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照片提供/安夏巴)

有机会到不同的讲座、校园,和一些年轻人分享自身的经歷和观点,甚至也有学弟妹们带着自己生涯的未知,主动来找我聊聊。我觉得很荣幸能成为这样的角色,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一些想法的刺激,希望可以帮助弟妹们放眼望向学校以外又大又广、无垠无涯的世界。

看着那些青涩的眼神,彷彿也倒映了从前的自己,我发现我们都曾共有「不知道要选什么」的未知。有人起身寻找答案、有人随着大环境定向、有人听从他人的指引、有人陷入焦虑和徬徨。我认为不论是採取什么行动,都没有对错的定义,因为人生是属于自己的,只要能为自己负责、不造成外部成本,人生本来就没有标準答案。但我想回到起点分享,有没有可能......

 

其实从头到尾人生就不是个选择题?

首先,我得先澄清:「人生充满选择」,这无庸置疑;但我要说的是:「选择不是目的,而是个通往目的地的过程」而已。

 

举个比喻来说,双十连假我和叁五好友说好要一起出游,于是我们先决定要去宜兰挑战跳伞,方才开始计画交通、食宿与行程:因为怕假期塞车,所以我们选择坐火车前往;因为预算考量,我们选择下榻便宜的青年旅社等等。这些都是在我们确定目的地之后,才开始去做的考虑。这是我们规划这趟旅程的先后顺序,就好比人生面临的十字路口一样,先确立方向之后,才开始选择。

 

说起来合理,然而我们却是习惯让选择带我们前往目的地,因为这是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考卷选项哪个最符合课本就选哪个、分数落点哪个学校就选哪个志愿、选课系统中哪个课好拿学分就选哪堂、成绩单上合格就继续读研究所...... 我们从小习得了一番「选」的好功夫,所以离开教育殿堂的前夕,望向校门外的错综复杂的现今社会,才发现一路选选选,却不知道下一步该往何处前进。

 

选错怎么办?

「学姊,你当初怎么选这个工作?」、「夏巴,你不觉得毕业后在NPO工作,没有学以致用吗?」......回答过很多的问题,我十分乐意分享我的歷程,但也依稀听出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担心「选错」的恐惧。

 

我们一直以来习惯选择「正确」的答案,但如今AI的崛起,选标準答案、无错的技能早已不需要人类劳烦,人工智慧绝对能做得比我们更快更好;跨界人才的流通,职场的规则早已跳脱学校、科系的分界,这是一个所有的知识都能google解决、多元创新胜过独门专精的时代。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选,而是去创造,也就是说人生不是选择题,而是一张空白的纸,等着我们填上属于自己的答案。但悲伤的是,从小只会选的我们,逐渐失去创造的能力......

 

我的人生,我自己创造

每次和年轻人分享完,我都强调只有你自己能掌握手中的方向盘,没有人可以替谁做决定。即便是我,也只能听、问、给予想法的激盪,而最后的决定始终出于个人自己。但我鼓励不要害怕选错,因为根本没有「错」这回事。虽然会有机会成本,但不会只有单一答案;可能是走得比较久才到达目的地,然而沿途的风景仍有不同的收穫,甚至朝向更不可思议的未来。

 

就像我,从心爱的生物医学系毕业后,为了面对人群及改变世界的热情,来到看似与学术专业豪不相干的教育NPO工作。从此开始接触各类有趣的人事物,认识许多国内外关于改变世界的想法和伙伴,甚至有机会到不同的国家旅行,还担任教育部青谘委员的角色为台湾青年发声,并在业余之际经营部落格以文字接触更多的人群。这些都不是任何的标準答案、不是既有的一套模板,完全是由我自己挥洒出来的结果。

 

画卡填答的选题,可以用在台湾的教育,但不适用于人生。

 

不是追求高分而作答,而是朝着梦想而逐步前进。十字路口前,没有配比的分数,只有梦想的里程数。从现在开始,不要只看数年不变的校系排行及成绩科目,更多抬头看看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选择向左向右的依据,不是哪个才对?哪个才正确?而是哪个才是朝向心中最深的渴望。

 

(文章来源/go after kingdom

 

点我申请当盼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