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霸凌、受凌都跟父母息息相关,家中父母的榜样、形象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那么父母该如何避免教养出会霸凌别人的孩子?如何帮助孩子远离霸凌,安心上学?若孩子不幸遭受霸凌,该如何陪伴呢?由彩虹爱家主办的2025春季公益成长讲座,特别邀约到未来亲子专栏作家-罗丰苓心理辅导老师来分享。
2024年底,儿福联盟对于全台一万六千多名国、高中生进行网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校园霸凌发生率与前年相比下降至10.2%,以言语霸凌最高,关係霸凌居次,虽然霸凌状况有减缓趋势,但受霸凌影响的学生,睡眠问题比例由19.5%大幅增至30.1%,近1/4的受害学生更曾产生自残意图。
根据数据指出,童年创伤经验(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是校园霸凌的重要风险因子之一,约4.9%的国高中生经歷过四项以上创伤,例如父母离异或过世、遭受言语暴力或身体虐待甚至性侵害等,这些学生无论在霸凌他人或被霸凌的比例上,均远高于创伤经验较少者。
彩虹爱家主办「2025春季公益成长讲座——让孩子远离霸凌,安心上学」,巡迴台北、桃园、竹苗、台中、嘉义、台南、高雄、屏东、花莲等城市,邀请到未来亲子专栏作家-罗丰苓心理辅导老师,针对校园霸凌真相、霸凌背后深层塬因、父母如何辨识霸凌迹象、可能养出霸凌者的4种父母、如何帮助遭受霸凌的孩子,摆脱伤害等角度来分享。
让孩子不要像「瓷器」一碰就碎
18日上午,首场于台北怀恩堂登场,许多家长都热烈参与其中。(下述纪录部分内容,有兴趣者欢迎报名其他场讲座。)
讲座一开始,心理辅导老师罗丰苓感嘆地说,现在是最先进的时代,也是饱受忧郁所苦的时代,同时有很多人类正常的情绪,也被贴上疾病标籤,容易让伤害被扩大,不小心就成为加害者。
对于孩子的教育,罗丰苓认为要把孩子当成「塑胶」,而非「瓷器」来教育,因为瓷器容易一碰就碎,但是塑胶却摔不坏、踩不烂。
很多家长把孩子当兰花一般的养育,仔细教导保护得滴水不漏,这样或许会成为漂亮的兰花,但很难走出温室,或者遇到风雨,很容易就崩坏。
感觉受伤不等于对方有加害,在关心霸凌议题时,也要小心霸凌的话语被滥用,当整天把「我」放大,我的感受、我很重要、理所当然要被很重视,「我」很大就很容易被碰到。面对不舒服、难过、痛苦等感受排解,必须经歷化解、转化、想通了等过程,在合理的状况下,要适时让孩子有这样的成长过程。
霸凌、受凌都跟父母息息相关
罗丰苓分享,其实所有的霸凌、受凌都跟父母息息相关,父母的榜样、形象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以下是可能养出受凌者的4种父母:
1. 高压严厉的父母:孩子会畏惧煺缩,让人家觉得好欺负
2. 冷漠忽略的父母:让孩子像小丑般、愚弄自己以吸引同学注意
3. 本身不爱与人互动,几乎无社交的父母:容易养出低社交能力的孩子
4. 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的孩子不会有好人缘
翻转教育-帮助孩子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而非陷于惧怕裡
对于高压严厉的父母而言,翻转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而不是越来越害怕父母的孩子,罗丰苓建议以下5个步骤:
1.「孩子,我塬谅你了」
2. 让孩子以自己的话表达说明整件事情
3. 询问「如果事情重新再来一次,你会怎么做?」
4. 追踪孩子行为改进的情形新方法
5. 鼓励或是找出新方法
对于不爱社交的父母,罗丰苓建议可找出共同的兴趣来引路,共享热情促进彼此交流。
小心养出霸凌者,「温柔」的孩子不会霸凌别人
没有父母会刻意教出霸凌者,但要注意4种可能养出霸凌者的父母:
1. 攻击恐吓型一父母打骂孩子,孩子打骂同学
2. 记恨报復型一父母擅于记恨、报復,孩子也不会轻易饶过别人
3. 自大型-父母自以为是,孩子也很难谦和待人
4. 自私算计型一工于算计的父母,孩子很难真诚待人
罗丰苓表示,养出「温柔」的孩子不会霸凌别人,因为「温柔」是一个性格特徵,更是一种能力。
她更提醒,不建议在晚上管教孩子,特别睡前时间,大脑已经疲累,是「不受教」的大脑,因此这个时间点也不适合管教。
判断孩子遭到霸凌的6特徵
霸凌可能很严重,但是若孩子知道,父母永远都在一旁陪伴,再怎么难都能度过!那么要如何判断孩子可能已经遭到霸凌呢?以下6个特徵:
1. 身体伤害或衣物损坏
2. 拒绝上学或找藉口请假
3. 情绪低落或焦虑
4. 突然改变社交行为
5. 成绩突然下滑
6. 经常丢失或损坏个人物品
NG的十句话,避免对遭受霸凌的孩子说出
如果知道孩子已经遭受霸凌,家长不该说以下10句话:
1.「你不要管同学,好好读书就好了。」
2.「是不是你自己有问题,别人才会欺负你?」
3.「你忍一忍就过去了。」
4.「别那么玻璃心,世界本来就很残酷。」
5.「他们只是跟你开玩笑,别太认真。」
6、「你要学会反击,打回去!」
7、「你自己去跟老师说啊,我没空管这些小事。」
8、「你不要理他们,他们就不会欺负你了。」
9、「长大就好了,以后你根本不会记得这些。」
10、「我们以前那个年代也有经歷过,大家都挺过来了。」
倾听就是爱,避免急着给建议
那么该如何照顾被霸凌的孩子?罗丰苓指出,被欺负的孩子往往会太专注在别人身上,且会无限放大,家长应耐心且慢慢陪伴孩子,走过这段处理的过程,接受孩子本来的样貌,养成能「自我照顾」的孩子。
很重要的一点,「倾听就是爱」一「同理」是一杯暖茶:
1. 纯粹「当一个好听众」,让孩子说完想说的,就「恢復大半的心情」。
2. 即使可能不太认同,也别急着插嘴,最好不要插嘴。
3. 给一些情感上的回应,例如:「你一定感到一定觉得很受伤」。愤怒的人都是「心受伤的人」
切记不要「给建议」,因为「建议忠告」比较像一桶油,火上加油,可能烧到的是给建议的人。在与老师反应霸凌状况时,不是给老师压力,而是与老师同行,亲师同行才有办法一起改善。
最后,她提醒家长,优先顺序是先「安顿好自己身心」,不要高焦虑、高控制,导致生活琐碎或坏情绪,影响亲子时光,释放我们自己,自己先跳好舞,才能与孩子跳好双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