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是甚么样的动力,让一个人愿意认养贫童长达20余年,而这份爱的火苗至今仍不止息?答案很简单,是将「知恩的心」化为「报恩的行动」。

变卦人生遇上逆转的爱

母亲患上肾臟结石期间,教会师母在病床前陪伴、唱诗、祷告,一年多后母亲信主受洗,救恩进入了徐凯君的家庭。图为徐凯君在儿童之家的生活,他在这个上百人的大家庭中,找到了天父的爱,改变他的一生。

母亲患上肾臟结石期间,教会师母在病床前陪伴、唱诗、祷告,一年多后母亲信主受洗,救恩进入了徐凯君的家庭。图为徐凯君在儿童之家的生活,他在这个上百人的大家庭中,找到了天父的爱,改变他的一生。 (照片提供/徐凯君)

50多年前,徐凯君的父亲因病倒下那天,母亲一夕间成为寡妇,塬本小康的家庭,顿时失去生活支柱,家中经济每况愈下。因无力抚养3名孩子,透过台南看西街教会的介绍,年仅8岁的徐凯君,与大哥一起被送进芥菜种会位于树林的儿童之家别馆,跟上百名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一起生活。

「我无从选择,只能接受安排。」当时家徒四壁,父亲的安葬费也付不出来,是由教会协助处理爸爸后事。虽然失去父母亲的照拂,但在儿童之家「将信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生活型态,让徐凯君找到亘古不变「天父的爱」。

在那个「大家庭」裡,他深刻经歷神又真又活,同时知道,有许多来自陌生人不计回报的奉献,点亮他们这群上百位孩子「成长的希望」。因着这份爱,使他突如其来遭逢变卦的幼小生命,得以「逆转」,不被悲观笼罩,而有了一丝曙光,这道光,指引他未来的道路,至今都不偏离爱的轨道。

从派报生变拥一片天的金融家 不变的是对信仰的坚持

「儿童之家对我的信仰影响很大。」忆起住在儿童之家的童年生活,徐凯君对圣诞节、赞助人造访、送礼以及每周日做礼拜,印象最为深刻;所以之后离开儿童之家、进入社会,徐凯君是自己找教会,主动「受洗」。

徐凯君和芥菜种会创办人孙理莲的合照,意义非凡。

徐凯君和芥菜种会创办人孙理莲的合照,意义非凡。 (照片提供/徐凯君)

虽幼年家境不如人,但徐凯君凭着一步一脚印的努力,考上台北商专二专夜间部补校,期间一边用课余时间当派报生、赚取学费,一边刻苦求学,在一次机会下进入一间贸易公司当业务小弟;直到当完兵后,一心想赚钱的他,洗了1百多张大头照、拚命寄履歷表,最后选择进入待遇不错的国泰信託工作,当时同事中有后来曾任行政院长的游锡堃,及宝来证券创办人白文正。

为了拓展业绩和客户源,徐凯君每天骑着机车「地毯式」拜访各家企业公司、交换名片,果真做出一番成绩;转入关係企业后又继续深造,后来把握机会进入宝来证券担任营业员,逐步走出一片天。面对忙碌的金融业环境,徐凯君总是坚持不缺席每场主日聚会,而风光的背后,「戒贪」的圣经价值观,是保守他胜过一次次试探与股灾的「保护伞」。

有不少亲友甚或教会弟兄姊妹,会向徐凯君打探股市「明牌」,他与妻子却贯彻「公私分明」的塬则,以避免纷争。俩人在工作上非常出色,即使太太的业绩衝到全公司第一名,奖励金优渥,夫妻俩从不追求名牌、名车,认为「钱够用就好。」能不被金钱、物质欲望綑绑,是源于圣经真理以及在儿童之家受到的教育,徐凯君进而立志:「以前人家如何帮助我,我一定要加倍奉还!」

「感恩不如报恩,感动不如行动」 为教会、福音、认养不遗余力

忙碌工作中仍兼顾服事的徐凯君,在教会中担任执事、大力协助推动建堂;1996年放下工作,举家迁移加拿大,希望「放个长假」,期间依旧不忘服事使命,被选为教会执事,负责传道部事工,包括中文学校、新移民、佈道等。特别的是,当时教会正开展华人船员福音事工,「只要船一来(港口),我们就传!」3年中,向3千多位船员传递主爱、逾1千人决志,其中不乏进而受洗,以及读神学院、当传道人的弟兄姊妹。

