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清泉天主堂已有54年歷史,朴实、异国风的外观,以及美丽的彩绘玻璃,成为登山客的热门打卡景点。(摄影/记者 都希基路)

西元1955年,西班牙籍耶稣会士孙国栋神父,将天主教从新竹县竹东镇传入五峰乡,主要佈道对象为当地的泰雅族人及赛夏族人。同年,清泉天主堂于桃山村清泉部落河床边(现今停车场)兴建完成,1963年遭葛乐礼颱风摧毁,2年后于现址重建。

教堂内11扇玻璃窗,都由驻堂神父丁松青神父亲手设计,并与艺术创作上的好帮手雅威一起製作、反覆烧製而成。(摄影/记者 都希基路)

清泉天主堂哈那传道解说教堂内壁画、半立体木雕画、彩色玻璃。(摄影、剪辑/记者 都希基路)

 

教堂装饰融合部落元素

1976年,耶稣会差派来自美国加州的丁松青神父来清泉天主堂担任圣职,艺术家出身的小丁神父,亲手设计教堂裡11扇窗户上的彩绘玻璃,教堂四周的墙面也打造成以塬住民传说、传统生活为主题的壁画,并以塬住民雕刻、木雕装饰教堂。

 

小丁神父曾接受天主教媒体访问时提到,当他看到教堂灰灰的水泥墙,他就想着要怎么把他装饰得好看一点,于是想到他可以把圣经裡耶稣所教导的真理画出来,但是人物都是以当地塬住民为模板,会友都穿上传统服装成了他的模特儿。

 

他还打趣的说,「(这样)他们没有来礼拜没有关係,我还可以不会那么无聊,因为很多人都在墙壁上。」以前那些被画的人,现在大部分都变成祖父、祖母,当他们和孩子们、孙子们看到多年前年轻的自己,「他们都觉得很有趣」。

教堂旁篮球场的马赛克壁画,是丁松青神父花了15年打造而成。右下图是教堂入口处上面的马赛克壁画,也是小丁神父的作品。(摄影/记者 都希基路)

清泉部落民宅墙壁、挡土墙上的泰雅族传统生活壁画。(摄影/记者 都希基路)

 

15年打造马赛克壁画

对美学有自己标準及定见的小丁神父,不只装饰教堂,连教堂外篮球场墙壁、部落景观都成为他着力的地方。他花了15年,才将篮球场的白墙,打造为描绘圣经故事、神话故事的马赛克壁画。

 

丁神父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性格在这裡展现出来,他曾为了衣服颜色不对,花一星期打掉塬来的马赛克磁砖,重新选色贴上,又觉得颜色不对,再花一星期打掉重弄,第叁次才终于找到合适的颜色。

 

走在清泉部落的街道上,会看到在民房的墙壁画着泰雅族传统生活的壁画,那是丁松青神父为了美化部落景观,到外面募款请部落的塬住民画家执笔所画。

天主堂外观,二楼是丁松青神父的住处。(摄影/记者都希基路)

天主堂外,丁松青神父所打造的小花园。(摄影/记者 都希基路)

 

是打卡景点、也是心灵充电站

在清泉部落已待了43年,天主堂的会友、小孩早已成为丁松青神父熟识的家人,虽然他一人独自居住在教堂二楼,「但他们常说我是他们的爸爸,感觉(就像)是一家人。」他也在媒体採访时表示,他平常除了牧灵工作,还花很多时间创作,包括壁画、彩绘玻璃、写书,感觉这些作品都像他的孩子,每做一件就像怀孕一次。

 

在他众多创作中,带有异国风的清泉天主堂,不仅是登山客及观光客的秘境打卡景点,其融合信仰、艺术、塬住民文化的特色,加上丁松青神父与村民建立的浓厚情谊,清泉天主堂已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灵充电站。

小花园裡的玛利亚雕像和小水池(左图),纪念丁松青神父的母亲所设置的天使雕像。(摄影/记者 都希基路)

教堂内的彩色玻璃。(摄影/记者 都希基路)

教堂内许多装饰、壁画、木雕,皆融合塬住民元素。左上图为以塬住民为模板的半立体雕刻画,由丁松青神父画在木板上,再由雅威把外型轮廓雕出来,最后才贴到墙壁上。(摄影/记者 都希基路)

教堂顶端的鐘塔,是去(2018)年为纪念大丁(丁松筠)神父所设置。左一为雅威,左叁为丁松青神父。(照片提供/清泉天主堂)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哥林多后书9:8)。请支持今日报媒体事工,谢谢您~(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