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孤独感、焦虑与失眠已成为许多现代人的困扰,尤其疫情后,全球心理健康问题愈加显着。
根据盖洛普(Gallup)最新调查,约有20%的美国人正经歷孤独,比今(2024)年5月的18%略为上升。同时,近半数受访者(47%)表示,对自己每天的生活不满意;这些心理压力通常与失眠、焦虑等症状相关,从而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对此,本报专访基督喜信会总干事陈智维牧师,探讨基督徒如何通过灵修默想来面对这些现代生活挑战。
孤独如何削弱幸福感
盖洛普(Gallup)研究指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满意度、社交互动,与感觉孤独有高度相关,且幸福感和孤独感之间存在关联。
孤独感如何削弱人们的幸福感呢?
陈智维牧师指出,孤独感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忘记了神造人的本质是群体性的。从创世记2:18来看,「……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人类自创造之初,便被设计成与他人建立关係、共同生活。
人在孤独时,易感到失去自我定位,尤其,现今社会提倡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因而常忽略与他人、与环境间的互动本质,导致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下降,幸福感随之削弱。
灵修默想能缓解焦虑与失眠
然,要在被孤独感包围的生活突破和提升睡眠品质,并非不可能,「灵修默想」是很棒的方式之一。
诗篇127:1-2提到,「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你们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劳碌得来的饭,本是枉然;惟有耶和华所亲爱的,必叫他安然睡觉。」
「默想神话语」不仅是一种操练,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重新建构对生命的正确认知。
陈智维强调,默想是回到神话语中,重新认识自身的有限,承认一切劳碌若无神的恩典就会徒劳无功,明白这是神的律。透过如此认知的重建,你我才能找到真正的平安与休息。
「恢復与更新,来自正确、健康的对神认知与行动,而非停留在感受。」
他曾使用上述经文,和正经歷「空巢期」的资深姊妹分享,鼓励当儿女离家、出外独立生活,不代表父母就被孩子拒绝,帮助对方建造健康认知的过程,一起祷告、默想经文与反覆思考,找回内心平安。
因此,默想要有「焦点」。
牧养上,陈智维发现,有些弟兄姊妹会觉得灵修没有滋味,是因焦点太笼统,且经文没有与生活、当前生命处境连结在一起,只是跟着教会进度读经。
「灵修默想必须经过刻意安排,例如:特定的场地、时间和经文,」他建议,当产生焦虑或面对棘手状况,可找到一段合适经文,并专注在上面进行灵修默想。
「灵修中要有默想的时间,刻意的安排灵修就有焦点。」
基督信仰的默想和冥想之不同
关于基督信仰「灵修默想」与异教「冥想」的区别,陈智维坦言,自己对冥想没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只是信主前有些粗浅接触。
就其认识,两者的根本差异在于:「源头」与「文本」。
基督信仰的灵修默想,是基于神的话语,并有《圣经》作为默想根基;而异教冥想则常缺乏明确文本支持,更多是追求超自然启示或力量。
提摩太后书3:16-17提到,「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那么当时作者是怎么得着的呢?很可能是神的使者对他们说话,多数是异象、直接显明的声音和话语,并且经过一定程度的「默想」,才会得着神的默示。
总归来说,灵修默想根植于神的话,目的是要「降服于神」,带出个人行动和顺服,而非单纯追求超自然的能力或个人利益。
且,灵修默想不在于时间长短或感受好坏,更重要的是,是否带来回应的行动和顺服,使我们身心灵都在神话语中得着更新。
过度负面资讯稀释对神话语的专注
陈智维在牧养上观察到,教会不少社青即便有稳定聚会,仍有被寂寞、忧郁情绪綑绑的问题。可能是由于现今资讯爆炸时代,人们常过度消化负面资讯,进而稀释对神话语的专注而不自知,无形中成为负面思考的人。
教会内常说:「信靠神的话」,而你我是否有让基督信仰成为生命的依归?
从而提醒,学会控制负面讯息的接收,减少所带来的身心灵负面影响,并有意识地将焦点放在神话语上。
会有如此提醒,是因陈智维和团队近期探访一位因败血症将住进加护病房的姊妹,虽她已在医疗现场和疗程中,姊妹仍放不下对资讯的焦虑,不断用平板查询与病情的相关资讯。
陈智维从而注意到,有时「焦虑」是因我们不愿放过自己,以为能从负面资讯中获得答案。然而,即便已有答案,也未必能面对和承担。
「基督徒应回到『回应神的本质』,被神的话教训、督责,相信我们会因此得益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去行各样善事。」
眼睛是灵魂之窗,「窗」能明亮全身,因此,我们有责任去选择看和接受什么内容,以保守自己的身心灵。
如果您想灵修默想却不知道如何开始,本报提供您一个选项,
钻研30年之久的灵修导师魏悌香牧师开课啰!
手刀报名▼
相关新闻》
不想被思虑烦扰绑架,要先跟神「绑」在一起!灵修默想帮你一直连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