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Shutterstock)

人一生的果效在乎大脑,故要好好保守脑袋啊...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4:23)

 

「心」的塬文是「Leb」(H03820),意为「心思、意志、理解力」;这些作用都在「大脑」。人一生的果效在乎大脑,故要好好保守脑袋啊。

 

今年3月,《关键报告》指出:台湾网路使用者占全民90.7%;其中,手机上网者占95%、电脑上网者为68.2%,而每日平均在线时间为7小时14分鐘(即,每天近1/3时间耗在网路上!)。

 

根据2007年中山大学一份报告,台湾高中生中,13.8%患有「网路成瘾症」(Internetaddiction disorder,IAD)。这个比率远高于美、日、韩,甚至于全球平均值。照这比率推估,台湾有>300万居民患有网路成瘾症!这是一个极大警讯。

 

「成瘾」,是指一种重复性强迫行为,即使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仍然持续重复着。这样的行为,既违反「进化论」、也不符合「创造论」;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行为人「生病了」。易言之,「成瘾」,无论是物质依赖性、或行为依赖性,都是一种病态。

 

物质依赖性成瘾包括:药物滥用、酒瘾、烟瘾、性瘾等。特定行为之瘾则有:赌瘾、暴食症、工作狂、网瘾、手机瘾、官瘾、色情狂、偷窃狂、整形迷恋、购物狂等都是。近代因科技发展,更兴起「科技成瘾」(Technology addiction),其中「网路成瘾」就属于「认知行为成瘾」(Cognitive behavioral addiction)。因此,为何「网络、电视、手机、和 游戏」等,会使人成瘾、以及如何成瘾?背后就倍含各种物理意义、哲学意义、甚至神学意义了。前期本专栏所述的「奶嘴乐」(Tittytainment)理论,就提供了许多哲学乃至神学意义的想像。

 

1995年,依凡·葛德柏(Ivan Goldberg) 在「美国心理协会」建议,将「网路成瘾」纳入疾病名单。经多年努力,于2013 年,终于正式通过,放入《心理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DSM),定义了「网路成瘾」为一种疾病。

 

去年(2022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沃福(Robert Wolf)教授在《脑与行为》杂誌,发表一文指出:手机成瘾会造成脑部结构与功能变异,如,灰质体积减少、内侧和背外侧前额叶(Medial and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regions )活性增加(使情绪激昂)、顶部(主管语言、运动、各种感知)及小脑神经活性降低(与成瘾习惯形成有关)、前扣带皮层神经活性降低(与情绪、学习、记忆、思考、计划、管理等有关)、及其他功能连结改变、…等。以致减弱认知与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依附作用(Attachment)与习惯养成(Habit formation)。这些手机成瘾造成脑部变化区域与现象,居然和毒瘾类似。

 

就网路内容来说,电动游戏使重要脑部的活性降低(减弱自我控制),暴力游戏会使杏仁体活性增加(容易情绪失控)、网路色情则会使大脑灰质体积缩小(智力、判断受损)。 

 

总而言之,「手机成瘾」、「网路成瘾」不是人变坏,而是脑部生病了!他们需要的是专业教师、辅导、及医师!--手机、网路,不慎使用就成毒品 !

 

「神经神学」向世人警示:慎用手机或网路,才能保守我们的心,胜过保守一切。

 

(文章授权/潘荣隆)

author

潘荣隆

国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系荣誉讲座教授。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