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news-details
(图/shutterstock)

读着牛顿运动定律,我不怀疑主耶稣是那永生真神。在「安息」中,上帝至少做了叁件事:安息、赐福、定节日,加上我认为在《圣经》中没有提到的事,难道没有这个可能吗?上帝所创造的宇宙必然反映造物主的本质:静中有动...

「神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造物之工,安息了。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创世记2:2-3)

 

在「安息」中,上帝至少做了叁件事:安息、赐福、定节日,加上(我认为)在《圣经》中没有提到的事(难道没有这个可能吗?)。上帝所创造的宇宙必然反映造物主的本质:静中有动。

 

牛顿运动定律却这样认为:「动者恆动、静者恆静」―「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表明,假若施加于某物体的外力总和为零,则该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该物体维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作「惯性」。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生活中到处可见实例,如:公车突然开动时,车上站着的人,身体会向后倾斜、或者突然煞车时,车上的人,身体会向前倾斜,都是「惯性」造成的结果。

 

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科学家的牛顿(Issac Newton),在鉅着《自然哲学的数学塬理》里,提出了牛顿运动叁大定律,其中第一定律是古典物理最早、最重要的基石之一。然而,有很多学者认为这定律是个「逻辑噩梦」,有着难以形容的奥妙与复杂性,不只富含「物理意义」(Physical significance),还深具「哲学意义」(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甚至「神学意义」(Theological significance)呢。

 

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场景(Scenario)裡,涉及了该运动物体、观察者、外力、再加上时空变化等等,每一项变数都影响运动的结果。例如: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场景裡,物体的「动」或「静」是物体本身相对于观察者的关係;君可见,在高速公路上,两部平行、等速、同方向而驶汽车裡的男、女驾驶,可以相互抛个媚眼表示好感呢、至于反向而驶者,可能连个影子都看不清楚哩―前者两部车似乎都不动、后者两部车好像加速逃逸般?!

 

或再举个例子:任一物体在「绝对温度」0oK度(摄氏零下-273.15度),物体的所有运动应为零,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达到的场景(至少到如今科学家尝试而未果),因为其塬子的内在运动依然存在,无可抹去,因此看似绝对的冻结不动,实在还是波涛不止啊(参本专栏2021/09/15期)。

 

可见,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只在特殊场景下才为真;这个特殊场景被称作「惯性参考系」。

 

牛顿第一定律便为:在某个惯性参考系下动者恆动、静者恆静。而实际上,动、静与否,决定于它们的参考系,甚至于在某个特殊场景裡,动与静有可能同时弔诡地(Paradox)存在啊。《圣经.创世记》就说到上帝创造万物之后的「圣日」时,在祂神圣裡面,动与静竟是弔诡地并存的。

 

牛顿第一定律的场景是特殊时空下之「异例」(Exception),是我们认识这世界的第一块基石,但其上仍有更多层次的「参考系」。为此,身为生命科学研究者,我在39岁生日时,毅然进入神学院研习《圣经》、神学,希望能更了解另个参考系。多年参悟,我越发确信《圣经》是神的话语,这世界是神所创造的。

 

读着牛顿运动定律,我不怀疑主耶稣是那永生真神。

 

(文章授权/潘荣隆)

  • news-details
author

潘荣隆

国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系荣誉讲座教授。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