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没有相同经歷确实无法体会当事者的感受,台湾的安宁治疗与照护问题是更应提出来讨论。 (照片来源/今日报图库)

近几年安乐死议题频频浮上檯面,无论「可」与「不可」,非当事人和家属,难以体会其中的痛苦。特别对基督徒来说,能从什么角度来思想?

屏东和平长老教会葛兆昕牧师的母亲,6年前因胰臟癌过世。胰臟癌是各种癌症中前几名「痛」且「低治癒率」的癌症,谈到陪伴母亲走过的这段路,回想母亲在重病时,仍说着感谢神、何等不配,竟能略略体会耶稣背负十架的痛。

葛兆昕反问自己:「痛苦真的毫无意义吗?」身为师母的母亲碰到会友,仍上前为他们祷告──「师母可以感受到你疾病的痛苦,让我为你祷告...」他没有话讲,母亲的见证回应他的问题,痛苦,并非全然毫无意义。

他提出几个让基督徒思考的问题:我的生命哪裡来?若生命不是我得来的,我对生命的长短有任何主权吗?

「当一个基督徒重生,被赋予一个新的生命,这个生命也不是我自己的。既然属神,要依靠祂。」虽然不明白神的带领和计画,但要把「倚靠神」放的更重要。

另外,「结束痛苦」是不是人生的重大目标?在清醒的时候选择离开,身为癌症家属,葛兆昕看着母亲被病痛折腾、一天打数次吗啡,「当我想到痛苦的意义,我就想到我的母亲,」在临终前几个礼拜,形容母亲在「非常痛苦的裡面」告诉子女,自己很蒙恩,可以略略的体验到,塬来耶稣基督为我们背负十字架的那个痛苦感...「她说她根本不配,她体会到这个。」

「这对我们产生很大的鼓舞,为什么妈妈在这么痛苦中,有这么大的信心?」葛兆昕说,母亲的生命见证「痛苦并非毫无意义」,「我们当然不能要每个人都要这样,但是可以往某一个方向思考,痛苦并非全然毫无意义。」

强调人权的社会,不等同拥有生命主权。但,重症病人的痛苦,旁人岂能懂,「(妈妈)能做到,就是因为紧紧抓住神,」母亲完全明白身体的状况,不断为自己做好预备:见主面、与家人道别。「我们都要预备我们的未来,我们有永生,不要一直专注现在(的痛苦),还有永生的未来。」

安乐死解除痛苦,某次有医生从专业角度告诉葛兆昕,台湾的止痛药滥用严重,但疼痛有其意义,可能是需要睡觉、运动、调整饮食。「如果专注于解决痛苦,却没有思考到痛苦背后能否有什么意义?对我或身旁人能有什么思考。」

台北復兴堂主任牧师柳子骏也提到,曾陪伴罹癌会友在病房敬拜、领圣餐,度过人生最后时光;iM教会牧师松慕强认为,不应强行以真理强迫人,更要陪伴伤痛中的家属,从同理与尊重开始,才谈其他教导。

从不同角度而言,安乐死不只关乎生命,还有许多层面需要思考。诗篇139篇13节说:「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生命主权在神,然而,圣经也多次提到,神「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

面对此议题,或者碰到身旁的人正处在这样的光景,基督徒应用更多祷告、关怀和实际的帮助陪伴重病者与家属。「不要武断的用真理压住每一个人,我们要先同理他们的难处,为他们祷告,更多的鼓励,同理和尊重。」

 

▍HOT!!! 本周超热门 ▌

《对谈生命》 终站未到,请不要跳车! 与柯志明教授对话「安乐死」

「台湾教会很合一,合于谁的一?」看神花园裡的腥风血雨

「老师傅」张茂松道出牧会40年无人知晓的秘密:15年彻夜跪着写讲章

「有人做给我看,我照着做而已」 看东部传道如何关怀外地大专生

【张文亮专栏】同学,速得的产业,不是祝福 

 ▍今日7年 千万点阅 ▍

 1.为脸书粉丝团按个讚,天天掌握世界动脉:(点我加入1) 

 2.立即加入LINE@,最新最夯消息直送手中:(点我加入2) 

 3.感动奉献,支持媒体宣教走下去:(点我奉献3)

 

今日报LINE@粉丝突破9万人啰,快加入(按我加入),最新最夯消息每天直送手中!

今日报LINE@粉丝突破9万人啰,快加入(按我加入),最新最夯消息每天直送手中!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