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左:1982年在澎湖白沙敎会按立为牧师。右:王武聪牧师忠心服事神,42年牧会生涯,拯救无数灵魂!(图/王武聪牧师 提供、特约记者 黄莉媛)

「我祷告后,也不敢叫她起来行走。但她竟吩咐媳妇:衣服拿来!穿好后,走到教会受洗。」王武聪牧师亲眼见证卧床的癌末妇人,起来站立行走。

 

自愿到以「海上民间信仰为中心的澎湖牧会,他经歷生平第一次叁天禁食祷告,及属灵信心震撼教育,但此却成为极大祝福!牧会生涯上半场叁层面训练,是他研究民间信仰,整全福音策略的基石。若遇到信奉传统宗教的未信者,更有机会向其传福音:一般的宗教心理,对『神』的观念,寻求得救的方法,甚至遇到困难及需要时,对神渴慕的心志是大同小异。

  • news-details
  • 左:与父亲合照,亦是生平第一张照片。右:高中时全家照。(图/王武聪牧师 提供)

传承家族信仰,回应上帝之爱

王武聪牧师生于彰化,为第叁代基督徒。溯及家庭信仰最初,始于祖父听闻福音信主戒赌,祖母因丈夫的改变,带领全家信主,且热心服事。祖母经常步行外出旅行传道,走遍彰化各乡镇,随走随传,常常一出门就是两、叁个月。每逢没平安及鬼附家庭,便夜宿其家中,为他们祷告、医病、赶鬼,因此领许多人信主。「因着祖母的信仰,奠定了我们家蒙恩的基础。」王武聪牧师感恩道。

 

父亲亦为虔诚基督徒,为维持生计,北上至货运公司踩叁轮车送货。母亲婚后,曾被医生诊断为不孕,她效法圣经中的哈拿,迫切祷告祈求,竟能顺利怀孕,并在八年内连生四儿女。因此,在王武聪牧师出生时,父母便立下心愿,将身为长子的他,献给上帝做僕人。

  • news-details
  • 王武聪牧师父亲与祖母于托儿所叁轮车前合照。(图/王武聪牧师 提供)

父亲在孩子相继出生后,回家乡溪州种田。当时,教会开办农村托儿所,其承担接送幼儿的工作,并打扫环境和祷告。后来,苗栗祷告山开始圣灵更新运动,他常载送弟兄姊妹前去参加禁食祷告会,也帮助许多鬼附者得医治。其一生以教会为家,忠心上帝、热心服事、爱心待人。70岁时,以名誉长老煺任。

 

母亲虽无机会受教育,却精于罗马拼音的白话字,勤读圣经,常以祷告陪伴和真理教导慕道友,热心传福音,带领许多人信主。

 

祖母和父母亲所行出的信仰精神与实践,深深的影响王武聪牧师,并成为其榜样。「这就是我家庭信仰的一个传承。」他娓娓道出信仰根源。

 

自王武聪牧师有记忆以来,神施恩的手从不曾离开,总怜悯及顾念家中的需要,且有属算不尽的恩典,「为了回应上帝的爱,我决定走上服事的道路!」这是他回应神唿召的初衷。

  • news-details
  • 在澎湖当传道时,带领骨癌末期年轻人信主。(图/王武聪牧师 提供)

自愿到「海上民间信仰盛行之地」,初至便领两个特殊家庭信主

1980年,王武聪牧师从台湾神学院毕业后,自愿到当时大家都很害怕抽中的澎湖。「没想到,却成为我牧会生涯中很大的祝福!」

 

当年,那裡迷信、民间宗教盛行,神使用那困难的环境来操练他,「当初还是个小传道的我,初至便带领两个特殊的家庭信主。」

 

一是在教会义诊时,有个19岁的孩子罹骨癌,其父前来求助,马偕医院的医生对王武聪牧师说:「已经没有医治的可能,顶多只能活一个礼拜而已。传道,我们没有办法,你才有办法!」盼将传福音给他们,使其能信主得着平安。那时,王武聪牧师连续一个月,每日到家中为那孩子祷告,其表示很渴慕回天家。

 

某天清早,其父到王武聪牧师家叩门,「我儿子直说:『看到天开了!天使要来接我回天家了!你赶快请传道来帮我施洗!』」当晚,便为其施洗,接着换上白袍,「当最后一个扣子扣起来后,他便安然的断气在母亲的怀裡。」其母悬宕已久的不捨与忧烦,因而得释放感平安,后来全家皆受洗信主。

  • news-details
  • 为乩童之母、癌末妇人施洗。(图/王武聪牧师 提供)

另一是,一位乩童癌末的妈妈,医生表示无法医治,便回澎湖家乡数算最后日子。其家庭虽是地方上的望族,且儿子是乩童,她却从来没有平安。卧床无法起身的她,竟主动向亲人表示,週日想亲自到教会受洗。大家嘲讽她,若真能如此,都要跟她一起信耶稣!

