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年轻人对政治「冷感」,透过访谈,黄健庭和年轻人对话,谈如何「正确看政治、选出对的人」。(图 / 记者张嘉慧)

九合一选举进入倒数,根据媒体实际走访校园门口街访抽问,发现年轻人对政治似乎「冷感」。他们说,自己没有关心政治议题、不知道要投给谁,甚至有人「看感觉投票」。

 

纵然成为了「决定胜负的焦点」,许多年轻人却觉得「政治实在离自己好遥远」。街访中也知晓,年轻人对于台湾「政治风气」观感不佳,连带导致「参与热度」不高。

 

透过访谈,黄健庭和年轻人对话,谈如何「正确看政治、选出对的人」。

年轻人不关心政治,经济学人曾归纳出两项因素:一是认为选举和自己生活无关,再者则认为没有人值得投,就算投了也没用。

 

我非常能理解台湾年轻人对于政治风气,存在着负面观感。」一路从国大代表、叁届立法委员、两届(九年)台东县长,到如今担任国民党秘书长的黄健庭,从政25、26年间,亲身经歷其中,他坦承从一开始到现在,「政治风气还在恶化中。」

 

例如,民粹、不把人民福祉放在最重要位置、只寻求政党或个人利益、权责不分等乱象。而负面、恶质的选举文化,包括抹黑、造谣、媒体渲染,使人难以探讨真正的选举理念及政策。年轻人看到此景,当然会不禁「摇头」。

 

选举真的和年轻人生活「无关」吗?

「我会提醒年轻朋友,不管你喜不喜欢,政治毕竟是管理众人的事,假如你我对政治选择『冷漠、漠不关心、与我何干』,这就代表,你放弃掉自身权益,任由其他人来做出决定。而这个结果,是大家、包括你,都必须一同承担。」

若是任由其他人选出一个不对的领袖,进而制定出不对的政策,无法好好为人民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你」一样要去承担。

 

「所以,大家必须要『更关心政治』,」尤其,现在人很容易「跟风」、被轻易「带风向」,此问题在于,自己有无认真思考、作出判断。若是「跟着风向走」,容易中了「诡计」,最后发现结果不是如此,后悔莫及。

 

黄健庭鼓励年轻人,可以多关心公共议题,并且勇于表达出自身看法。而,「这个背后很关键的是,自己要培养出对事情的『思辨能力、判断能力』,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是(选出正确领袖)最根本的问题(关键)。」

  • news-details
  • 黄健庭鼓励年轻人可以多关心公共议题,培养出对事情的思辨、判断能力,并勇于表达出自身看法。(图 / shutterstock)

如何选出对的政治领袖? 

「这个确实不容易。」

 

一,「换位」思考

常言道:民主,是人民作主;亦即,人民才是真正的主人。

 

黄健庭建议,今天你可以这么思考:你是一位老闆,「这些人」是要来跟你应徵职务,不论应徵的是总统、立法委员,还是县市长、民意代表、村里长,当他们来应徵时,你如何选择出「最适合的人选」。

 

首要之务得先了解清楚,「job description(职务)」是什么?举例来说,选民意代表和选行政首长,两者非常不同;选立法委员和选村里长,也不一样。

 

立法委员要为人民纳税钱把关,包括监督、审查、掌握经费支出是否合宜,有无浪费人民血汗钱。而里长最重要的,是具有热心,把里民的事当作自己家的事,把人民视为自己家人看待,大小事情都必须具备热诚,予以关心、协助。

 

二,真正去认识、了解这些候选人

「这一点,我觉得是最难的,」因为人民不见得有办法直接认识到候选人,大多都是藉由「媒体」认识,但那是经过「包装」,且可能是被「过度包装」

现今的媒体生态、文化,常是「花钱」,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

其实,候选人也知道「这一招」(媒体包装)有效,因而常会使用策略性、置入性、引导性,如民调、报导、议题等等,试图「误导」选民。

 

