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shutterstock)

亲爱的,在关係裡你受伤了,某程度你是受害者,但一直沈浸在情绪裡,对你的生命并没有任何益处,不断责怪别人,无法让伤口痊癒,更无须不停检讨自己;你不是终生受害者,你可以选择走出情节...

受害者情节

在婚姻诉讼职业生涯中,我陪伴的多是在婚姻中受害的当事人,有一类当事人是我很心疼的,那就是明明感觉自己是关係裡的受害者,但好多年一直无法走出来,却好像走到连自己的亲友也一一离他而去 …

 

这类当事人辛苦的状态

1.一心相信自己是受伤的、受害的、受委屈、被亏待…。

 

2.「要不是他外遇我们也不会...」、「都是我婆婆这样,不然我也不会…」

 

3.只要遇到朋友,不管讲什么话题,最后都会转到老公或婆婆或谁怎样的对不起自己,如果别人劝他换个角度想,他还会很生气的说:「你都不了解我有多苦。」

 

4.倘若亲友因为他的负面言语而渐渐不想回应,他还会转传网路贴文(有关别人就是无法了解自己...等资讯),甚至不断散佈想要自我了断等讯息。

 

这让我想到「受害者情节」,经常觉得自己处于被害者状态,认为其他人或环境老是压榨或欺负自己,因此在环境中散发负面情绪,试图得到注意与关心。

 

我时常想他们在某程度的确是受害者,他们是真的被伤害,他们也真的受伤,为什么要给他们贴上一个「受害者情节」?当陪伴时间越长,越发现重点不是之前谁伤害他,而是他似乎也不太想离开这受伤状况。

 

似乎在他们裡面有一种声音,因为关係引爆的那颗地雷,从表面看来是对方的过错(例如:外遇或家暴或对方都不拿钱回家..)你在其中没有责任,企图让大家认同这不是你的错。

 

在关係伤害中,选择当个受害者最直接的好处是,你不必对关係中的种种挫败负责任。但遗憾的是,当不断沈浸在这样思维中,所散发的负面能量,只会让大家越来越远离,这时他就更加觉得受害。

 

有次在与一位已经共事两叁年的当事人会谈中,她仍旧不断抱怨,甚至抱怨更远的过去,包含「其实当时如果我爸妈没有这样硬性反对我们在一起,我就不会为反对而反对,我就不会执意要跟他在一起…」

 

这时我硬起心来说:「停!这几年我一直听你不断抱怨,甚至连我助理电话裡跟你说话的口气都被你抱怨,现在更听你说你爸妈也需要为你这段感情负责…那你自己到底真的这么无辜吗?」

 

这时她情绪激动的说:「律师,亏你还说自己是婚姻律师,也说自己有念心理,竟然这样没有同理?」

 

我看着她说「亲爱的,我就是同理,才知道你一直在这样的循环中,好辛苦,因为所有的人都被你指责完了….再这样下去,你只会越来越孤单,也越来越苦闷...」

 

此时她哭了,她说「其实我自己也不想这样,我真的好苦,我真的好孤单。」

 

亲爱的,在关係裡你真的受伤了,某程度你也真是受害者,但一直沈浸在这样的情绪裡,对你的生命并没有任何益处,或许他人碰伤你的生命,但责怪别人,无法让这伤口痊癒。

 

不必要不断责怪别人,更无须不停检讨自己,全部都放下;你不是终生受害者,你可以选择走出情节,生命反败为胜。

 

(文章授权/吴孟玲)

新书上架 击败渣男!这样可以告吗?专业律师教的恐怖情人反击法

author

吴孟玲

华得联合法律事务所主持律师。自民国八十叁年起作为执业律师迄今。曾任臺北市中正区、大安区、北投区、万华区之法律服务律师;励馨基金会、现代妇女基金会、新女性联合会、新北市家暴中心之律师;财团法人法律扶助基金会之扶助律师及审查委员;教育部性平委员、臺北市教育局性平委员、小联会性平总召;臺北律师公会第二十七届理事等。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