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主教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正进行第45次的国际牧灵拜访,行程标示出一里程碑意义:目光焦点转向「亚洲」
儘管亚洲教徒仍属少数,但「数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活力」,斯帕达罗神父说:「许多亚洲国家的教会,会试图充当『酵母』、致力奉献于公共利益,此时此刻,亚洲正代表着世界的未来。」
日前,美南浸信会神学院宣教学副教授赞恩·普拉特(Zane Pratt),也谈及当前宣教的六大趋势,其中首要趋势即:基督教重心的转移──普世教会的重心现正位于「南半球」和「东亚」!
天主教会目光转向「亚洲」
教宗方济各迄今最长的旅行
天主教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今已高龄87岁,近年来因健康之故开始使用轮椅,然目前,他正在进行一次任内「最长的旅行」,估计地理距离约有3万2,814公里。
在超过13个小时的飞行后,方济各抵达了印尼首都雅加达(印尼语:Jakarta),随后展开对「东南亚」及「南太平洋」等四国的马拉松式拜访,另包含:巴布亚纽几内亚(英语: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PNG)、东帝汶(葡萄牙语:Timor-Leste)和新加坡(英语:Republic of Singapore),旅程为期共12天。
这次访问,更具里程碑的意义乃在于:显示天主教会内部,正在发生的重大转变—目光焦点开始转向「亚洲」。
在方济各任内的前44次出访行程中,他曾去到韩国、日本、菲律宾、泰国、缅甸和孟加拉等,并任命来自菲律宾和韩国的枢机主教,担任天主教会内中央管理部门的高级神职人员。
据CNN报导,天主教已不再以欧洲(西方)为中心,而是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教会影响力日益强盛,这些欧洲国家以外的神职领袖深获肯定,甚至方济各早年也曾嚮往前往日本担任宣教士。
儘管亚洲教徒仍属少数
但活力正代表世界未来
儘管在亚洲,归信的教徒仍属少数,天主教会在地兴学或从事慈惠工作常超过既有能力,但教宗所看重的不是「数量」,而是「活力」。
与方济各一起旅行的耶稣会神父斯帕达罗(Spadaro)说:「许多亚洲国家的教会,会试图充当『酵母』、致力奉献于公共利益,此时此刻,亚洲正代表着世界的未来。」
方济各于旅程中关心环境问题,也致力与不同的宗教单位对话,并期待能与更多亚洲国家建立相互理解的长久关係。
2024 年全球宣教状况
当前宣教的「六大趋势」
马太福音28:18-20,耶稣对门徒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译: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两千年前颁布的大使命,仍是今日教会的使命,然世事瞬息万变,关于宣教的问题及趋势也不断在变化着。
日前,美南浸信会神学院宣教学副教授赞恩·普拉特(Zane Pratt),于渴慕神网站分享了一篇文章《2024年全球宣教状况》(The State of Global Missions in 2024),谈及当前宣教的六大趋势。
趋势一:基督教重心的转移
普拉特表示,普世教会的重心现正位于「南半球」和「东亚」。
即使目前,世界上差派最多宣教士的国家仍是美国,但南韩已位居第二;非洲教会呈指数级增长,而这趋势在未来几年将仍持续下去。
鑑于欧美日益世俗化,不仅教会成员正递减、神学信念也正在鬆动,在宣教进程中,位于南半球和东亚的教会之影响力将很可能越发重要。
消极面:成功神学之危机
悄然失去真福音和门训
不过趋势中,亦出现当前宣教「最迫切的问题」:成功神学之危机。
包括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有越来越多教会被「成功神学」渗透,甚至相关教导已成最常见的基督教思想和实践形式,可谓21世纪对基督教会最大的威胁,影响力不下于初代教会所面对的诺斯底主义。
普拉特说明,成功神学的内涵易与「万物有灵论」的世界观混淆,其本质为操纵属灵世界,以获得属世祝福;真正的福音和门训在成功神学的教导中已然失去,并有损近二世纪于南半球和东亚的卓越宣教事奉。
积极面向:诞生不同宣教大军
宣教趋势正益发「国际化」
然,宣教重心转移至「南半球」和「东亚」也有其他积极的面向。
如稍前所提,南韩已成为宣教事奉的主要国家之一,其他的东亚宣教士也正不断奉献已力,又如来自拉丁美洲的宣教士,已于伊斯兰世界显出相当的事奉成效,非洲教会也已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与责任。
