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1月24日起,「马偕上陆淡水150週年」在淡水捷运站内以壁贴方式展示。(图 / 淡水长老教会 提供)

教会首次进驻捷运站,结合福音和文化,让世人看见马偕博士背后的耶稣!

 

讲到淡水,你会想到什么?浪漫的淡水河畔,游客如织的老街,岁月洗礼下的百年建筑,引人发思古之幽情?1月24日起,淡水捷运站「换新装」!「马偕上陆淡水150週年」在站内以壁贴方式展示,不只回顾马偕在台事蹟,更是教会首次进驻捷运站,结合福音和文化,要让世人看见马偕背后的耶稣。臺湾基督长老教会淡水教会(下称「淡水长老教会」)主任牧师郑浚豪,盼以马偕生命为榜样,使世人得福。

教会首次进驻捷运站,公开马偕与教会歷史

马偕博士1872年于沪尾(淡水旧称)上岸,接下来30年,乃至其子孙都奉献在福尔摩沙这块宝岛。

 

今(2022)年,适逢「马偕来台宣教暨淡水长老教会创立150週年」,故而引用罗马书10章15节,以「马偕上陆淡水150週年—传美事报喜讯的人,脚踪何等佳美」作为展览主题。

 

让信仰走出礼拜堂,进入人群

郑浚豪牧师表示,教会歷史与基督信仰不应只停留在「礼拜堂」,而是应「走入人群」,为主做见证。正如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展现天父的形象与慈爱。淡水捷运站为该地域的「门面」,每日往来人潮众多,在此陈列与淡水渊源深厚的马偕故事,再适合不过。

 

展览採编年纪事,娓娓道来马偕到淡水的歷史及事工,陈列于「公共空间」,盼使无论何种信仰、族群,都可看到马偕生平及唿召马偕的「耶稣」。主办单位与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歷史档案馆合作,撰写图说,透过一幅幅照片,领观者进入时光长廊,回顾马偕的一生。

 

艺文为辅,呈现淡水风情

郑浚豪牧师并邀请煺休的陈义仁牧师用水彩画诠释「马偕脚踪」,并由郑雅芳执事翻译,採中、英文对照说明,使华人与海外友人,都能认识马偕与长老教会在台湾的宣教歷史。

 

除马偕相关照片,另以「淡水意象」为支线,展示淡水夕照、歷史古蹟与地标建筑的照片,结合福音与文化,极具可看性。郑浚豪牧师殷切期盼:「大家不妨多多搭乘捷运来到淡水,藉由淡水捷运站内的壁贴,更认识马偕家族、教会歷史,以及淡水小镇之美。

  • news-details
  • 展览策展人为「淡水长老教会」的郑浚豪牧师,受访时,他分享了筹备期间的恩典、见证,及自身领受的唿召。(图 / 淡水长老教会 提供)

等候祷告,一切都为基督

约一年半前开始筹备展览,郑浚豪唿吁教会弟兄姊妹,共同为教会与公部门接洽和经费代祷。淡水长老教会期盼争取最大资源,来展现马偕家族的歷史,于是邀请「台北捷运公司」共襄盛举。

 

经过一年讨论,因感念马偕对淡水的贡献,且展览富文史价值,台北捷运公司欣然同意「马偕上陆淡水150週年」系列照片,于淡水捷运站陈列至12月31日。经费方面,淡水长老教会也经歷神供应,见证所行路径滴下恩典脂油!

 

谈及与公部门联繫过程,郑浚豪牧师说,「公部门有其限制与要求,我们真实经歷这一切都不是人手所能掌握,各种繁琐的申请流程,还要接受搭设鹰架的公共安全训练,并将宗教术语转化为普罗大众能接受的语言。每一步都需要上帝开路、带领,也操练我们祷告等候,诚如马偕博士的名言——『一切拢是为基督(All for Christ)。」

 

为将最好的献给神,主办单位委请「台湾古写真上色」将黑白照片转为彩色,并提高解析度。郑浚豪转述「台湾古写真上色」负责人的感恩见证:「公司本有意增添电脑软体,提升服务品质,碍于预算而作罢。恰巧厂商表达愿意负责软体升级,这么刚好就接到淡水长老教会的请託,并用于『国度事工』上,塬来上帝早有预备!