所以,回到一开始所说,民众应当学习的是「如何作出正确判断」,而非只有「看表象」,或是「媒体上的包装」

 

黄健庭指出,基本上,要看一个候选人的「能力、品格」,以及是否真的「适任」,毕竟有些人的品格虽然很好,但不见得适合此位子。选民应自己培养「判断的能力」。

判断候选人的叁点:1)能力2)品格3)是否适任
  • news-details
  • 民众应当学习的是「如何作出正确判断」,而非只有「看表象」,或是「媒体上的包装」。(图 / shutterstock)

  • 【听访问】年轻人多数对政治「冷感」?黄健庭谈如何「宏观看政治、选出合宜人」。(採访、剪辑 / 记者张嘉慧)

提升公民素养,不再「只求自己的益处」 

年轻人想问,为什么还是常常选不出对的政治领袖?

 

「我们可以说,选出来的这个人不对,但是他毕竟是我们选出来的,所以到底是他不对,还是我们不对?(笑)」

 

此问题仍要回到「选民有没有办法作出『理性判断』」。

 

整个政府的机制、权力来源,是从选举产生,而「公民素养」在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选举是人民投票的结果,投票的行为,取决于公民是否具理性、判断能力,还是「被风向带着走」,或是,投票的抉择只是为「自己的益处」。

 

时常发生类似的事情:

A候选人的条件看起来比较适任

B候选人开了一个支票,说自己当选了,就让民众「补假牙不要钱」

 

于是,选民可能就会为了「补假牙不要钱」,而投票给B候选人。

 

或是,某候选人喊了一个口号、用意识型态绑架,导致人民无法理性投票。

 

若选民的取捨,是上述如此,只重视自身利益、僵化的意识形态,由此角度出发投票,选错人是必然。

 

高希均教授曾说过,一个文明的社会,必须有叁个条件:

一,人民肯纳税

二,政府、国会有效能

叁,媒体能公正

 

一,人民肯纳税

今天台湾社会,大家都想要福利、更多的福利与好处。举例,只要有颱风警报,就指望放颱风假,不放就骂翻地方政府。

 

若人民指望的都是这类事情,有哪位候选人敢论及「多负担一点税」,若是这样讲,恐失去选票。

 

因而,首要关键是「人民的态度」。

 

二,政府、国会有效能

若是政府与国会想的也都是如何把钱花在「讨好选民」、投其所好给予福利,而非真正去解决问题,例如,台湾少子化、高龄照护、环境气候变迁、能源短缺、垃圾处理、举债…等,这些问题如此严重、多是未来趋势,政府是否有针对这些提出长期根本解决之道。

真正重要的「思维」,是能否帮助国家长远发展,造福下一代子孙,而非立即提高满意度,赢得下一次的选举。

叁,媒体要公正 

很多时候,人民对于事情的看法与选择,是经由媒体的影响。然而,若是媒体披上政党色彩、背后被操控、「利益导向」时,国家的盼望在哪裡?

 

「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当我们问,人民能不能选出对的政治领袖?或是,为什么常常还是选错人?要如何去改变?

黄健庭总结:

不是靠下一次的选举,选出对的人就好,而是必须从每一个人自己本身的「公民素养」,从自己判断是非、思辨的能力培养起,使公民素养提升到,不是只求自己的益处,而是能真正看见什么才是对国家、社会最好的

 

从这样开始,那么,也许我们会有机会,一步一步的翻转过来。

  • news-details
  • 面对选举风气及乱象,黄健庭提出见解,认为应从「提升公民素养」着手,不是只求自己的益处,而是能真正看见什么才是对国家、社会最好的政策。(图 / 记者张嘉慧)
  • 影片 /【我就问】九合一选举|年轻人关心政治吗?政治干我什么事|前台东县长黄健庭『分享政治大小事』(影片 / 

    我就问You know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