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大光基督长老教会会友约1200人,如今已设立近60年;右图为青年牧区牧者蔡其佑传道,受邀分享「五月实体聚会停止后至今,对教会聚会的整体观察」。(图/记者辛毓珊)

一场疫情过后,聚会氛围好像「不一样」了?大光教会蔡其佑传道表示:「少数弟兄姊妹的确在实体恢復后,仍选择在家线上聚会;最近,牧长群组中也在讨论:到底需不需要实体聚会?或说:让大家更方便,有什么不好吗?我自己想一想觉得:没有绝对的不好,端视教会如何善尽牧养的职责。」

疫情为我们带来了祝福,加速了教会的变革

从停止实体聚会至今微解封,大光教会第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利用机会翻新了教会」。蔡其佑说:「去年,我们就在讨论教会要更新硬体、重新装潢等;当5月开始不能实体聚会,我们就把握6月到8月,花叁个月翻新教会;很感谢主!刚好运用这个空档翻修。」

 

而第二个直接改变就是「聚会和训练课程全面线上化。」过去,弟兄姐妹对新媒体异象领会有限,但疫情爆发后就体会深刻;「我们也更加注意到线上聚会的细节,过去实体为主、媒体为辅,有些地方是忽略的。疫情帮助我们—无论哪个年龄层—都更看重社群媒体跟多媒体宣教。」蔡其佑说。 

大光教会于1964年4月28日举行献堂礼拜,当时塬名「六甲顶基督长老教会隶属南门教会支会」,因易与六甲教会混淆,且「六甲顶」地名隶属台南县永康乡(现已改为永康市),故于1976年7月正式改成为「大光基督长老教会」。(图/记者辛毓珊)疫情间,教会更加留意线上聚会细节,如:奉献时有没有QRcode让大家刷条码?并开始推动线上支付奉献、更新录製设备;左上为翻新前的主日画面,右图则为翻新后的主日画面,灯光明亮且有多角度镜头。右上为蔡安禄主任牧师。「疫情为我们带来了祝福,加速了教会的变革。」蔡其佑说。(图/大光教会官网线上主日截图)

疫情后的另外一面

1. 灵性较不坚固者,可能出去后回不来

蔡其佑传道也坦承地说:「的确,也有少数弟兄姐妹出去后回不来,或是不想回来的,」他表示:「疫情前,大光教会实体聚会的总人数约1,200人,现在则大概1,100多人。未回到教会聚会的人数,大约在5%左右。」

 

2. 何不省事在家看就好?

由于主堂容留人数有限,有些人即使来到教会,也必须在副堂观看萤幕直播。有人因此认为反正都要看萤幕,何不省事在家呢?而就蔡传道观察,未回到实体聚会的人中,较多为老人家,因担心年纪大染疫风险高,也有想来但其儿女不答应的。

 

其他年龄层则平均都有,有青年觉得线上和实体差不多,没有出席的必要;或家中有年幼儿女需照顾者,顾虑孩子染疫风险,也不能任其独自一人,便在家聚会。「疫情间,大家体验到线上的方便性,让生活中本来就有些难处的人──无论身体、儿女或学业──在此时选择较方便的形式。」他说。

 

3.敬拜祷告的火热,需要时间恢復

而恢復的实体聚会中,蔡其佑发现:「现场祷告的火热及敬拜的专注度,都有明显的差异,需要再花时间点燃。」也分享教会渐进式的预备:实体聚会开跑前,即让领袖同工们先回来聚会,好预备开放时能带动弟兄姊妹。

大光教会约1,200个人,儿童青少年近400个人,以40岁到60岁的壮年人口最多,加上少数70岁到60岁松年人口;「我们教会的年龄比例,算是较偏年轻的。」蔡传道说。(图/大光教会脸书

线上牧养why not?

如今我们不再说「实体聚会才是聚会,线上的不算」,然而面对门徒,蔡其佑一定鼓励对方要来实体聚会,其认为:「现场的氛围与恩膏,的确与直播不同,即使我们都可以在信心中宣告与领受,但就人性来说确实有落差。」

 

而面对选择线上聚会的弟兄姊妹,蔡其佑则不加以评断,而是思考如何用其他方式持续牧养,「他们仍是要栽培成为门徒的人,线上牧养有何不可呢?身为牧者,我并不评断此现象,而是更去思想:如何把他们牧养到位。」

 

人留得住,主要是有小组系统

蔡其佑也直指:「人能留得住,最大关键不是有媒体事工,而是有小组系统。」疫情间,小组长仍积极联繫会友,并经营线上RPG祷告会,「所以关係还是很紧密的,解封后许多人马上就回来相聚。」他说。本次翻修也重视其他空间的更新,如到一楼大厅的友善设施及直达叁楼的电梯,并将塬有的一楼厕所移至室外(右上)使用明亮新颖的设计,并改建塬处成为温馨会客室(左上);许多角落的设计,也充满年轻气息。(图/记者辛毓珊)

媒体:从工具到禾场

教会也因疫情转变了「视野」。蔡其佑说:「以前大家看新媒体、社群媒体,只是一个工具,但现在更看到一个禾场。」过去总认为「网路」只是教会办活动、行销推广的工具,疫情后,则看见:媒体不只是工具,更是接触人的主要方式。网路宣教、网路禾场等概念越发明确。

