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现任央广《情绪脑万岁》与復兴《情绪的秘密》的主持人心蒂,陪伴许多青少年度过情绪风暴。(图/shutterstock、心蒂 提供)

现任央广《情绪脑万岁》、復兴《情绪的秘密》的主持人心蒂,擅长生活化地介绍情绪,并在自学团体叶学堂担任专辅老师;不断在灵性谘商领域进深的她,过去十几年也是基督教青少年社群网站(哇咧星乐园)的辅导组长;她以长期陪伴、熟悉i世代的经验,分享如何关怀青少年情绪。

据汉东尼(Tony Reinke)在福音网站Desiring God分享,「i世代」是出生1995年至2012年,现年约介于9至26岁的孩子。相较于数位移民的父母,他们出生于网路商业化的时代,是网路塬住民。

 

因此,i世代非常熟悉科技使用,对此感到自在,社交活动大量在社群网站上进行,学习型态已转变成任何内容(whatever)、任何时间(whenever)和任何地点(wherever),从小就身处在资讯爆炸的刺激中。

 

心蒂分享》两位「居家防疫青少年」的心情现况

一位刚会考完的国叁男生,考试结束,正处于可以彻底耍废的心情,但不能和同学见面、没有毕业典礼,让他有点沮丧,不过大家在网路上保持聊天、传简讯,只是会一直哀怨「好无聊」。这位男生猜想,居家上课的学弟们一定非常想打电动,如果自制力低又被管,可能容易因此和家人有衝突。

 

防疫期间他较在意的心事,是想用网路和心仪的女生保持互动,却发现非常「尬聊」(很尴尬、不知道怎么聊),他可以想像熟悉友人的反应,但隔着萤幕面对喜欢的女生已读不回、或冷落他和其他人聊天,让他变得患得患失。

 

另一位国二的女生则表示,目前和同学都觉得在家学习的效果很好,因为在校班上同学会聊天、互相干扰,但她也坦承遇到不喜欢的课,会开始看剧或做别的事;照表操课的生活,没有特别增加家人相处的时间,只是节省了交通,而她很希望「上课时家长不要干预,就像平常学校和家庭分开,不要特别观察自己有没有专心?在做甚么?」

 

心蒂分享:「如果父母管很多,可能衝突就多,建议在网路限制上宽鬆一点,因为他们除了线上上课,也有社交需求,使用网路的时间势必变长,如果太严格,衝突会变大;这部份父母需要有新的眼光去调适。

i世代从小熟悉网路,对线上学习并不陌生,社交模式也在网路中建立。(图/shutterstock)

i世代》在网路社交中成长,较不易同理共感

面对这些约从「国小高年级就拥有个人网路装备的青少年们」,心蒂的观察是:「即使知道面对面互动比较好,但相较过去我们假日到同学家住一晚,或是聊很久的电话,他们几乎都取代成线上简讯聊天,女生也可能花两、叁个小时追剧,男生则是会一起打电动,社交模式已经转换。」

 

并说明:「社会刺激变少,他们的同理心、共情能力也会比较低。」心蒂解释,深度对话的能力,必须透过大量面对面地互动,才能塑造出来,感觉到别人的感觉,再用这个经验去思考自己的感觉。同理心发展较迟缓,可能会表现在讲话伤人,但他并没有特别的感知上。

 

家长可以这么做》倾听,让他多说话

心蒂说:「我们是透过把想法说出来,才能更好地去组织资讯、进行思考,不然只是接收大量资讯,没有真正筛选、整理和吸收。」防疫期间,父母和孩子长时间地共处一室,她建议:「可以珍惜这样的机会,放长远的眼光和孩子聊天。

 

不是问孩子「成绩好不好?上课怎么样?」的单向、蒐集资讯的问题,而是问他的想法,而且不要纠正,心蒂说:「可以不断地刺激他思考、说出来,若孩子一时想不出来、说不出来,或对你想法理解错误,都没有关係,父母不一定要立刻回应,没有严重的事,也不用立刻指正,不然小孩就不跟你聊天了。」

 

当孩子同理共感的能力较低,其实也代表没有那么清楚自己的情绪,如果问他「有什么心情?」他可能会说没有,但却不是真的没有,而是因觉察和表达能力,还不足以让他说出来。

 

家长可以这么做》坦然真实,一起合作

心蒂分享:「i世代的孩子,其实喜欢用合作的方式,一起解决问题。」既然现在大家都要在家,怎样不互相干扰?怎么尊重私人空间?又如何尽应尽的责任?她建议:「可以和小孩一起讨论、订立规则,如果发现太严格了,或太鬆散了,就再来讨论,每天都可以有一点家庭聚会的时间。

 

并说明父母需要降低权威感,不要认为自己不能犯错、不能很累,她说:「不如让小孩知道你的难处,家长分享脆弱,也可以帮助小孩建立同理能力。

 

许多父母习惯「问题要马上解决」,但心蒂认为「沟通,需要长远来看」,如果非要当下就解决问题,如今天上课不专心、滑手机,就直接不准或没收,那就会容易引发衝突。心蒂说:「我建议父母的规矩要鬆一点。」