因为是过来人,现在的徐凯君很乐意成为认养事工的代言人。「感恩不如报恩!」他说。

因为是过来人,现在的徐凯君很乐意成为认养事工的代言人。「感恩不如报恩!」他说。 (照片提供/徐凯君)

回台后,徐凯君加入国际基甸会,「赠送圣经、领人归主」,不减福音热火;也未忘记童年成为失怙儿、入住芥菜种孤儿院,因此认识救恩的奇妙「插曲」,当自己有能力后,就开始主动加入世界展望会芥菜种会的「认养」行列,领养海内外多名贫穷家庭孩童,长达20多年不间断。

有时徐凯君还会帮院童加「礼金」,「他们会特别开心,因为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曾是「过来人」的他,特别能同理、且知道孩子的需求,除了奉献之外,更会付出「多一分关爱」;只要有余力,他也会出席资助人与认养童的相见欢,或是奔走各处协助募款、牵线,成为认养事工的「最佳代言人」。

「感恩不如报恩,感动不如行动。」《圣经》路加福音记载,耶稣经过撒马利亚和加利利,进入一个村子,医治10个长大痲疯的,却只有一人回来大声归荣耀与神、俯伏耶稣脚前献上感恩。「走吧,你的信救了你!」耶稣对那位「知恩」的撒马利亚人说。孙雅各牧师(孙理莲夫婿,一起创立芥菜种会)曾以这段经文勉励儿童之家的孩子们「走出去」,「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徐凯君铭记在心。

放下面子为神做见证 盼荣耀主名、带动「认养风」

和徐凯君住在儿童之家的同一批孩童,有许多都成为神国僕人,见证这份事工成就神国度荣耀的工作。

和徐凯君住在儿童之家的同一批孩童,有许多都成为神国僕人,见证这份事工成就神国度荣耀的工作。 (照片提供/徐凯君)

要道出过去在孤儿院的出身,徐凯君坦承,「以前很难启齿」,一方面也觉得不用太过张扬、「曝光」自己为主所做的工。但为了见证神,调整心态后的他,开始愿意吐露这些心路歷程。

其实,和徐凯君住在儿童之家的同一批孩童,有许多都成为神国僕人,包括现任基督教福音协进会会长夏忠坚牧师、第一位出国留学的芥菜子陈秉中长老,以及牧师赖显章、王宪雄…等,这些真实的生命见证,让人惊嘆,一份微小、无名进行的「认养爱」,成就了关乎神国度极大、荣耀的工作,并延续许多灰暗家庭、遭遗弃孩子的希望。

现在,徐凯君很想让更多人知道芥菜种会所做的爱心事工。「孙雅各牧师与孙理莲牧师娘带出的影响很大,当时俩人建立的教堂有300多间,还开办多间诊所、疗养院、孤儿院、幼稚园、学校…等,可谓『亚洲奇蹟』。」而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效法」、「支持」他们所创立的机构,将生命影响生命以及爱的影响力绵延下去。

认养的意义对徐凯君而言,「不单是帮助他人,同时是『荣耀归与主名』。」

认养的意义对徐凯君而言,「不单是帮助他人,同时是『荣耀归与主名』。」 (摄影/记者张嘉慧)

从认养童到资深认养人,认养的意义对徐凯君而言,「不单是帮助他人,同时是『荣耀归与主名』。」身边就有朋友从他身上看见「钱不是拿去吃吃喝喝,而是做更有价值的事。」自己也立志「能做就尽量做。」正如圣经教导:「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每年付出10几20万的认养奉献,甚至更多,从看见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或是得知他们正常就学的消息,徐凯君明白,为了灵魂,一切都值得,也是积财宝在天上!

《圣经》申命记10章18节 他为孤儿寡妇伸冤,又怜爱寄居的,赐给他衣食。

芥菜种会认养服务简介】

儿童之家的创立起源于1953年,来自美国的孙理莲宣教士,眼见台湾有许多无依的孤儿,或是父母因经济条件不允许、无力抚养的孩子,于是她在美国筹募了一万元美金,在台成立儿童之家迴龙本馆(位于今新北市新庄区),2年后,因为该馆不敷使用,孙理莲就在树林地区另外设置儿童之家别馆,安置更多的孩子。

自孙理莲开办认养服务以来,各界协助芥菜种会深耕全国各地偏远乡镇,帮助贫困家庭的儿童度过困难,透过「认养」,让弱势家庭的孩子得到经济补助、关怀访视、课业或升学就业辅导等一臂之力,协助孩子克服阶段性困难,争取更丰盛的未来。服务电话02-2597-2200。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