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知名艺人大S徐熙媛2日因病骤逝,家属的身心状况尤引发外界关心。每个人都会遇到与至亲生离死别的时刻,该怎么「与逝者好好道别」?是一门不容易的生命课题。(图 / 具俊晔 IG、shutterstock)

大S的离世真的太突然,让人措手不及,看得好揪心,泪流满面⋯⋯亲人骤逝是世间最大的失落之一,我经歷过、哭过也痛过,所以请让S的亲友静静地去经歷及处理这种悲恸与哀伤,不要再给他们无谓的评论及压力⋯⋯」一位姐妹有感而发说。

 

名人骤逝的伤痛事件,也是社会中许多家庭成员的缩影;而这几天看着新闻报导艺人猝逝消息,有些人可能因此勾起相关回忆,导致伤感、忧郁。

 

本文盼写给「面临亲人骤逝的你」,面对失去的路,学习走上疗癒之旅如同一位失亲者写给母亲的告别信中所说:爱是种坚强的温柔,足以抗衡丧亲的悲伤。

具俊晔写给爱妻大S的告别文

知名艺人大S徐熙媛2日因病骤逝,家属的身心状况尤引发外界关心。

 

大S老公具俊晔沈默多日,昨(6)日晚间首发声,在IG上PO出全黑图,以中、韩文两版告别信,与挚爱老婆说再见,其中也向关心此事的大众,亲述自己的心情与想法:

首先,为了哀悼熙媛的大家,表达我真心的谢意。目前我在经歷无法语言形容的悲伤和痛苦,这是超越所想像中的断肠似的时间来比喻,我没力气说什么,也不想说⋯⋯

(中译:如今,我正承受着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悲伤与痛苦,感觉五臟六腑都像被撕裂一般。我没有任何说话的力气,也不想开口。

文末,具俊晔表露:

我跟熙媛在一起的时间 没办法以世界上任何东西来代替 是珍贵又价值的礼物

我要保护熙媛最爱的那全部 这就是我最后该做的事情

再次深深的感谢哀悼我们熙媛的每一位

熙媛永远的爱 俊俊 敬上

 

由具俊晔公开发表的全文,字裡行间充满巨大悲痛与对大S的爱。两人兜兜转转20年、再次相爱相守,幸福时光却如此短暂,令许多人跟着泪目与不捨。

  • news-details
  • 贴文PO出「全黑图」,具俊晔以中、韩文两版告别信,与挚爱老婆熙媛说再见,同时向关心此事的大众表述自身感受与想法。(图 / 截自具俊晔IG公开发文)

如同本篇新闻一开头,一位姐妹所表达的,亲人(挚爱)骤逝是世间最大的失落与痛楚之一,她自己经歷过、哭过也痛过,因而对于当中的新闻人物特别感同身受

 

写给「面临亲人骤逝的你」 心理调适四个建议

身旁的亲友骤逝,尤其是毫无预兆的死亡,像意外、他杀、自杀、灾难或战争,会比自然因素的死亡,更令人难以接受。

 

如果你也正面临亲友骤逝,由臺北市政府卫生局提供、华人心理治疗基金会汪家伊谘商心理师所撰写的「浅谈亲友骤逝的心理调适」专文,给予4个建议

 

1.关照感受:接纳感受,越能够处理与面对

面对亲友骤世,多数人在第一时间容易感到麻木、迴避面对感受,或困扰于难以掌控的哀伤侵袭。然而,恐惧、担忧、害怕、内疚、羞愧、愤怒与哀伤,与慈悲、感恩、爱、喜悦以及希望相似,都是一种讯息的传递,告诉个人此刻的状态为何,从而领人找回与自身的连结

 

关照自身感受,也尝试让自己慢慢的体会,感受想要传递的讯号。当我们越能够接纳感受,便越能够处理与面对,而不是被感受所掌控。

 

2.稳定连结:也给自己时间去接受他人关怀与支持

「我会不会造成别人的负担?」、「没有人可以理解我经歷过什么!」、「别人老是听我说的事情,一定会感到很厌烦」⋯⋯

 

向家人、朋友、长辈、同事寻求安慰时,你可能会有所担忧、并感到不自在。没关係!接受自己有时想独处,也给自己时间去接受他人的关怀与支持。

 

若实在无法与人互动,也可寻找相关书籍阅读,或走出户外,感受大自然。渐渐,你将会看见,衝击性失落事件并非生命常态,生活世界的安定与规律仍有迹可循。

 

3.面对失落:建立属于自己的哀悼空间

无论是用文字、照片或是活动,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哀悼空间,为自己创造一些仪式性行为,让自己能好好释放对逝者的思念、倾诉、情感与敬意,延续与逝者的连结

 

情感不会因死亡而消磨殆尽,乃会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存在,支撑着留下的人。

 

