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性善或性恶说的根源不在于决定要行善或为恶,只在于是否选择神(照片来源/Shutterstock)

记得在我国小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人性本善,但到了国中从课本荀子却说人性本恶,那时的我就起了疑问:人心裡的恶念与消极负面想法,到底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造成?

 

这样的疑问一直到了我进了神学院,才慢慢地用不同角度去认识这问题并得到了解答。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发现我自己还是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世界,所以找不到答案。

 

如果所谓的善与恶建立在「人权」上是没有绝对的,所谓人权上的善讲求包容、彼此尊重,走的是宽容的门;但如果善与恶建立在「神权」上,所有的标準却一目了然的摊在圣经中,然而神权至上的善在现今世代却不被接受,正应验提摩太后书4章3至4节所言:「因为时候将到,那时人会厌烦健全的教导,耳朵发痒,就随心所欲地增添好些教师,并且掩耳不听真理,偏向无稽的传说。」世人厌恶圣经的教导,是因为这世代大家都只认自己为自己的主人,自己就是真理,要现代「人」藉圣经的话明白自己有罪,或藉圣经告诉别人:「你有罪。」要进窄门,何曾几时,似乎这本圣经才是有罪的。

 

神赐福给他们,称他们为「人」(adam)。(创2:7),这是上帝给予人起初最美的名字,然而耶和华造人,因着其赐予我们自由意志,将属神与否的人略分为两种:

 

1.该隐(随从自我进而创造文明、艺术美学)

讲求「以美为真」,结局如同走向以巴路山那贫瘠乾涸之地。

2.塞特(属神、遵循圣经真理教导)

「以真为美」,依圣经描述结局将如基利心山一般丰饶。

 

我们往往觉得可以靠自己改变世界,但一桶清水进入黑水中,永远不可能让黑水变白,只有连自己都污秽了!套句查经主领引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后来我明白了,人人都有自由意志,性善或性恶说的根源不在于决定要行善或为恶,只在于是否选择神,因为大家都愿意当善人,却不是每个人愿意做门徒,这就是为何生命的重点只有一个:「遵守神的诫命」!

 

最后让我们思想一个问题:祝福或咒诅是要自己选择的,我们都曾失败过,坦然面对失败的歷史,才能走出正确的道路,我们没有能力扭转过去,但过去可以让我们知罪,使我们可以在「To be or not to be」的情境中选择回转向祂,迎向未来!

 

(文章授权/泉源之声-台南圣教会作者 高颂安传道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哥林多后书9:8)。请支持今日报媒体事工,谢谢您~(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