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人看到动态了?我是不是发的不太好?应该要修正一下?还是先删掉好了,这样可能会当成炫耀?
网路社群给了学生超过想像的焦虑,但却没有人教他们怎么排解?
网路会让孩子忧郁、焦虑?或许比我想像更要严重...
分享一个我日常经歷的例子:
我前些日子在跟一个学生晤谈前,她跟我说:「老师,我刚刚做了一个作品,我想发在我的IG限时动态,先让我发一下可以吗?」我当下想说她就是单纯想分享喜悦,就让那个女孩先发完。
后来,我才发现有点不对劲。在后续我跟孩子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孩子一直坐立不安,她知道在跟我晤谈时,不能使用手机,但我感受到她想要看一下手机,不过当下我觉得这就是这世代青少年的常态,老实说,我没有想太多。
但今天早上继续阅读《失控的焦虑世代》,我才发现是我想得太少了。后来我在与孩子日常对话中,深刻感受到社群媒体对学生的影响,特别是在「焦虑」、「忧郁」特别明显,而今天看到书中大量国家的数据,证明我的感觉是正确的。
回到刚刚的女孩为举例,我们试着想,发完限时动态分享生活应该是「开心」的事情,但到底哪裡让孩子感受到「焦虑」,导致她无法专心、对立不安?
实际和大量学生互动后,我可以找出以下焦虑塬因(不限男女):
1.我担心我发布的内容没有人看?
2.我害怕我发布的内容有人攻击我...
3.我想知道目前有几个人看到动态了?
4.我想知道我发布后有没有增加、减少追踪数?
5.我想知道我发的内容有没有比XX更受欢迎?
6.我想确认一下我是不是发布模式正确?不能设公开!
7.我是不是发的不太好?应该要修正一下?
8.还是先删掉好了,这样可能会当成炫耀?
9.我觉得讲得不够清楚,想再发一篇补充?
10.会不会被误会?被截图?被私下讨论?
我想我可以再举出10个,这些「我想知道」、「我害怕」、「我担心」,全部都是发完限时动态后会出现的。
今天阅读完我才知道,这对学生在学习情绪调节的阶段是十分衝击的,我们以前根本不需要同时担心这么多事,而且很多孩子是同时间多功能在处理这些焦虑的。
我只单纯讲限时动态,如果是聊天讯息、手机游戏、发布贴文,我想那又是更多更多的焦虑。所以现在更能理解,这些在教室内上课无法专心的孩子,他们的专注被夺走,不只是数位设备对生理的影响,更是真实对「心理状态」的衝击。
这两年去中学场分享亲职讲座,每一场都有家长来问3C亲子衝突,大部分都没有到成瘾的程度,但看到了孩子的焦虑反应,使得家庭氛围变乌烟瘴气,塬来3C自控力,不只是谈使用时间,更是谈孩子情绪调节力、心理韧性,
没有那么简单,但也没有很复杂,如果不想要经歷这样的衝击,请大家继续坚持,努力把关,社群媒体没有想像中那么友善,孩子在最关键的大脑成长期间,真的不要让他们接触太多社群,这是不可逆的,发生很难救真的只有衝突、对抗、戒断。
如果你有看到这篇文,请大家分享出去,救救这世代儿少,从把关孩子的手机使用开始!
不帆心家庭教室创办人,亲职讲师与现场教师。期待藉由真理、教育与辅导专业,帮助新世代家庭有更好的沟通默契,活出上帝创造的美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