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许多人会唱着关于圣诞节的颂歌,其中蕴涵的故事,会让人更感谢因拥有耶稣出生所带来的喜悦。(图/Shutterstock)

每到圣诞节期,一定会歌唱许多关于圣诞节的经典诗歌。但你知道这些圣诞名曲是如何产生的吗?是什么塬因促使作曲者写下,让大家反思耶稣诞生的意义?

千年来,圣诞节是较为安静的庆祝活动,并不会整个季节来庆祝。大多是人们花时间与家人相处,或花几週时间在教会过圣诞节,许多人会唱着关于圣诞节的颂歌。但在近百年内,圣诞节已变成专注于交换礼物、派对的节日。

 

这些诗歌从几百年前流传至今,其中蕴涵的创作者故事,会让人更感谢因拥有耶稣出生所带来的喜悦。

(影片来源/VoicePlay)

1.小伯利恆(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

当年轻传教士、废奴主义者菲利普斯・布鲁克斯(Phillips Brooks)被要求要为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举行葬礼时,他对这项任务感到畏惧,但能确定的是,他的悼词将名留青史,但他错了。在此之后,他因多年战争而感到疲惫,渴望能休息,于是决定休假、到以色列参观圣地,希望能找回平静的心。

 

在圣地,当他参观伯利恆、看着夜景时,有一句话浮现在他脑海中:「噢!伯利恆这美丽的小村庄,正如过往我们一样伫立。在你那又深又沉的睡梦裡,沉寂的星星划过。」

 

几年后,他把这首诗完成,并请管风琴家路易斯・雷德纳(Lewis Redner)为他谱曲。这首诗歌最初由他教会中的儿童合唱团吟唱,很快地,这首诗歌变成季节性的讚美诗歌。

 

着名教育家海伦・凯勒(Helen Keller)在菲利普斯的歌中找到重要意义。海伦在多年后与他碰面,并透过他的老师、翻译家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告诉他:「我一直都知道有位神,但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祂的名字。」菲利普斯成了第一个向海伦分享福音的人。

 

这首歌的第叁段落是在菲利普斯遇见海伦前所写的,歌词内容深触她的心。海伦虽听不见祂的到来,但心早已意识到了祂的存在:

 

同来敬拜讚美无上的主。同来祝福世人一切平安!

How silently, how silently, the wondrous gift is given!

 

藉此把上帝的爱和平安注入了人们的心房

So God imparts to human hearts the blessings of His heaven.

 

那份来天的祝福,耳聪的也闻听到了祂的降临

No ear may hear His coming, but in this world of sin,

 

Where meek souls will receive him still, the dear Christ enters in.

但在这罪恶的地方,谦卑、温顺的灵魂将接受祂。


(影片来源/Gaither Music TV)

2. 到各山岭去传扬(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

无法得知这首诗歌是谁唱的,因塬创作者是被奴役的非裔美国人。这首歌在那时代被称为灵歌,后来被传唱到各个农场、种植园。

 

1907年,小约翰・卫斯理・沃克(John Wesley Work Jr.)在其歌曲集《禧年之歌》和《美国黑人的民歌》编写许多歌,其中也包含这首。然而,这首歌是由Fisk Jubilee Singers所发行,早在数十年前就广为流传。

 

Fisk Jubilee Singers是在1871年,由乔治・怀特(George White)和艾拉・谢泼德(Ella Shepperd)所组的团队,他们当中有许多曾为奴隶,其任务是为筹集大学资金,因此四处歌唱。他们仅透过传统诗歌与古典演音乐来展现,而表演更受到许多关注。

 

旅程中,他们遇到寒冷气候的侵袭、歧视黑人的人等,也有人嘲笑他们的音乐。就在他们资金快用尽时,宣教士亨利・沃德・比彻(Henry Ward Beecher)邀请他们到教会演唱,他们开始唱出由心发出的歌,就是从父母那奴隶时代所学到的灵歌。

 

会众听完后感动不已,并以奉献表达对其的支持。不久后,他们成为举世文明的团队。现今当美国人要介绍灵歌时,第一个会介绍〈到各山岭去传扬〉,也是许多人喜爱在圣诞节期所唱的歌。

 

(影片来源/mercymevideo)

3. 我听见圣诞夜的铃声(I Heard The Bells On Christmas Day)

1800年代中期,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在1863年之后,他经歷许多艰辛时刻,妻子死于大火、儿子查理(Charley)偷偷加入联盟军。那年12月初,亨利收到一封电报,儿子在战争中受伤,他花3天到那地找儿子,后被送往医疗机构,情况才渐渐稳定。圣诞节那天,儿子因发烧而发抖,恐怕无法康復。他在绝境下开始写诗,虽然他描述了自身所处的悲惨景况,但当中却又充满盼望。

 

儿子最后康復,并与父亲和好。这首诗歌至今仍带给身处绝境的人,看见希望。

 

我垂低头无限失望,
And in despair I bowed my head:

 

我说平安荡然无存,

"There is no peace on earth," I said,

 

顽强众生嘲笑、憎恨:
"For hate is strong and mocks the song

 

地上平安归与世人。

Of peace on earth, good will to men."

 

鐘声叮噹传遍四方:

Then pealed the bells more loud and deep:

 

神不死亡,也不睡眠,
"God is not dead, nor doth he sleep;

 

邪恶必败,正义必胜,

The wrong shall fail, the right prevail,

 

地上平安归与世人。

With peace on earth, good will to men."


(影片来源/Hillsong Worship)

4. 平安夜(Silent Night)

这是有史以来传唱率最高的歌曲,它是由弗朗兹・泽维尔・格鲁伯(Franz Xaver Gruber)和约瑟夫・摩尔(Joseph Mohr)在奥地利的一个小村庄所写的。当时教会领唱想为圣诞节演唱一首简单的歌,但乐器都遭洪水所损,最后用吉他演奏。歌曲被一群旅行的民谣歌手所演奏,并传遍世界。

 

这是一首简单的诗歌,第一次演唱是在一个乡村小教会的平安夜裡。一世纪后,这首诗歌出现在充满血腥的战场上,这也是造成这首诗歌成名的塬因之一。

 

1914年12月,在英国、法国、德国交战期间有个非官方的休战,他们越过没有人的土地,彼此问候、交换礼物、庆祝圣诞节。至今有许多人以英国的〈God Rest Ye Merry Gentlemen〉、法国的〈Cantique de Noel〉、德国的〈Silent Night〉等圣诞诗歌,来纪念这段美好时刻。

 

(资料来源/Crosswalk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