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也有圣地牙哥啊!」台湾「第一座天主堂(和平岛诸圣教堂)」遗址在此出土,直追溯至1626年,西班牙道明会神父,随军队登陆台湾东北角「叁貂角(即Santiago圣地牙哥的台语译音Sam-tiau-kak)」,传教士们以基隆为中心,宣传福音。
欧洲有一条具千年歷史的圣雅各之路(El Camino de Santiago),欧洲人皆以徒步到圣雅各教堂,为一生一定要走一趟的朝圣之路。来自徒步朝圣之路(简称Camino)的启发,西班牙文「Camino」即是「路」的意思。
姜乐义弟兄成为「台湾Camino」朝圣之路的主力倡议者。
他是虔诚天主教徒,台湾明爱会国际志工召集人,早年服务公职,后来转任民间美化环境基金会执行长。
姜乐义省思,台湾是否也能有一条「徒步朝圣之路」,可作为信徒与天主交谈及坚定信德的路程,并从徒步中,深入认识自己家乡的在地文化。
此念头油然而生,姜乐义才发现,东北角的「叁貂角」,台语读音(即Santiago圣地牙哥的台语译音Sam-tiau-kak),恍然:「台湾也有圣地牙哥啊!」
于是,他在台湾徒步朝圣的推广上,成为十分用心的领头羊,因此,还曾策划「1626年初始之路」。
「耶稣是道路、真理、生命」
天主教于台湾的传教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626年,西班牙道明会神父随军队登陆叁貂角,以基隆为中心,宣传福音。
而2019年,经基隆和平岛的考古团队挖掘,发现了「诸圣教堂修道院的遗址」,为这段歷史提供佐证,更拉出台湾与世界连结的一条路线。
荷兰势力于1642年进入台湾,驱逐在台的西班牙势力,天主教的宣教工作因而中断逾200年。直到1859年,道明会神父才自高雄港登岸,一路北上,最后,传教士们筚路蓝缕,创建30座百年教堂。
西班牙诸圣教堂修道院遗蹟,陆续挖出日常生活器具、十字架等。(图/合方创意)
400年前,天主教首登台湾
台大外文系教授鲍晓鸥(José Eugenio Borao),探究西班牙在台歷史超过30年,他也是和平岛前两期考古挖掘的推动者之一。
2010年起,他与西班牙CSIC的考古学家Maria Cruz,及台湾考古学者臧振华教授,组成挖掘团队,发现座落于基隆和平岛正滨渔港旁的考古遗址——西班牙诸圣教堂(Todos Los Santos Church),据考究,正是1626年兴建。
1626年左右,时值欧洲大航海时代,西班牙派兵攻占和平岛,并建立「圣萨尔瓦多城」。而随军队前来的马丁略神父(道明会),随即在城堡附近,建立台湾第一座天主教堂「诸圣教堂」,开始了台湾的福传。这是天主教首次进入台湾,也是台湾第一次接触西方信仰。
多年来,遗址区陆续挖到一些日常生活器具、四名遗骸,发现其两手交叉抱胸,头朝西北方,证实为典型天主教传教士的埋葬方式,因而更加确定,这正是教堂的位置。教堂是人民宗教信仰、日常生活,与各种活动的中心。
据鲍晓鸥的整理,传教士当时亦主持受洗、举行弥撒,教导天主教教义给孩童;因孩童参与时间较多,对于教义、西班牙语的接受度及理解力,也比较高。
因此,当地孩童很早就开始跟着传教士学习西班牙语,他们也会进入教会,学习服事。其中一位塬住民孩子,于教会中负责蜡烛,数年后在荷兰统治时期,还当上Quimaurri(大鸡笼社)部落的头目。
现任基隆市长林右昌(右一)曾进入现场参观。展场中结合AR、VR及模型图说,重现诸圣教堂的过去与现在,带领众人沉浸于教堂生活,以及曾被遗忘的西班牙人在台歷史。(图/合方创意)
平埔族、汉人接受福传
基隆文化局表示,一直到2019年,陆续挖掘出21具遗骸及各种文物,遗骸经DNA鑑定推测,除有西班牙传教士外,也有平埔族的塬住民。而在各式各样文物中,最为经典的是:卡拉瓦卡(Caravaca)十字架。
流行于17世纪西班牙与法国的卡拉瓦卡十字架,是具有丰富歷史意义的圣物,以治癒奇蹟和抵御危险、驱魔而闻名于西班牙各地,表徵宗教信仰的保护之义,深得天主教信徒们的喜欢。
按文献记载,西班牙统治期间,在台建立约6座天主堂,受洗信徒达4,000人之多,其中以平埔族居多,汉人仅数百人。
当年,和平岛建筑物的存在事实,经过400年朝代更迭,塬始的地形、地貌多有改变,今透过整建,已渐窥全貌。
现阶段,和平岛诸圣教堂考古遗址由「基隆巿府文化局」管理,10月17日起,已暂停开放现场参观,目前仅受理「预约」参观有限场次。
和平岛诸圣教堂考古遗址,目前仅受理预约参观。(图/合方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