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有过这样的经验:知道自己需要改变、想要改变、也尝试过改变,却无法真的改变什么?人生没有比这更让人感到沮丧的事了……
所有的改变始于「自我认知」!神对你的唿召,不只关乎「做什么」,更关乎「成为怎样的人」。因此,若你想改变,就从学习「成为怎样的人」开始吧!
《启动改变:一次前进一步,成为更好的自己》一书由「道声出版社」出版,作者克雷格.葛洛契尔(Craig Groeschel)指出,若想见证改变发生,需先「定位身分」,再「採取行动」。
你需要从「我是谁」开始,因「自我认知」将驱动「你的行为」,若不由此开始,任何行为上的改变则难以持久。
聚焦于你的身分而非行为,6个重点
为了经歷持久的改变,请聚焦于「你是谁」而非「不做什么」。也就是,聚焦于「你的身分」,而非「行为」。以下是改变时为何需聚焦于身分而非行为的6大重点。
重点1)为什么你会做那些事
你可能以为自己做决定时,单单只根据:权衡利弊、什么会让自己快乐、什么对自己和家庭最好。实际上非也。你所做的事乃源于你对自己的想法。
若想改变,得正视这事实。因为,你之所以会做那些事,乃是源于如何看待自己。
重点2)行为调整何以停滞
想要改变时,你可能会先做出如此宣告:
・我要开始每天读经。
・我不要再每天浪费那么多时间看电视。
・我不会再对孩子大吼大叫。
・我要戒菸。
……
如果做出这些宣告后,却无法办到、改变总是卡住,是因为没有揪出元兇。
实际上,很有可能是你「只想改变所做的事」,却「没有改变对自己的想法」。若如此,恐进入「失败公式」模式中。
我们不能把「做什么」放在「我们是谁」之前,但人们常是这么做。切记,是我们是谁在决定改变所做之事。
「改变所做之事」只是「修正行为」,此无法带来有效改变。这就像治病,不能「只对付症状」,却忽视「造成这些症况的真正问题」。因此,为了「改变你所做的事」,首先「必须改变对自己的想法」。
重点3)你真正的模样
当「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会驱动「你的行为」,因此,「知道自己是谁极为重要」。
自问一下:「我是不是真的知道『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不可否认地,人们常倾向根据生命中「重要他者」对自身的看法,来定义自己是怎样的人。
心理学家称此为「镜中自我(looking glass self)」。意即,我们透过别人的眼睛来看自己,让他人来定义我们;但,我们并不真的是那样的人。
要知道,你不是父母、教练、老师……所说的样子,也不是他们让你觉得自己就是的哪种人。麻烦的是,人也会以最糟糕的「罪」或「习惯」,来定义自己是怎样的人。
因此,你或许会想「我很胖、我很懒」……。不,这不是你。然而,我们总用自己最糟糕的一面来定义自己。
需小心,撒但总想方设法攻击人,其目标就是要摧毁「你的自我认同」。撒但深知「你对自己的认同」有多么重要,因此,关于「你是谁」这个问题,牠会用谎言欺骗你。
这就是为什么——
当你发现自己这週又没有读经祷告时,你会想,我是个糟糕的基督徒。
当你对孩子大吼之后,你会想,我是个差劲的父母。
……
属灵的仇敌撒但会不断撒谎、欺骗你是怎样的一个人。牠会说:「你是个属灵的失败者,你什么都不是,你毫无价值,你就是永远改不了……。」
但你不是撒但所说的那种人;你是神所说的那样:「你是神所救赎的,你是神看为宝贵的,你是属基督的新人,你是神的儿女,你是耶稣的朋友……。」
切记,或许你害怕自己把一切都搞砸,然而,你的罪再深,都不及神饶恕的力量之大;你做决定的结果再糟,也不及神救赎与恢復的能力之强。当你顺服于耶稣、成为神的孩子,就会成为更好的自己;你将全然更新。
你是谁,神说了算。你的改变来自于神所赋予的属灵转化,这转化只有在你拥抱神赐予的真实身分时,才会发生。
重点4)未来的你
实际上,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很多人认为,自己无法改变或不能改变,今天的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就会一直是那样的人。但这不是真的。
根据哈佛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的研究,大多数人承认,自己在过去十年间曾有过改变,却不相信未来十年可以改变。这种虚假信念为「歷史终结错觉」。然而,数据资料显示的真相是:你会改变,而且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不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可以心想事成。
重点5)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部分基督徒听到「唿召」这件事,倾向认为是被唿召「去做什么事」,而不是「成为什么样的人」。
「唿召」是让我们发掘「自己该做些什么」的管道之一。不过,依照圣经教导,当我们想改变时,「唿召」是——在「做什么」之前,先聚焦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是谁」在「做什么」之前,神唿召你过圣洁生活,对祂忠心,且理解「我以认识我主耶稣基督为至宝(腓立比书3;8)」,因此,为主耶稣而活是基督徒首先且最重要的事。
当你受唿召,神要你做什么、去哪裡,都是次要。因为,你受唿召「成为什么样的人」,更胜于你受唿召「要做什么事」。神对你的唿召,不只关乎「做什么」,更关乎「成为怎样的人」。因此,若你想改变,那就从学习「成为怎样的人」开始吧!
重点6)从成为谁开始
你是否知道,神喜欢改变人的名字。举例:「亚伯兰」改名为「亚伯拉罕」;「撒莱」改名为「撒拉」;「西门」改名为「彼得」……。
神为什么要改变这些人的名字?因祂知道「他们真正的模样」、「他们会成为怎样的人」,以及「他们需要做什么」。
神知道——
・亚伯拉罕和撒拉将生儿育女,成为「以色列民族的始祖」。
・彼得将成为「初代教会的基石和稳定的力量」。
……
实际上,「你之所以会做那些你所做的事」乃源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神改变他们的名字,乃因为「所有改变始于『自我认知』」。故此,为了完成「他们要做的事」,首先「他们要正确地看待自己」。
同理,为了进行「必要的改变」,你需要「先对自己有正确认识」。你要知道并了解「自己真正的身分」,并以这样的「自我认知」为起点。你要从「我是谁」,而非「我要做什么」开始。
「自我认知」将驱动你的行为,若你不由此开始,任何行为上的改变则难以持久。
举例,假设你想戒菸,当有位同事问你「要来根烟吗?」你会回答:「不,谢谢,我正在戒菸。」这表达了,你是个正在努力改变的瘾君子。然而,这样的改变可能不会持久,因只是「行为」调整,而非建立在「身分转变」上。
所以,你应该说:「不,谢谢,我不吸菸。」这样的回答可能会让你成功戒菸。因为这是从「身分认同」出发,你让「这件事」与「你是谁」相连结。
在基督裡,你是新造的人,过去的瘾君子不是真正的你,更不是你现在的身分。所以你跟同事说:「不,谢谢,我不吸菸。」并且你告诉自己,因为我的身体是「神的殿」。
这就是「先定位身分,再採取行动」的改变策略,在神的帮助下这会有效,也会让你找到自己一直渴望、却未曾经歷的改变。
克雷格提醒,请好好想想你想成为谁,这形象要明确;改变的时候到了,请成为神所创造的那个你。神已经在你身上动工,祂会继续进行直到事情成就,而你可以藉着选择「此刻最需要做出的改变」,来「与祂同工」。
为了改变,你需要对自己有正确认识:从「我是谁」而非「做什么」开始,认识「你真实的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