面对i世代,家长可以敞开心胸、保持弹性也坦然真实,用讨论、合作的方式共度非常时期,并珍惜难得的居家时光,让孩子多说话,在面对面的交心时刻,分享自己的心情,可以帮助孩子增进同理心。(图/shutterstock)

沟通的核心差异》就是这样vs不一定

心蒂分享:「两个世代中有一个明显的差异,是i世代的眼界比较广。」并说明孩子从小上网,知道有许多不一样的事情,思维倾向「事情不一定非得怎样,总有不同的选择。」但相对而言,也比较缺乏自信。

 

心蒂解释:「当接触的环境多变时,其实容易自我怀疑;选择那么多,现在的决定是对的还是错的?」网路世代的难处,使他们不容易理解为什么上一代可以如此独立?勇于承担?多变带来的厌世感、没有把握,他们总会想:「我到底能力够不够?那么多选择,我要怎么思考啊?」许多挑战,不容易被上一代理解。

 

所以,当家长看到一个问题,就快速地说这件事就是怎样时,对i世代来讲就觉得:「你为什么可以这么有自信?万一是错的呢?」心蒂感到,这是两个世代在沟通想法时,会出现的核心差异。

 

如何建立i世代的信仰》在对话中,并肩同行

心蒂认为i世代很可以接纳和他们对话的人,如果採「我教你学、我指正你,就是帮助你」态度,则容易流失他们,孩子会觉得「你既不理解我,为什么你说的是对的?」网路社交模式,也造成他们较强烈的疏离感,不容易信任别人。

 

心蒂感到,i世代确实较个人主义、也较没有「为大局着想」或是「你付出这么多,所以我应该怎样」的想法。她建议:「用开放的思维,让孩子感受到你想理解他、对他有兴趣,当他在乎你们的关係,就会产生一个动力:把你的话放在心上,并开始思考、回应。

 

举例来说》如何面对灵性低潮?

心蒂分享一个带小组的例子。有学生主动询问什么是「灵性低潮」?她于是开始了这个主题;一般传统反应可能是「赶快关心、多鼓励、多祷告,告诉他只要仰望神」,但心蒂选择和他们说:「我们就来聊聊基督徒灵性低潮这件事。」

 

心蒂请学生有所準备,在小组中讨论why(为什么有灵性低潮?)和what(什么是灵性低潮?),但不讨论how to do(如何做?),她说,因为当一有how to do的思维,就会给出标準答案,但她希望先保持一个开放性,就来聊聊这件事。

 

大家开始发现,每一个人灵性低潮的塬因都不一样,而当学生知道自己不用被定义、没有标準答案的时候,就能更坦承地往下挖掘,也才比较看得懂自己卡住的塬因,过程中,群体也产生了一种「可以坦承脆弱,不需要比较」的信任感。

 

对辅导者而言,必须对抗心中的不安全感,并要更敏锐于圣灵、对神有更大的信心,不用「一次性说服他归向神」来解决,而是让他知道「我要与你同行」;心蒂说:「让他知道关係会持续下去,并在关係中创造随时可以说真话的空间。」她认为,这是现代向年轻人传福音必须看重的地方,要让对方始终有思索的动力。

长期担任青少年辅导的心蒂,深感「谦卑」是陪伴生命重要的特质,在辅导关係中,必须敏锐于圣灵的带领,不断地仰望神对学生的心意,并让对方体认到自己将与之同行的安全感。(图/心蒂 提供)

世代同行,互相学习

心蒂说:「挑战自己更开放、不评断的过程,灵命也会进深,会更想更贴近上帝的心意,另一方面,也才能真正影响孩子。」透过无所不谈,来认识孩子多元的面向,慢慢地会看见他的本质、一个内在立体的他,而前提就是「不要权威,也不要论断,保持关係、长久地对话。

 

心蒂分享:「我觉得,i世代让我们其他世代最感不安的是真实。」当他们坦率表露不喜欢你、不想听你,直接呛声或离开,可能会让长辈觉得好冷漠、好无情、好不知感恩,为对方诸多的行为贴上标籤。

 

但心蒂说:「那是站在我们世代的脉络去看,从他的角度,他本来就可以选择他要的,也不会因为选择而愧疚,所以真的不一样;减少对立,从开放性地理解开始,我们也可以看见如何从他们身上学习。」

新的世代有新的挑战,如何世代同行、彼此学习,是世代间共同的课题。(图/shutterstock)

 

精选要闻》

疫苗15万剂莫德纳今抵台 专访第一线疫苗研发

是诊所也是社区教室! 疫情升温后赴前线支援,郑仁信医师:关键时刻的抉

香港抗癌歌手李明95月安息主怀 「虽魔鬼会攻击我,但路上都使

 

 

在今日报的感动,想让您知道》点此奉献

 

 

立刻加入今日报LINE,热门文章一次看

简单好用!一键阅读今日报—自己做今日报App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