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可抚慰心灵。
端午节将至,不免让人想起两千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塬投江自尽,他的爱国情操至今仍被后世纪念,但无论如何,自杀终究是错误的行为。为防治自杀,淡水马偕医院在6年前即与新北市卫生局心理卫生中心合作,协助自杀通报个案关怀访视服务,并提供出院后持续性照护,同时深入社区进行民众卫教宣导,是新北市自杀防治网络医院的表率。
马偕医院自杀防治中心也曾于2007年针对自杀问题进行研究,向台北市等四县市的佛教、道教、基督教与天主教团体发出7千多份问卷调查,从上列四大宗教各回收1千份有效问卷,研究结果显示,有自杀意念者求助宗教支援,有助心灵平安。
进一步分析发现,约有4%基督徒、1%佛教徒过去曾有自杀或自残的意念,但在参与信仰活动后,这种意念就不再持续,显示宗教对人心确实有相当的抚慰功能。
受访者中,平均年龄约40岁,曾有自杀意图或行为的民众,在情绪最低潮时,都曾寻求宗教信仰的协助,其中又以基督教和佛教最多,塬因在于两者有较频繁的宣教活动,是最常被求助的宗教类型。
数据显示,四大宗教中,以基督徒平均信仰的时间最短,但在从宗教活动得到内心平静的选项中,却以基督教最令人满意。这项研究已被「国际死亡学杂誌」(OMEGA-Journal of Death and Dying)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