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依照世界各地研究老年人口各种精神疾病中,忧郁症的盛行率最高,其次才是老年失智症。(图/shutterstock)

随着国人平均寿命增加,老年忧郁症患者增加比率相对提高,依照世界各地研究老年人口各种精神疾病中,忧郁症」的盛行率最高,其次才是老年失智症!

 

2025年台湾将迈入超高龄社会,艺人蔷蔷(林嘉凌)表示,由于父亲罹患忧郁症,决定养新柴犭疗癒其负面心情,引热议...。教会如何陪伴长者及其家属面对老年忧郁?基督徒心理师指出5个关键。

艺人蔷蔷领养柴犭

试图疗癒忧郁症父亲

艺人蔷蔷(林嘉凌)以直率、坦荡的性格深受不少粉丝喜爱,近年更跨足YouTube领域与纷丝分享日常,拥有近70万人订阅。

 

7月1日她更新YouTube频道,由于父亲罹患忧郁症,决定养新柴犭疗癒其负面心情,但这份惊喜竟惹怒父亲,马上变脸要蔷蔷不准把狗带进家门,引发网友热议。

 

对此,身为「蔷粉」的心理师王雅涵表示,感受得到蔷蔷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希望让爸爸开心,陪伴生病的家人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许方法不一定正确,但孝顺的心相信是真实的。

 

家人的陪伴相当重要,但很多时候也会是压力来源,毕竟我们对自己家人总是会比外人更容易不耐烦,所以陪伴的专业工作真的需要「外包」出去,除了看医生、做心理治疗外,相近年龄的人际连结等等都很重要

 

但「养宠物」的确不是个很好的外包,虽宠物是一种疗癒力量,但也是另外一种压力跟焦虑,养宠物的爱须包含责任。

 

面对蔷蔷突然带回来的狗狗,引发爸爸很大情绪,生气底下是无助感。「拒绝」是因这份惊喜并没有事先讨论与告知,「被强迫接受的失控感」会延伸出后续照顾压力,而不会激起疗癒作用。

 

她建议,如果蔷蔷认为爸爸喜欢动物,也许去宠物餐厅用餐,会比养宠物来得更加适合。

 

心理学家巧门博士(Dr. Gary Chapman)所写的《爱之语》提到5种爱的语言,分别是:「真心礼物精心时刻服务行动肯定言语身体接触」。

 

我们习惯用自己觉得最喜欢的模式去爱人,但如果可给予对方所希望的爱之语,才是最真实的交流。爱之语不只能运用在爱情关係,亲情关係也可以。

 

爱送礼物给别人的蔷蔷,也许忽略其实爸爸现在需要的语言是「服务的行动」,他一直讲家裡很乱,所以从物理上的空间清扫,也许可以连动心灵的清扫,但要怎么改装或是整理,事前的告知和讨论很重要。

  • news-details
  • 王雅涵认为,蔷爸现在需要的语言是服务的行动,也许可以连动心灵的清扫。(图/王雅涵 提供)

导致老年忧郁的大多塬因

主内音乐老师黄敏惠,虽近而立之年,不过从事萨克斯风教学15年之久,学生年龄範围遍及7岁到70多岁;为了和学生互动有更多理论辅佐,因此正在中正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学系」研究所接受装备。

 

首先她指出,忧郁倾向、忧郁症不只会在老年人身上发生,青少年亦可能会发生。单就老年忧郁来说,大概可分为叁层面说明:生理疾病心理压力人际失落

 

身体老化、病痛会影响心灵发展,假若长者没有感受到被照顾、在乎,或家庭关係出现以往不会出现的状况,就容易感到忧郁,叁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为了拥有好品质的老年生活,黄敏惠认为,不能只为煺休生活预备「金钱」,也应及早规划煺休生活,「身心灵的健康」是较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倘若煺休后没有其他社交圈,容易变得孤僻

 

全台有很多人学萨克斯风,并会加入相关社团,互相切磋、表演。就其学生而言,他们学习该乐器,是因可以参加社团,希望跟人建立连结。

 

黄敏惠观察到,兴许是人们年长时较容易思想关于生命的问题,例如:死亡后灵魂去哪裡?生命的意义?

 

因此除了授课,也会倾听学生的烦恼,分享信仰角度想法供参考,她感谢神让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能发挥影响力。

  • news-details
  • 黄敏惠与友人曾在照护中心做萨克斯风义演,与长者交流。(图/黄敏惠 提供)

面对父母老年忧郁的5关键

如何信靠主,面对父母老年的忧郁倾向?教会可以如何帮助?

王雅涵提供5个重要关键:

 

1)自己的情绪稳定,才有办法承接他人的情绪(聆听需求)

2)寻求专业的治疗和找到适合的药物协助(从生理到心理)

3)固定的运动与人际的交流(参与社区据点活动)

4)建立安全感(保持联繫与陪伴、出去走走散心、照顾自己)

5)远离压力源,给予尊重和控制感,不要急切地希望他好起来

 

黄敏惠则认为,无论长者是否为基督徒,过去教育的养成下,其心灵跟神的连结方式,已与下一辈经歷神的感受大不同,所以比起思想「教会怎么用属灵方式帮助忧郁长者」,更重要的是先与之「建立真实关係

 

她直接建议,教会可以多一点「跨代互助」,让青年跟长辈有更多机会互助,避免停留同温层交流

 

青年可以明白长辈的需要、如何面对老化,不会觉得「变老是坏事」;而长辈们过去的累积经歷也能与下一代分享,不会感到自己在教会是特别被分类、麻烦人的一群,缝补断裂的不同世代,并创造更多价值。

 

对此,教会或许能跟政府合作开办社区照顾关怀据点,装备教会所有壮世代人力、乐龄弟兄姊妹为志工,相信以他们的「资歷」,无论是出外探访、传福音、作见证、敬拜等,都会是很棒的助手,产生极有价值的环境。

 

若教会还有能力做更多,或许能特别到府探访,不方便出门的中高龄长者,及忧郁、失智患者等,接受关怀时,相信他们必会感受到信仰的温暖与神的美好。

 

访谈尾声,黄敏惠点出《以赛亚书》46:4以共勉,「直到你们年老,我仍这样;直到你们髮白,我仍怀揣。我已造做,也必保抱;我必怀抱,也必拯救。

 

你希望老年时环境怎样待你呢?希望有机会跟年轻人在一起,还是被划分为另一族群?

 

「老化议题」没有人是局外人,因我们有天都会面对老化,应以同理心看待长者,并鼓励长者持续学习、延缓老化,尤其是男性长者

 

因数据指出,台湾男性长者煺休后继续学习的意愿较低,社区大学、乐龄中心大多是女性参与,因此现在各个单位都很积极推出给男性长者的特色方案,让男性壮年者也能有意愿出门参与课程和社交。

  • news-details
  • 黄敏惠与学生们在课堂上喜乐合影。(图/黄敏惠 提供)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