4.自我赋能:一点一滴重新找回自身能量的积累

沉浸在失落与哀伤中令人疲倦又无力,但生活不会一直是这样,无论是起床时感受到些许不同、或愿意谈论自身状态,还是能重新感受生活中一丝安定与平静,尝试看见自己的进步,就算微小,一点一滴的进展,都是帮助重新找回自身能量的积累。

 

再度拥抱生命、拥抱关係、拥抱爱,这同时是悲伤要教会人的课题。

 

爱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书13:8)

做一个「叁不」的温柔陪伴者

倾听代替善意的慰藉,理解并给予尊重的空间。

 

面对突如其来的悲恸,多数人都会感到惶惶不安,下意识地想隔绝沉重的感受,此时,说出的慰藉如:「别想太多」、「不要难过」、「要看开一点,早点放下」,听在面临丧恸的人耳中,恐会犹如一种压迫,好像自己必须要快速丢掉自身感受,忘掉沉重事情,才是「好」的。

 

然,每个人面对亲友骤逝经验都是「独特」的,实难以用时间来量化復塬程度,旁人亦难以完全体会。

 

我们可以在自己能承受的限度内,做一个温柔的陪伴者不批判、不建议、不催赶他们从伤痛中走出,不让过多语言掩盖掉沉重伤悲。

 

倾听他们对逝者的思念、渴望、愤怒、自责、愧疚与罪恶,给予他们可以哀悼的空间,能够且愿意听着,就是对其最大的支持与理解。 

 

爱会留下

允许自己思念,也容许时间转化哀伤的表现

哀伤、思念、渴求都是一种爱的表达,即使挚爱之人不在了,我们仍能保持对他的情感,只是展现形式不同。

 

允许自己思念,也允许时间转化哀伤的表现,这些深刻又鲜明的感受,都是一个人曾在彼此生命交会的证据。

  • news-details
  • 亲人离世,我们仍能透过「爱」来记住他们。(图 / shutterstock)

失去至亲是一种极大的痛苦,从基督教信仰的角度来看,神的话语能提供安慰和力量。上帝应许:「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祢与我同在。」(诗篇23:4)

 

疗癒之旅,重建生命的七个信仰角度建议

在神的同在与应许中,我们可以有7选择

 

1.接受悲伤,允许自己哭泣

耶稣也曾为拉撒路的死而哭泣(约翰福音11:35),这表明,一个人有悲痛情绪是正常的,不需要压抑。

 

2.向上帝倾述悲伤、倾心吐意,寻求安慰

身处痛苦与悲痛中,你可以自由向上帝倾诉一切感受,包括悲伤、疑问或内心破碎,祂都能理解并安慰你,因祂是「安慰人的神」(哥林多后书1:3-4)。

 

在哀悼亲人时,很容易感到孤单、低潮,记得神与你一起,对你不离不弃。

 

3.转向神的话语,在神的应许中寻找力量

《圣经》充满许多安慰人心与盼望的信息。

 

马太福音5:4,「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阅读《圣经》,可以帮助你在痛苦中找到一份力量与指引。

 

4.寻求信仰团体或信任者的支持

不用独自承受哀伤。圣经教导人们当彼此相爱与扶持,加拉太书6:2,「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你可以与教会的弟兄姊妹分享痛苦,让他们陪伴、扶持你走这一条不容易的路。

 

5.用爱与感恩纪念亲人

亲人离世,我们仍能透过「爱」来记住他们:温暖的回忆、感恩的心情,以及继续爱的能力。

 

如同一位失亲者写给母亲的告别信:「我失去你,但没失去你的

 

⋯⋯我慢慢体会到面对死亡的方法不是遗忘,而是记着爱因为那些都是贵重的回忆,还有是我根本无法忘记。

我没有把记忆删除,不把过去封存;而是用爱把记忆的碎屑收藏,顽强对抗褪色的记忆;去保存逝者的祝福,将它化成生命的部份,化成心跳与脉搏,化成生存的勇气,化成微笑。

爱是种坚强的温柔,足以抗衡丧亲的悲伤。有人说「爱像死亡一般的强」,但也许爱比死亡更强

 

下一页,带着妳的爱,继续灿烂这世界。

6.让神的爱转化你的悲伤

失去亲人是极大的痛苦,而神可以让万事互相效力(罗马书8:28),使你从而成长、安慰他人,甚至去帮助有同样经歷的人。

 

7.紧抓住天国的盼望

基督信仰告诉人们,相信耶稣的人,死亡不是终点,而是进入永恆。

 

若你还不认识耶稣,邀请你来认识祂,得着永恆的祝福。若你(或家人)已是基督徒,可以相信神所应许的天国盼望。

 

愿神亲自安慰每位失亲之痛者,赐下出人意外的平安与力量(腓立比书4:7)。

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裡的。


—罗马书 8:38-39

相关阅读》

基督徒友人金鬆为大S老公具俊晔祷告 学习做好撒马利亚人,安慰痛失亲人的祷文

流感併肺炎速夺女艺人生命!面对遗憾哀痛,如何陪伴伤心人走过流泪谷?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