 

此外,同工进场布置当日,淡水捷运站副站长前来关心巡视,表明自己是基督徒,惊讶神的作为奇妙,乐见教会歷史公开在捷运站及世人眼前,深感与有荣焉。

 

展览前后,同工们在社群网站张贴相关讯息,旅客也在捷运站流连于展示照片前细细观赏。网友们均对展览抱持正面观感,讚赏教会系统性地整理了马偕与淡水歷史,让民众更了解马偕的故事。淡水人发现,自己居住地塬来有如此重要的歷史,其中诉说的不只是一个人、或一个教会的故事,而是「整个淡水」地区的故事。

  • news-details
  • 郑浚豪牧师:「每一步都需要上帝开路、带领,也操练我们祷告等候,诚如马偕博士的名言『一切拢是为基督(All for Christ)』。」(图 / 淡水长老教会 提供)

宁焚不朽典型在夙昔

马偕立志终生奉献给热爱的台湾,与五股坑(今新北市五股区)台湾噶玛兰人女子张聪明结为连理,更以「宁愿烧尽,不愿朽坏」为其座右铭。马偕在台共建立60间教会,与子孙的贡献遍及医疗、教育,社会文化等,远超过宗教层面。

 

医疗上的贡献:北部首间西医院「沪尾偕医馆」

1879年,马偕设立北台湾第一所西医院「沪尾偕医馆」,建立良好的初诊、复诊制度、病理和病例管理方法;1887年,他还发现了肺蛭虫病例,利用奎宁治疗疟疾,替有牙疾的病患拔牙。据他自述,在台20多年中,替人拔了21,000多颗牙。宣教士的妻子们则协助卫生教育工作,救助许多贫困民众,大幅提升淡水地区的医疗卫生品质。

 

教育上的贡献:高等教育「牛津学堂」

马偕在台宣教同时,同时重视培育本地宣教人才。他于1880年回加拿大募款,隔年返台兴建「牛津学堂」(理学堂大书院),是台湾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府,引进西式教育,学生毕业后至各地教会服务;也孕育了台湾神学院、淡江中学及真理大学。

 

社会文化的贡献:首创女子教育之先河

有感于当时社会重男轻女,马偕认为唯有提升教育,才能改变对女性的诸多不公平社会现象,因此,他募了第二笔款项来兴建「女学堂」。

 

马偕过世后,1910年,其子偕叡廉为照顾失婚妇女,又设立「妇学堂」,教导弱势妇女识字、弹琴、圣经教义,使其有能力可到各教会协助宣教工作。

  • news-details
  • 马偕博士立志终生奉献给热爱的台湾,于台湾建立60间教会,其与子孙的贡献遍及医疗、教育,社会文化等,远超过宗教层面。(图 / 淡水长老教会 提供)

效法马偕,立志「使人得福」

淡水长老教会身为马偕在台成立的「第一间教会」,郑浚豪牧师受马偕精神感召;纵观马偕家族在台事工,他认为,「宁愿烧尽,不愿朽坏」就是透过爱与服务,宣扬福音。

 

创世记12:3,上帝向亚伯拉罕宣达了祂的心意:「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郑浚豪牧师提到,「在神学院读书时,教授一直勉励学生以『使人得福』的精神投入服事,这『四个字』也成为我在事奉上的『座右铭』。」马偕家族对台湾的付出,真实体现这句经文,为台湾百姓带来祝福!

 

尤其这两年,全球笼罩在Covid-19阴影下,人心格外需要耶稣,我们当思考,教会可以怎样延续马偕精神,为人们带来安慰与成长,让万国万民因我们得福?」他深切期许,自己和教会能成为台湾这块土地上的祝福。

 

郑浚豪牧师于淡水长老教会服事6年有余,乐见「教会与社会」有更多互动,期教会进入社区 与不同宗派的教会、天主教,甚至民间宗教有正面互动,鼓励弟兄姊妹以生命见证促进彼此瞭解,为社区带来盼望。

 

教会秉持基督之爱,将资源与社区共享,除各类福音事工,也将停车场开放给社区居民使用,民众因此对教会有好感,更利于广传福音,这是最让他感动,也激励他在事奉路上继续为主奔走。

  • news-details
  • 以「使人得福」的精神投入服事,是郑浚豪牧师在事奉上的座右铭。(图 / 淡水长老教会 提供)

马偕四代见证如云彩围绕

马偕来到台湾,不仅说台语、成为台湾女婿,一家叁代深耕台湾,也对台湾有着深厚情感。

 

儿子偕叡廉延续父志,担任淡江中学首任校长,在马偕故居成家立业。1919年,第叁代孙女偕玛烈出生,成年后也于淡江中学服务,直至父亲偕叡廉过世后,才与二位姊姊偕安连、偕明利陪伴母亲回到家乡加拿大。偕玛烈生前念念不忘淡水夕阳及台湾美食。

 

马偕家族传至今日,到了第四代,无论是信仰或生活皆有美好见证,正如希伯来书12:1所言:「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

 

每每回顾马偕家族四代因信仰蒙福,同时祝福无数台湾百姓,郑浚豪牧师都备受激励,也以此勉励弟兄姊妹,要成为耶稣基督的见证人,在每一个服事上都「使人得福」!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