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是谁?其实就是一群上帝创造、上帝所爱的人!」彭书颖分享,台湾是我们的家,但我们是否有关心这个土地上,来自不同地方的「家人」?对于外来移工,我们应抱持感谢的眼光,因他们愿意承接辛苦的工作。在台基督徒更不应置身事外,应把握上帝给的「机会」,勇敢向他们分享福音!
华神盼更多参与宣教
26日,华神穆光研训中心在怀恩堂,举办首届的「华神穆光论坛」,主题探讨「台湾教会印尼事工的挑战与机遇」,邀请各牧者、重要的印尼事工单位,以及第一线的同工,分享亲身经歷,提供众教会服事印尼穆斯林的实际作法!
在华神待了40年的吴献章老师,认为由宣教士成立的华神,更应多投入宣教,因而发起成立华神穆光研训中心,并邀请前线差会与爱穆小组等相关单位参与。
前线差会的大树牧师,也是穆光研训中心的主任,他分享道,华人在穆斯林宣教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期盼透过这样的平台,提供资源并连结众教会,可以更多投入穆斯林宣教事工!
在事工之前,我们要先真实认识对方
首先,华神、辅大的兼任老师-彭书颖博士,以「认识全新的家—穆斯林成长下的新台湾」为题分享。台湾就是我们的家,但在过去这些年以来,人口面貌已经有很大的转变。
在开展事工之前,我们应该先思考穆斯林是谁?他们的习惯和文化是什么?他们当初是如何来到这块土地?
在世界78亿的总人口中,穆斯林人口将近19亿,台湾的穆斯林人口也日渐增多,最大移工商圈甚至带动桃园每年消费商机上看79亿。
根据统计在台湾共有12座清真寺、6万名东南亚学生、30万名的印尼移工、60万名东南亚移工、70万名新住民,台湾有90%渔工为东南亚裔,共有800家企业和2万多商品取得清真认证,台湾也成为全球穆斯林最爱旅游地之一。
彭书颖也带领反思,我们对于这些移居来台的移工,应带着感谢的眼光,因为许多工作,我们不做,谁来做呢?不论是渔工或看护,工作都非常辛苦。「环境在改变,我们的眼光也需要改变。」
华神的兼任老师-彭书颖博士分享。(图/记者王诗瑜)
穆斯林怎么来到这块土地的?
而穆斯林最早是如何来到台湾呢?最早期为1661年郑成功与施琅带来闽南回民,日据时代宗教管控严格,并未发展。
二战后,白崇禧将军在抗战期间成立了「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后改名为中国回教协会),现为台湾伊斯兰最重要的组织。带来两万多的回族将士,分散在台北、台中、高雄等地眷村。
1950-1980年,因国际政治因素,穆斯林被政府重视,作为外交筹码。现台北清真大寺,为沙乌地阿拉伯提供资金兴建,后来约旦、沙乌地、伊朗、马来西亚国王都曾来访,带来的石油也成为经济起飞的重要因素,正式宗教外交的成果。
1980年代,在泰国、缅甸的云南穆斯林,因经商或躲避战乱来台,多聚居在中永和地区、龙岗,注重伊斯兰信仰传承。
穆斯林在台人数日渐增多。(图/截取自PPT内容)
穆斯林在台近况
彭书颖指出,如今台湾穆斯林发展人数衰弱的塬因,因台湾文化较强势,穆斯林生活有压力,传承也有困难。
2021年「全球穆斯林旅游指数」,台湾获得非伊斯兰合作组织旅游目的地第二名,因着东南亚移工输入,穆斯林整体人数增多,加上两岸关係的调整,台湾走向「新南向政策」,增设友善穆斯林的旅游设施,鼓励旅宿与餐饮业者,取得「清真食物认证」、「穆斯林友善认证」,提供对穆斯林友善的清真食物,及合乎穆斯林规範的用品。
(註:清真认证—符合伊斯兰教规範的食品、药品和化妆品。)
穆斯林是上帝所爱的一群人
那么目前穆斯林认识耶稣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彭书颖分享,现在关心移工的团队都不是教会团体,关心穆斯林的大多不是基督徒,因此基督徒应反思,是否忘了或选择忽视了耶稣的大使命?活在自己的舒适圈,或者认为穆斯林不可能信主,因而将穆斯林拒于福音的门外?
「穆斯林是谁?其实就是一群上帝创造、上帝所爱的人!」每一位穆斯林都是一个生命,而不是一个数字而已。彭书颖分享自己身边有许多穆斯林朋友,会一起讨论小孩的教育、确诊了怎么办等,生活中的大小事。「不是因为他是穆斯林,就只能沟通信仰部分。」
面对即将来临的斋戒月,教会预备好了吗?如果上帝把这一群人,飘洋过海放到我们当中,我们应把握上帝给的「机会」,展开在地宣教,让他们的生命有机会可以听见福音。
穆斯林就是上帝所爱的一群人!(图/截取自PPT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