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当中,大多数牧师都去念过神学院。神学院毕业之后,究竟是让一个人变得更骄傲自满,还是更谦卑服事呢?不管怎样,我想先提出这叁个问题...
相关阅读:【迺哥专栏】牧师最大的12个问题(二)掌控的灵、说谎的灵、宗教的灵
「基督教牧师最大的12个问题」第叁篇(影片转文字)
基督教当中,大多数牧师都去念过神学院。根据维基百科,近代的神学院,就是由基督教相关组织所设立、培养神职人员的学校,它的目的在于训练基督教团体裡的成员,接受基督教世界观与神学体系。照理说,念完神学院以后,一个人就会更明白有关神的事,然后也应该更懂怎么去做一个基督徒,或者当基督徒群体的领袖才对。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神学院毕业之后,究竟是让一个人变得更骄傲自满,还是更谦卑服事呢?不管怎样,我想先提出这叁个问题...
问题七:过度强调资讯
我先讲「information」这件事情。当基督徒、读圣经的时候,就会知道「智慧」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东西。而「资讯」跟「智慧」的差别在哪裡?如果你问我,我会说,一个是在「知道」,另一个是在「如何应用」。资讯只是单纯知道一堆事,但智慧是你知道之后,还能把这些事情落实到生活裡。
我发现有些神学院比较注重资讯的累积。比如在神学院裡面,一个人的成绩是怎么评量的?多半是写报告、考试、做研究之类。这其实只是证明你蒐集了多少知识。可问题是,光有资讯不代表你生命会改变,所以就常看到不少人在神学院学到的知识,等到回到教会之后,有90%的东西用不到或者不知道怎么把它拿出来使用。
问题八:不够强调品格
再来是「character」这部分,其实也很明显。你看看那些从神学院毕业的牧者和领袖,他们的品格如何就能看出,品格好像并不是毕业的硬性门槛。不然有些人恐怕根本不可能毕业了。我也知道,一个神学院不太可能完全不看学生品格,但是,很显然品格在神学院评估的权重,跟他们对课业、考试、成绩的权重是不成比例的。可是在教会牧会时,最能影响他人深远的,并不是你考试考几分,而是你这个人「为人处世」的方式。
就我所知,大部分神学院裡,跟人际关係、情绪管理、领袖特质相关的课程,学分大概只佔10%到20%左右;对品格的强调可能更浅——只要不杀人、不作奸犯科,当个守法好公民,就可以毕业了。但守法的好公民也可能有非常低的EQ,或者根本不会跟人好好相处。这点我也不知道是该归责于神学院,还是神学生自己。有些人可能以为,念完神学院的道学硕士,叁年时间拿下来,就能变成很优秀、服事起来很顺的牧师。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大的误会。
这让我想到一个中国武术大师的例子,很多大师有很多理论,也练了很多招式,但其实没经过实战考验。曾经有个叫徐晓冬的人,跑到中国各地武馆去挑战武术宗师。他是一个块头大、有点练过的业余 MMA 选手,就把那些武术大师打得落花流水,因为他好歹有真实的实战经验,但那些大师没有。回到神学院的例子也是类似:即使你在神学院功课再好,如果没有真正面对教会、在基督徒群体中实际牧养的「实战经验」,不管你毕业后到哪个基督教机构或教会去,可能还是会受到重创。当然,我相信很多神学生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可是叁年两年的神学院课程,考试、报告、研究,就已经压缩了他们能真正实习与投入牧养现场、累积实战经验的时间。
问题九:误会大了
每次我写作与拍摄这种带有负面角度、批判性题材的影片,虽然观看次数和订阅都会增加,但说实话,我并不乐见这种状况。如果我真的只想衝流量,我大可以天天製作类似「负面新闻」的内容,可是到现在,我主要YouTube频道裡900多支影片,只有不到10%是这种所谓负面角度切入的,但是偏偏就是这几个,观看度最高。
我提到神学院,不是因为我觉得神学院不好。我敬重很多牧者、教会领袖,他们也都是神学院毕业,在教会裡好好服事。我自己也很清楚,神学装备非常重要,我迟早也会去念。然而,如果我上面讲的这叁个问题(过度强调资讯、不够强调品格、误会了神学院教育与实务的落差)真的存在,那它究竟佔多大比例?10%?20%?30%?如果神学生中有叁成的人陷入这些问题,进入教会服事时对教会不但没帮助,反而带来伤害,那要怎么办?这其实跟台湾教会、甚至全球华人教会的现况不太乐观也脱不了关係。你们觉得问题出在哪裡?改变应该从哪裡开始?培养、装备牧师与教会领袖的神学院,到底有多大的责任?我没有标準答案,也不是说我自己多厉害,但我看到了问题,就想抛给大家讨论。
基隆教会全职传道人。毕业于新竹清华大学生医工程与环境科学系。现为基督教网红,拍摄多部超过万人观看的影片,打破教会围墙,与主内弟兄姊妹及非基督徒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