宣教趋势正益发「国际化」。
趋势二:科技益发进步
快速发展的科技,正持续影响世界各地的宣教工作。
COVID-19导致全球封锁后,「网路」成为实体互动限制下的强大媒介,普遍被教会善用于传福音和门徒训练,「AI人工智慧」也在翻译圣经、製作教材等方面,展现出令人惊嘆的前景。
但,科技也是把「双面刃」,敌对基督教会的政权也使用科技,监控宣教行动、驱逐宣教士、迫害当地信徒等,近年AI人工智慧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最重要的世界趋势之一,而其所衍生的问题都应值得关注。
趋势 3:前所未见的宣教支援
由于科技进步,已开发国家的教会,正拥有前所未有进入世界各地宣教的机会。
普拉特并说:「目前,地方教会对大使命的投入,是教会史上前所未有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研究显示,从事短宣的基督徒会为当地带来更多支持,并且自己也更有可能成为一名长期宣教士。」
但当经济水平较高的基督徒,不吝提供资源满足需求时,也会导致意外的消极后果,例如:可能损害新兴教会健壮体质的发展,因而需留心:如何不扭曲此善意的慷慨之举,反致受助者产生依赖性。
趋势四:国际教会日益增长
另一个趋势是:人们对在全球建立「国际教会」(International Churches)的兴趣日益浓厚。
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教会于国际城市建立起国际教会,在往来日益频繁的时代,这些城市容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外籍人士通常都会再返回祖国,积极向他们传福音的教会,贡献出宝贵的事奉。
此外,健康的国际教会也提供了外籍基督徒,美好的信仰成长环境,然而,若高举国际教会为完成大使命的主要手段时,就会出现危机。
因为採用外语(例如:英语)所进行的事奉,将仍对当地多数的「未得之民」影响力有限。
普拉特表示,对多数未得之民来说,愿意深入当地社区和文化的事奉将更关键,必须使用当地人的「心语」(heart-language)来传福音,并透过建立起健康、可复製且自给自足的「本土化教会」来实践。
建立本土化教会一直是普世宣教的首要重点,也是大使命的核心任务;国际教会固然是好的发展,但仅可作为工具箱中的「另一个工具」。
趋势五:宣教士生命韧性下降
以前,宣教士前往外地,对回到家园并不抱持着太大的期待,他们航行数月只为福音之故,继而甘于艰辛的踏上拓荒工作,甚至视死如归;这些宣教典範面对苦难的刚强态度,为普世教会的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宣教士几年甚至数月后即返国的情况,并不罕见;应对文化衝击的压力或海外生活严酷不适等挑战,许多人相形之下似乎缺乏能力。这显示了一个不安的趋势:宣教士的生命韧性下降,为日益严重的问题。
当前西方世界所鼓励的是争取权利、抱怨和软弱,而非牺牲奉献、毅力和勇气,社会文化不可避免会渗透到教会、影响所派遣的宣教士;普拉特发现,无论是申请阶段或抵达现场后,关怀宣教士的身心灵需求,正持续增加。
因此现在,教会应把握机会重建培训、评估和护理宣教士的体系。
趋势六:全球人口成长
最后,必需提及的趋势是「全球人口成长」。
七十年前,全球人口还不到叁十亿,如今,这一数字已超过八十亿!并且,一些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是在福音最不为人所知的未得之地。
普拉特坦言,当前普世宣教的脚步,并未能跟上全球人口成长的速度。
八十亿人中,约有四十亿属未得之民群体,即使「在技术上」他们可能会接触到福音,但传福音的基督徒却远低于世界人口的10%。
普拉特说:「这意味着,我们正面对一个很好的机会。世界上大多数人尚未听到、并相信唯一可以拯救他们的好消息,宣教使命刻不容缓。」
最大的问题乃在于「顺服」并回应,犹如以赛亚书6:8,先知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而,有谁愿意回应主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耶稣基督仍坐着为王,今天的基督徒大可带着「喜乐的信心」投入普世宣教,因为深知神掌权,祂对每一个世代的旨意终将完成。
普拉特勉励:「我们需要明智地与世界打交道,因此要根据所看到的『趋势』和『问题』来採取行动。然而,你我大可放胆去投入宣教的行列,因为我们都知道,神的王权是永远不会败落的。」
参考资料:CNN、DesiringGod、Vatican News、The South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