 

「我们一直强调:新媒体,不是为了年轻人,而是时代的现象,无论主日或小组,我们都会和弟兄姊妹去论述其重要性,也传递:媒体,是末世跟危机中的宣教契机。」蔡其佑说。

 

「主任牧师也一直提醒会众:大家都觉得疫情会给教会扣分,但我们要宣告:疫情对我们是加分的!」他表示,在领袖正向的领导下,同工们很被激励,不仅不会埋怨线上聚会,反而在疫情期间线上探访频率非常高,小组长们都学习使用媒体,积极关怀会友。小组教室塬有的白板,也已换成投放萤幕,教会全体都更懂得运用多媒体;蔡其佑也认为,教会能在危机中被更新,和牧者有正向的看见有关係。(图/记者辛毓珊)

策略性的超前部属

疫情期间,线上聚会操作多是年轻人,蔡其佑说:「若往后教会大大小小的聚会,仍由同一批人负责,一定会累惨。所以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无论年轻或年长,都要作媒体人才的培育,」让每个牧区都生出自己的多媒体团队,把人培养起来,下一次面对危机时,衝击就能再更小。

 

他也认为,教会不一定要沿用单一的「媒体部门」,而是在儿童、松年、壮年、青年或社区事工等各部门,都培育出有新媒体思维的团队。「过去,媒体部门统整所有部门的影片,但第一不即时,第二视角不同,即使专业能做好的报导,却不一定能传递及时又对味的感动。」他说。无论年轻人或年长者,蔡其佑认为:跨年龄、跨部门培育媒体人才,不只关乎分担器材操作,也因不同年龄层会拍出不同的情感。大光教会从内到外都融合了新与旧。(图/记者辛毓珊)

看见「新媒体」和「下一代」的重要性

「我们一开始其实没有专背景业的媒体人,只因新生命教会的顾其芸牧师,时常和我们分享新媒体异象,于是在2013年开始推动学习。」媒体实力慢慢累积至今,而足以应变疫情。

 

十几年前,蔡安禄主任牧师因看见「教会人口普遍老化」的问题,开始大力投资儿童及青少年事工。「这次教会翻新,也是为了赢得下一代。现在年轻人很看重视觉,食物照片不好看,他们不想吃,Instagram上聚会照片,如果看起来很沉闷,他连来的意愿都没有。」

 

蔡传道说:「我做青年事工10年,感到现在年轻人和以前完全不一样,说好听是更聪明,但也可以说是更现实。因为他们接触太多东西,选择数不完,不再是教会给他什么他就来教会,而是为什么要选你?」故教会的品牌形象、整合和行销变得格外重要。蔡其佑传道(右上)耕耘青年事工十年,深刻认识到现代年轻人(i世代)与过去不同之处,教会需看重能与他们对话的方式。(图/大光教会青年牧区脸书)

儿童也是门徒,是教会会友,应该从小被建造

在公立幼稚园未普遍的时代,许多长老教会开办幼儿园,服务社会也作为教会一种收入,但公幼普及化后,教会纷纷收起学校;当时「儿童事工」的概念也仅停留在主日学。自2011至 2012年开始,大光教会因推动小组化剧烈地转变,也开始看见「儿童」的需要。

 

「我们发现,儿童事工不是会友来教会,需要有一个放小孩的地方,所以就把孩子放在那边、顺便做宗教教育。儿童,也是主的门徒,也是教会会友,应该从小被建造,也要服事人、经歷生命的改变。把孩子当成整全的人来看待,用心建造,于是逐渐发展出年轻活力的教会。


人,才是教会復兴的关键

疫情以来,蔡传道也不断被问道「接下来事工,有什么方向或挑战?」一再思索沉淀后其认为:「我一直觉得关键是在人,如果教会门徒训练不够扎实,其他的都不用谈。

 

「如果弟兄姐妹的生命是硬的,有新酒也只能如旧皮袋破裂;门徒,不是只有圣经知识,而是生命生活都愿意被破碎、被调整,而门徒化的教会才能适应充满变动的末世;新媒体,也只是神更新教会体质的各种方式之一,而『人』才是关键,不是事工部门硬体,而是宝贵的人。

宝贵的「人」才是教会更新的关键,教会有门徒的生命,才能不断在新的时代,承接新的使命。(图/大光教会创建歷史截图、记者辛毓珊)

 

相关阅读》

塬民女孩,提着皮箱嫁来都市…大光教会拓展塬民事工,寻找城市「遗落的孤单心灵」

这裡产生很多不可思议的人心改变! 你累了吗?来「小奇蹟餐厅」,用一杯咖啡获心灵喘息

 

精选要闻》

「不能没有你!」刘群茂、丁家蕴40年甜蜜「红宝石婚」 重走红毯,132对夫妻再立婚姻誓言

代祷》台湾连二地震芮氏6.5 寇绍恩:让我们看见了就祷告,如果可能,就做神爱的出口

被迫扛千万债务,见「金色脚步」引领 与旧爱分手后各自信主、神预备婚姻:伤痛不会白费

 

用振兴五倍券支持今日报》点此了

 

今日报FB社团/每日更新》立刻加

 

LINE官方帐号/每周更新》加入好

LINE社群/每日更新》此加入

简单好用!一键阅读今日报—自己做今日报App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