的刻板印象──居民不断想办法继续活下去,儘管多次被摧毁、重建脚步不曾停下。

2011年海地地震后,太子港受灾情况。(照片来源/台湾世界展望会提供)

神差派她来到海地服事的计划,至今仍让她深感不可思议。2016年,她在职涯转换过程向主祷告:「我为祢做有意义的事、更困难的事、更大的事。」虽然这样唿求,她却不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事,不知道自己可以为这个世界做什么,只是单单求神为她的道路开门,当做完这样的祷告,神关闭一切所有职场规划的门,只留下世界展望会的窗。

 

虽然这样的带领如此明显,紧接而来的是家人的挑战。父母的健康出现问题,也对这样的决定不理解、不支持,身为家中唯一的女儿,想要留在家人身边,但是神透过海地同工的联繫,提醒她当初的祷告,于是李宜帆立刻向神说:「我想为海地做更多,若这是祢预备的,我相信祢可以在我的家中行神蹟。祢要在我的家中行神蹟,为我开道路。」没想到这样祷告没多久,父母马上同意让她到海地。

海地世界展望会会长李宜帆与当地工作人员讨论事工。(照片来源/台湾世界展望会提供)

在海地的服事,李宜帆明白起初神给她「以神为乐」这句话的意义,也更明白圣经所说的「刚强壮胆」是什么意思。她在当地进行永续性发展计划,这样的帮助非一次性给予,而是希望能培养当地人民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藉自己的能力建造社区。

 

对于台湾来说是,可能只是稍微大一点的风和雨,就足以摧毁当地长期以来努力的建设,但李宜帆看见海地人民的进步,他们一次次让家园快速重建,找到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在接任世界展望会的工作上会有惧怕的时候,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是都能用提摩太鼓励自己,把心裡的惧怕放一边,放胆为主做。

世界展望会与各国际救援组织合作,为海地地震受灾民众提供临时庇护帐棚。(照片来源/台湾世界展望会提供)

虽然海地现在已经有一定能力可以自己进行重建工作,但仍有许多孩子、居民需要被协助,让他们有能力可以上学和有足够的资源。

 

【资助小档案】

台湾世界展望会邀请大众透过每月700元定期捐款,资助海地儿童,帮助脆弱环境中的孩子远离生存危机,更能稳定上学,迎向丰盛生命!

世界展望会官网连结:www.worldvision.org.tw

邮政划拨帐号:01022760,户名:世界展望会(请註名资助儿童)

相关资讯服务专线:02-2175-1995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希望将讯息更快速传达给您,恳请您为今日报奉献一份心力。(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