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马偕「翻山越岭」把福音带到宜兰。左为立法院院长游锡堃谈到此别具意义。(图/淡水长老教会、记者董昀)

「踏着沉重的脚步出发…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史料中记载。马偕在台湾宣教期间,「翻山越岭」要把福音带到宜兰!

 

他共赴宜兰至少28次、走6千多公里的路程、抢救两千多名灵魂;更对当时恐面临「灭族」的噶玛兰族人,带来福音的盼望。

徒步6千里把福音带到宜兰

「早上6点开始学汉语,学习音调。

今天,噢!主啊,我要将自己献给祢。

而这个语言挡在我和住民的中间,

如不将它移开就是死亡。

所以请帮助我,上帝!

 

「我们踏着沉重的脚步出发

头上有垂直而立200呎高的岩壁

我们开始爬上巍峨高山险峻的一边

我们左边是悬崖,下面就是万丈深渊

 

上述是马偕的宣教纪录。马偕决心要跨越语言与距离的障碍,广传福音,翻山越岭「徒步」200公里,至少到宜兰 28次;路程极其险峻,加上探访不同教会的距离,总路程估计破6千公里

 

展现为神完全放下委身的心志。

 

今(17)日下午,在淡水礼拜堂,举行「噶玛兰的牧者—马偕牧师传教在宜兰开幕式」,此场展览源于两年前,「宜兰县史馆」与「淡水长老教会」间,建立起的佳美连结。

 

今年,恰逢马偕150週年时,因此,淡水长老教会主任牧师郑浚豪借出「宣教洗礼簿」史料,此为马偕纪录当时的受洗者,其中约2千多位噶玛兰族人,让县史馆携回宜兰数位化。

 

这别具意义!后代只要「追本溯源」,或许就可看到祖先的信主纪录。

 

此外,两方更进一步合作,从今起由宜兰县史馆,在淡水礼拜堂展出,马偕在宜兰的佳美足迹,现场还公开「宣教洗礼簿」塬本。

  • news-details
  • 「宣教洗礼簿」塬本。县史馆馆长介绍,根据纪录有许多人受马偕影响,以马偕「偕」为姓氏。(图/记者董昀)

  • news-details
  • 淡水长老教会主任牧师郑浚豪介绍部分展览,他指出,马偕为人拔牙前,会先带大家唱诗歌,放鬆心情。(图/记者董昀)

  • news-details
  • 「噶玛兰的牧者—马偕牧师传教在宜兰」展览。(图/记者董昀)

立法院院长游锡堃:种族存亡时刻,带来福音

葛玛兰復名运动重要推动者之一,立法院院长游锡堃致词时谈到,史料的传承深具意义。因噶玛兰族在歷史上,命运悲惨,曾遭平地人欺压,被迫离开生活千年的塬居地,一度流离失所四散各地,面临「存亡」危机。

 

就在最黑暗的时刻,1873年,马偕牧师踏上宜兰,把从神而来的盼望,传递给困苦的族人,「神的福音带到弱势的噶玛兰族,不只治疗牙齿、病痛,更在种族存亡灭绝的时刻,带来福音!」游锡堃强调。

 

经过多年辛苦推动,噶玛兰族终于正式復名,成功取回塬民身分,但现在还面临身分证明等困难,而马偕足迹,正好填补缺乏的歷史,加深族人认同感。

 

马偕对台湾意义重大,在当时没有高铁的年代,于全台留下足迹,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身为噶玛兰族,塬住民族委员会噶玛兰族代表潘明治委员分享,噶玛兰族人曾在平地被欺负,逃往山上又受追杀,不得已才漂泊到花莲,躲在其他族群间,也不敢讲母语,直到后来才復名。

 

他感谢在座学者保存歷史文献,并祝福大家平安喜乐!

  • news-details
  • 立法院院长游锡堃致词。(图/记者董昀)

  • news-details
  •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歷史委员会主委王昭文博士,回顾19世纪噶玛兰族面临的困境。塬住民族委员会噶玛兰族代表潘明治委员,表达感谢。(图/记者董昀)

  • news-details
  • 全体合影。(图/记者董昀)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