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电影剧照。(照片来源/Green Book Facebook)

一位有着超凡技艺的钢琴家遇上混迹中下阶层的夜店保镳,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在温馨感人的电影《幸福绿皮书》中,两个截然不同背景的男子因为临时的合约工作必须相处,有着极为奇特的生命际遇。

《幸福绿皮书》(Green Book)台湾时间2019年1月25日上映。(影片来源/CatchPlayMovies)

 

种族歧视问题向来是美国这个号称「自由、平等、民主」的国家最大的痛,而这个议题在大鸣大放的好莱坞则不定时会被用来做文章拍成电影;如果仅从议题表面来看这部影片,想必这断然不是编剧的初衷,亦非导演精心设计所要传达的信念。

 

这让我想到根据珍.奥斯丁《傲慢与偏见》(註一)塬作改拍电影剧中,所描述的达西(傲慢)与伊莉莎白(偏见);当然两部电影探讨的议题并不相同,所要展现的主张也互有强烈,但对人性与人类的心理探索都极为精彩。

 

《幸福绿皮书》(英语:Green Book)是一部2018年美国喜剧电影,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电影讲述美国60年代,牙买加裔美国钢琴家唐·雪利(马赫夏拉·阿里饰)前往南部保守地区巡迴演出,他雇用一名纽约保镳东尼·立普(维果·莫天森饰)作为司机。立普的儿子尼克·瓦仑加、布莱恩·海斯·库瑞与彼得·法拉利共同撰写剧本。

 

英文片名源自黑人司机绿皮书,通常简称为「绿皮书」,是在种族隔离时期的旅行指南,记载对黑人友善的场所,帮助非裔美国人应对种族歧视和吉姆·克劳法(註二)。
 

随着行程越来越深入美国南部,唐·雪利和东尼·立普所面临的挑战愈来愈艰鉅,优越感极高的南方美国人总是对唐·雪利的钢琴造诣给予最崇高的敬意,然而对于音乐家的肤色问题却行礼如仪,以现行法律规定或地方传统作为合理歧视的託辞。

 

其中一段非常震撼人的剧情即是──音乐家希望司机以助理身分进入音乐会现场,但司机却自愿在厅外与其他黑人司机閒聊;音乐家有感而发的说出「我提供你一个进入更上流社会的机会,你却选择放弃…」这不正是圣经中筵席主人在宴会外广邀路人进入享受,路人却嗤之以鼻或毫不在乎吗 !

 

耶稣又用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就打发僕人去,请那些被召的人来赴席,他们却 不肯来。马太福音 22:1-3;「福音」就是给你我这些自以为义、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正当我们还是个罪人的时候(歧视、偏见、背叛、利慾薰心...) ?

 

谁说歧视只存在美国南方,种族、肤色、宗教、政治、社会地位、性别、经济能力...有了偏见就自然产生歧视;想起来犹太人对撒玛利亚人的态度不也是一样,儘管总可以说是祖宗延续下来的传统!
 

片中描述60年代的美国南方,活生生的就是个法利赛人社群,生活无虞且有着良好的教育、每周能上教堂并参加高级俱乐部,但对于弱势族群的鄙视表露无遗;我们不得不佩服美国这个国家,立国以来容许不同的声音各自争鸣,即便问题依然以不同方式持续存在。

 

唐·雪利和东尼·立普都面临了不同层面的衝击,偏见与接纳、坚持与弹性、孤单与热情、缜密计画与随遇而安...没有人仅要求别人改变自己却默守成规、没有人能永远被动却期待别人主动,生命的精采在于互动与兼容并蓄 !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马书8:28
 

曾执导过《阿呆与阿瓜》、《哈拉玛莉》等喜剧的导演彼德法拉利Peter Farrelly,用诙谐、幽默却不失严谨的手法来阐述种族问题,广受各界好评,他表示 :「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曾经有过这本「绿皮书」,我很高兴看到时代的进步与种族的融合,但现在各地仍存在许多的偏见,希望能透过这部轻鬆幽默的电影,让观众有更多省思。」
 

塬本互看不顺眼的两人,最后逐渐放下对彼此的偏见,进而发展出一段超越种族、肤色、阶级和社会藩篱的动人友谊,这不仅是人性美善的展现,也述说着「友谊 」是多么的美好。

 

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加福音5:32我们就是那被造物,有着神美好创造形象,但因为我们都是罪人,亏缺了神的荣耀,惟有谦卑降伏在神的权柄之下,我们才能不存有偏见、真正的单纯、无私的付出。

电影剧照和海报。(影片来源/Green Book Facebook

 

註一

傲慢与偏见》(英语:Pride and Prejudice),出版于1813年,是19世纪英国小说家珍·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主要讲述了乡绅之女伊莉莎白·班奈特和富有的达西先生的爱情故事,反应了19世纪英国乡绅阶层的礼节、成长、教育、道德、婚姻的情态。 

註二
吉姆·克劳法(英语:Jim Crow laws) 1876年至1965年间美国南部各州以及边境各州对有色人种(主要针对非洲裔美国人,但同时也包含其他族群)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法律。这些法律上的种族隔离强制公共设施必须依照种族的不同而隔离使用,且在隔离但平等的塬则下,种族隔离被解释为不违反宪法保障的同等保护权,因此得以持续存在。但事实上黑人所能享有的部份与白人相较往往是较差的,而这样的差别待遇也造成了黑人长久以来处于经济、教育及社会上较为弱势的地位。

1865年至1876年的重建时期,联邦法律为南方的自由黑人提供一定程度的民权保护。重建时期结束后,南方各州政府、立法机构及法院重新被南方白人所掌控,一系列吉姆·克劳法被通过,用来隔离种族。

1945年后,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兴起,民权团体用联邦法律来抵抗吉姆·克劳法。例如着名的「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于1954年由美国最高法院判决,终止了公立学校中的种族隔离;美国国会随后在1964年通过《1964年民权法案》及《1965年投票权法案》,禁止法律上有任何形式的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吉姆·克劳法在法律层面上正式走入歷史。

 

(钱大同:「约拿单文创‧最大的小地方」执行长,天艺剧团团长,多艺创意设计总监)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哥林多后书9:8)。请支持今日报媒体事工,谢谢您~(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