 

「她这么一说出口,我听了压力很大!」王武聪牧师也为此忧心:「如果她没办法走路来受洗,那怎么办呢?于是,我开始生平第一次叁天禁食祷告,还拿着草蓆去睡在讲台上。」那时,赵镛基牧师的信息,带给他很大的鼓励和信心。在禁食时,「那信心就像芥菜种一直膨胀和长大!」他形容着。后来有段话,进到他心里:「......金银我都没有,……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使徒行传3:6)

 

要受洗当天,王武聪牧师直接到癌末妇人家中。没想到,她还是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我那时的信心都被摧毁了!」但他开始跪在床前为她祷告,信心便再次恢復,并宣告主赐下的经文。「我祷告后,也不敢叫她起来行走。但她竟吩咐她的媳妇:衣服拿来!穿好后,跟我们走到教会受洗。」全村的人惊诧不已、无法置信!后来,上帝让她继续存活了一年。

 

其过世后,当乩童的儿子对王武聪牧师说:「我妈妈过世时很安详,本来要止痛的吗啡都没用到,一定是耶稣接她回去的,因此要遵照基督教的仪式。」塬坚持不用基督教仪式,身为乩童的儿子,还拿着十字架走在葬礼队伍最前头。全村的人见了,皆议论纷纷说:「这次被基督教佔上风了!真不甘愿!」

  • news-details
  • 王武聪牧师是首位在澎湖按立的牧师。(图/王武聪牧师 提供)

首位澎湖按牧牧师,经歷属灵操练与美好恩典

王武聪牧师到澎湖白沙牧养四间小教会,塬教会本倚靠外来奉献,常领不到谢礼。其对长执、弟兄姊妹说:「我们就凭着信心,不要再从澎湖区会领谢礼。」于是,他开始撰写,定期出版刊物《白沙鐘声》,报导神在那地所做的事。「没想到,奉献竟源源不断而来。本一年不到十万的奉献,第一年竟到达一百多万!」两年后,成为澎湖首位被按牧的牧师

 

王武聪牧师在澎湖大大经歷属灵操练、医病赶鬼、领人信主,当传道两年后,举行第一次施洗,便结出29个果子

 

牧会叁阶段为基石,研究民间信仰整全福音策略

靠海吃饭的澎湖渔村,当地都以妈祖为信仰中心。「除非是圣灵的工作,否则在那裡带人信主很不容易!」王武聪牧师感嘆着。当时,为了传福音,他开始研究民间信仰宗教者的思考模式、信仰心理,他的相关着作都是那时开始累积的。

 

且当时做许多课辅、儿童营、医疗传道和义诊等社区服务工作,藉此接触民众,寻找福音的对象和操练传福音,针对其需要来切入,研究、朝向整全的福音策略,福利及福音并重,即所谓双福。

 

王武聪牧师牧会生涯上半场,共服事叁个完全不同层面的百姓。在澎湖的四年,服事的是基层农渔民,透过社区服务传扬福音、靠着圣灵工作,建立牧会的基础。接着,神带领他到台北板桥,服事由农业转为工业社会,自中南部北上打拼的劳工阶层朋友,近叁年半的时间。后来,到美国神学院进修,也同时在美国台福教会创办人—刘富理牧师邀请下,前往美国德州开拓休士顿美南、拿撒Nasa太空中心两间台湾移民教会,并协助关怀纽奥良与圣安东尼教会,约六年半的时间,服事留学生及移民海外的知识份子。

  • news-details
  • 就读美国正道神学院时期夫妇合照。(图/王武聪牧师 提供)

读美国博士班时,王武聪牧师将叁个不同牧会阶段的经歷及体悟,做出整理归纳。「我发现这叁个层面的百姓,教育思想、环境背景、生活方式和接受福音的方式虽不同,但一般的宗教心理,对神的观念,寻求得救的方法,甚至遇到困难及需要时,对神渴慕的心志却是大同小异。」这也是为何他对民间信仰有如此深的研究、洞察和看见

 

王武聪牧师提及,影响生命最深的人便是刘富理牧师,也是他的指导教授,受其内在医治、灵命更新及个人谈道的影响和启发很深。「他个人品格、完全摆上、为父之心和积极传福音,十分激励我!他的口号就是—『为主图谋大事,抢救百万灵魂!』我个人深受他迫切抢救灵魂的心志,积极抓住机会,个人谈道的精神所感动和感染!」王武聪牧师从刘富理牧师学个人谈道,亦从华人敎界倍受尊敬的释经讲道学者—沈保罗牧师学讲道,两位皆是影响他很深的属灵长辈。

  • news-details
  • 左为王武聪牧师获敎牧博士学位,中间为沈保罗牧师,右为刘富理牧师。(图/王武聪牧师 提供)

神带领进入第四阶段—长达28年「忠孝路教会」牧会之旅

1993年,王武聪牧师在美获教牧博士学位。準备回台前,参加美国爱修园牧者研习会,首次接触启示性祷告,具先知恩赐的海凯斯牧师(Keith Hazell)为其预言祷告:「上帝要带领你到一片看似荒野,且是非常肥沃的地方,上帝要你在那裡作翻耕的工作,上帝要给你一批驴,和圣灵充满的同工。

 

但隔年,适逢谣传台海危机,会友力劝不要回台,但王武聪牧师带着为骨肉之亲灵魂得救的负担,和台湾本土化谈道的学习,毅然决然受台神林鸿信教授之邀,前到忠孝路教会牧会。

 

因此,于1994年8月14日就任,展开牧会生涯第四阶段—「台中忠孝路教会」牧会旅程。其领受上帝的异象和使命,带着教会的託付、长老的期待和个人的负担,忠心耕耘,收割许多失丧的灵魂。今年届满70岁的王武聪牧师,将于今年3月27日,举行煺任传承感恩礼拜。邀请大家同回顾28年来,上帝作为并献上感恩。盼忠孝路教会继续朝着上帝所给的异象前行,成为本土化」、「改革中」、「栽培门徒」普世宣教教会

  • news-details
  • 「台中忠孝路教会」60週年会友合照。(图/王武聪牧师 提供)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