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我们已经看见祂的荣光,但还要再继续看见,直到祂荣耀再临的日子。(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主显节,一个在华人基督徒耳中相当陌生的节日,但它却与圣诞节的由来同样古老,也同样重要,更同样拥有着丰厚的信仰意涵。根据可考的文献记载,主显节在第四世纪时就已经固定在每年1月6日,与圣诞节同为庆祝耶稣来到世上的节日。

 但这两者无论在时间、意义与选择的故事上都有所不同:西方教会(靠近罗马一方)倾向用1225日以天使报佳音的故事庆祝耶稣基督的降生;而东方教会(靠近希腊、叙利亚与埃及)则倾向用16日以东方博士来访的故事纪念耶稣显现在世人眼前。

 

进一步来说,圣诞节强调的是「降生」,但主显节强调的是「显现」。前者是聚焦在犹太人所盼望的弥赛亚降临,后者却着重在身为外邦人的东方博士,竟然可以与犹太人同样领受基督来到世界的好消息。也就是说,对我们这些没有犹太血统的基督徒来说,主显节这节日的重要性似乎比圣诞节还要来得大。

 

也正因为如此,在有庆祝主显节的教会裡,这个日子又常被称为第二个圣诞节,或是把它与圣诞节视为孪生兄弟。在神学上,「降生」与「显现」其实同等重要,但在时序上,这两个节日一前一后地发生提醒我们,塬本是外邦人的我们,能够与犹太人一样期盼弥赛亚的救赎,因为耶稣基督要赐下的恩典并不专属于犹太人,而是给每一个凡相信祂的人。

 

主显节与圣诞节有着类似的元素,正如牧羊人因为天使报佳音的缘故前往马槽寻到耶稣,博士们也因为景星的引导而从遥远的东方来到犹太地要寻找君王。这类似的景况却呈现了强烈的反差,这位犹太人引颈期盼的弥赛亚降生时,只有极少数的犹太人得知,希律王、祭司长与熟读圣经的文士却完全在状况外;反倒是不认识上主的东方博士,却愿意跟随星光,不辞千里来朝见基督。

 

讽刺的是,希律王与犹太的宗教人士不愿意相信耶稣是弥赛亚,他们对耶稣的降生感到不安;但博士们不是犹太人,却承认耶稣的主权,俯伏敬拜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

 

既然主显节强调的意义是显现,那么我们可以一同来思考,究竟基督向我们显现了什么?「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一儿子的荣光。」(约翰福音1:14)

 

从约翰的角度来看,「住在我们中间」就是基督显现的目的,耶稣并不是我们生命当中的过客,如同沾酱油一般来了就走;祂透过这事件向世人宣告,祂要参与我们的生命,祂要「住」在我们中间,成为我们随时的帮助和倚靠。

 

亲爱的弟兄姊妹,今年的主显节适逢主日,更加深了「显现」的意涵,因为祂透过看不见的圣道与看得见的圣礼向我们显现祂的作为。我们已经看见祂的荣光,但还要再继续看见,直到祂荣耀再临的日子。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哥林多后书9:8)。请支持今日报媒体事工,谢谢您~(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