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前一阵子笔者参加一场演讲,听到奥美集团董事长白崇亮分享有关感恩节午餐会筹备的故事,觉得相当感动。

谈到在公司裡办感恩节午餐会,是因为一位也是基督徒的新进女员工偶然向他提议,想搭配感恩节举办办公室组织聚会。这位员工在一年多前受洗,进公司也才半年多,却很有工作能力。

到了感恩节当天,这位姊妹筹备好所有事情,发了卡片到各部门,还製作很感人的投影片,在午餐聚会中播放,鉅细靡遗感谢大小部门,资深员工与年轻同仁,甚至经常被遗忘的资讯部门,都被认真感谢了一番,该部门的某个员工大受感动,回了一封很长的信。

接着这位姊妹邀请在场 20余人分享一件这一年来最感恩的事情。会后,这位姊妹送给与会者2张卡片,一张是写着「God Bless You」的祝福,B代表身体(Body)健康、L是劳工(Labors)业绩长红、E是情绪(Emotion)管理高,S是社交(Social)人际关係良好,另一个S是精神(Spirit)灵命得安慰;另一张则写着经句。

这是一场非常成功的感恩节聚会,因为这位姊妹以专业,做出有水準的规划,使用「消费者的语言」,让那些素来高傲且颇有想法的人们乐意参加聚会。一场午餐聚会,让忙碌的职场世界慢了下来,大家思考感恩的事情,白崇亮说这位年轻的姊妹做到了董事长都做不到的事情,他很感恩且感动。

身为企业主,白崇亮经过这件事情后,了解基督徒在企业裡组织聚会、传福音,会在意的事情有叁:

1. 此人平时的工作能力、风评与评价?
2. 举办聚会的时间和地点?会不会佔用上班时间或延误工作行程?像是这位姊妹举办的感恩节聚餐顺利结束,没有延误到下午的工作行程,是非常好的事情。
3. 在办公室组织的聚会或团契,越自然越好,最好是自发性的,容易参与的最好。

相信年轻人、给予机会 让草莓族脱胎换骨

多给予年轻人训练的机会,就不再是需要捧在手心小心嗬护的草莓族了。

多给予年轻人训练的机会,就不再是需要捧在手心小心嗬护的草莓族了。

很多媒体与年龄较长的人,喜欢用「草莓族」等贬抑的字眼来形容七、八年级生。的确,由于少子化与家长溺爱,有些年轻人抗压性变低,但绝非所有年轻人都如此,而此现象也绝非不能被改变,基督信仰正是领人改变生命的信仰,关键在于是否真相信《圣经》上说的,「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做信徒的榜样」。我们是否愿意兴起年轻世代的弟兄姊妹,鼓励他们更多承担服事与传福音的工作?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教会的青年总是在聚会后主动整理环境,像是在爱宴后帮忙收拾、清洗碗盘、整理会场,今天的年轻信徒或许是因为家庭教育裡没有「做家事」这一环,经常吃完爱宴后就四散,留下一堆工作给「负责的同工」。

另外,有些教会的打扫工作,也开始外包给专门的清洁公司,以前这些工作都是全教会一起动手打扫的,按团契或小组分配打扫区域,很快就完成,感觉很像一家人一起大扫除。

笔者常在想,会不会是因为大人们惯坏,才让年轻人变成草莓族的?奥美的这位年轻姊妹正以行动为见证,年轻一样能承担重责大任,负起神的轭,或许该试着更多的相信年轻人,给他们机会证明能力,不要这么快就以刻板印象支持自己内心的预设立场,或许这才是真正帮助年轻世代走出低抗压性,成为基督精兵的好方法。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