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同你患難與共

【提摩太 凱勒專欄】「安然脫身」的哲學

古典作者西塞羅(Cicero)曾經有個十分著名的主張:哲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教導我們如何面對死亡。西塞羅說「衰殘和死亡的事實」必然會產生懼怕、不滿足感和悲傷,而哲學的目的就是讓人在這些事情上得著解脫,在靈魂承受這些重壓時,提供一些關懷。所以,「哲學既允許、也要求一個人成為自己的靈性醫生。」   當代法國哲學家呂克.費里(LucFerry)認為,再也找不到任何對哲學的定義,是比西塞羅更為出色的。「人們進行哲學思考不是為了自娛自樂,甚至也不是為了更適切地認識世界……有時真的只是為了『安然脫身』。」「好好生活」是取決於學習如何征服我們對「各種死亡面孔」的懼怕,以及對「無聊、時光飛逝感」的害怕。也許我們必須面對之最可怕的真理就是:我們無法避免與所有自己所愛的人分離。費里問道,什麼是我們超乎一切的渴望?就是被理解和被愛,而不是孤單。   所以,我們最渴望的就是「不要死去,也不要看見『我們所愛的人』死亡。」費里知道,今天有很多世俗人士的主張,像是古代的伊壁鳩魯(Epicurus)和其他思想家,是:不用在死亡議題上琢磨。他們說,它只是「生命的結束」。當你死了,你不過就是不存在了—你什麼都不知道,也不會在那裡擔心它。「『既然如此』,幹嘛要費心想這種無意義的問題?」   但是費里的回應是,這種思考方式「粗暴到不夠誠實。」為你的生活帶來主要意義的是什麼呢?不是你與所愛之人的關係嗎?你真的能夠誠實地說自己不怕未來將會有一個狀態,是會剝奪掉你現在所親愛的一切?所愛的人對你來說,真的是微不足道到以至於與他們永遠分離,你也無所謂嗎?而且,失去這些賦予我們生命意義的東西,甚至是始於我們的死亡之前。「事物的不可逆轉性,是生命核心的一種死亡。」我們所正確稱為「邪惡和苦難」的,正是這種東西。   費里得到的結論是,誠實的人必須要承認,死亡及其所有的後果,是一個巨大的人性問題也許是最根本的問題。想要美好而且自由地生活,要擁有喜樂和愛,就必須學習征服這種無法避免的深刻懼怕—害怕這些不可挽回的失去。   本文出自【同?患難與共 #53頁】 【同你患難與共】提摩太凱勒牧師著 蝦皮:https://is.gd/coLJmf PChome:https://is.gd/jzr7M4 (文章授權/提摩太 凱勒臉書專頁)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