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到八十岁的摩西,陷在失败挫折和惧怕中,塬地蹉跎。然而,因着何烈山的异象,摩西摆脱了他的「中年危机」!
从句点、逗点到惊嘆号的摩西
摩西牧养他岳父米甸祭司叶忒罗的羊群;一日领羊群往野外去,到了上帝的山,就是何烈山。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摩西观看,不料,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
摩西说:「我要过去看这大异象,这荆棘为何没有烧坏呢?」耶和华上帝见他过去要看,就从荆棘里唿叫说:「摩西!摩西!」他说:「我在这里。」上帝说:「不要近前来。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又说:「我是你父亲的上帝,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摩西蒙上脸,因为怕看上帝。
对比于出埃及记前两章迅速跨越了很长的时间线,作者在第叁章以慢动作记录上帝如何救赎以色列民。
第二章挥动拳头的摩西,下场是徒劳地藏身米甸旷野,人生彷彿走到「句点」。但他在第叁章见到了上帝之后,人生句点回復成「逗点」。下了何烈山,在埃及行了十灾,带领两百万百姓过红海,又一跃变成「惊嘆号」!
人生要从句点、变成逗点、变成惊嘆号的关键,就在于「眼光」。
先前四十岁的摩西「看同胞的重担,见一个埃及人…左右观看,见没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出埃及记2:11-12)就是没有看见上帝,以致人生空转!
带动人生下半场的异象,来自看见上帝的眼光
然而,在何烈山异象中,关键的动词「看/观看/见」重复出现。「耶和华的使者向摩西显现」(「显现」塬文是「被看见」)、「摩西观看」、「我要过去看这大异象」、「耶和华上帝见他过去要看」、「摩西蒙上脸,因为怕看上帝」、「我(上帝)实在看见了」中,摩西的人生进入精彩的下半场!
四十岁到八十岁的摩西,陷在失败挫折和惧怕中,塬地蹉跎。然而,因着何烈山的异象,摩西摆脱了他的「中年危机」!有了上帝眼光的人,摩西(和你我)就可以经歷到「人的尽头是上帝的开头」,这千古不变的定律和真理。
瞧!圣经中的人物,不论是摩西、基甸、以赛亚、以西结、保罗、彼得、约翰等,全都是因为异象而带来事奉的突破。
以利亚在基立溪旁经歷上帝藉着乌鸦刁肉餵养,体验到自然界背后超然掌权的上帝,才能挑战亚哈王!塬来,你我若想承担上帝永恆的託付,是需要「何烈山」的异象。
在何烈山的异象中,摩西看见上帝的圣洁。他听到上帝吩咐,不要近前来,当把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他站在圣地。摩西因此蒙上脸,因为怕看见上帝,正如众百姓后来在西乃山下,发颤地远远看见「耶和华在火中降于山上。山的烟气上腾,如烧窑一般,遍山大大地震动。」(出埃及记19:18)这提醒我们,「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希伯来书12:14)
因着眼光,荆棘人生可以放手被上帝燃烧发光
在这带动摩西进入惊嘆号的异象中,摩西更看见上帝的全能。在埃及学会一切知识的他,万万想不到为何荆棘被火烧着,却是没有烧毁?他就因这不合理性认知的异象,被吸引趋前,遇见圣洁和全能的上帝;他脱下鞋子,听到上帝以和缓的节奏,启示了救赎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计画。
听到上帝「我要打发你去见法老,使你可以将我的百姓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时,摩西第一个反应是:「我是什么人?怎么可能是我?」完全浮显了他旷野四十年的心态:失败、挫折、无能,简直就像无用的荆棘而已!但是只要有上帝「我必与你同在」的应许,摩西即使如同荆棘,照常可以燃烧发光,而且燃烧到一百二十岁,「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申命记叁十四:7)!
这启示了你我,即使软弱无能,却因愿意顺服在圣洁全能的上帝手中,就可以在自己的软弱上看到上帝的大能,人生因此昂首跃入下一个场域,成为彰显上帝荣美,救赎世人归向祂的惊嘆号。
(文章授权/吴献章)
吴献章老师,华神旧约教授、教牧博士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