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马太福音廿章1-16节
马太福音20章主耶稣讲「葡萄园工人」这个比喻,常常引发很多读者的困惑:为什么辛苦劳碌工作一整天的工人,和那只作一小时的工人,到最后领到的工钱竟是一样的呢?又为什么那些辛苦一整天的工人抗议不公之后,竟还是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答案呢(他们是想要更多工钱)?主耶稣讲这比喻的用意是什么呢?
我们要了解,主耶稣在这裡是要用这故事是在讲天国裡一件很重要的事:恩典!
这怎么说呢?
一,恩典是上帝的,主权在于祂。
15节:【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
这节经文一直重复两次「我的」,这告诉我们:【恩典】是上帝的,不是我们的。不只是在这裡,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也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谁是先给了祂,使祂后来偿还呢?」答案是没有!没有任何人能够先给上帝什么东西,使得上帝后来不得不偿还他,否则就是欠了他的!「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远。阿们!」(罗马书11:35-36) 另外一处经文也说到:「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诗篇24:1) 这也告诉我们,这整个世界都是上帝的,我们和我们拥有的一切也都是上帝给的,没有什么是我们自己的!
或许在平安无事时我们能够承认上帝在一切事上的主权,但当我们一旦失去健康、财富、亲人时,我们会如何反应呢?会生气上帝为何夺走我们所拥有的?认为祂该给我们一个交代? 或是真的仍然能够承认上帝在这一切事上的主权?不以祂为愚妄?
圣经裡有个认识神的人叫约伯,当他一夕之间失去他的牛驴、僕人与儿女时,圣经记载「约伯便起来,撕裂外袍,剃了头,伏在地上下拜,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约伯记1:20-21),我们从这裡可以看到约伯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他心裡真是知道他一切所拥有的都是上帝给的,上帝能够给,当然也有权力能够收回来,没有人有权利去质疑祂什么!
二,恩典,是按着上帝自己的意思用,不是我们能够支配。
15节: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
这节经文其实还有第二个意思要告诉我们,就是恩典是按着上帝自己的意思用,不是按着我们自己的意思来支配。使徒保罗承继主耶稣的教导,在〈罗马书〉也这样教导我们:「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吗?断乎没有!因祂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罗马书9:14-18)
由此可知,神要怜悯或恩待谁,都在乎祂自己所定的旨意,我们只是卑微的受造之物,是不能说好说歹去向祂说嘴的!
明白恩典是在乎上帝自己的旨意,这带给我们的反省是,我们不要想用自己的意思来支配恩典。有人在脖子挂着十字架项鍊,是否希望因此就有神的庇护? 或在住处或车子上张贴「主赐平安」、「福杯满溢」的贴纸,是否期待因此带来神的平安与福气?其实早在旧约〈撒母耳记上〉第四章就记载一件事,以色列人要去打仗时,以为带着象徵神同在的约柜前去,就会有神的同在,可以打胜仗,殊不知神的同在不是这样可以被人操控的!到头来,他们仍然打败仗,甚至连约柜也被敌人掳去!
若以为自己能操控神的恩典,只是益发突显自已的无知!
叁,恩典的给予,为要彰显我们信的神是「好」神!
15节后面说到「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
这个「好」是好在哪裡呢?正如家主愿意把一天的工钱,给那只做一小时的工人,是何等的慷慨、仁慈与丰盛!这也告诉我们:恩典的给予, 要彰显神的慷慨、仁慈与丰盛!
若能明白这一点,也能够帮助我们省思到,我们若有机会做感恩见证,应该不是在彰显自己有多好,而是上帝有多好!
亦即,当我们上台要做感恩见证时,心裡应该想着的是上帝有多好多棒,而不是我们有多好多棒,才有资格能够得到这恩典!若真能见证到这位神是多么好,真是值得我们来信靠祂,这样的见证才有意义;反之,若见证讲了一大堆,都是在说自己有多好所以才能有恩典,那就失去感恩见证的意义了。
四,多多数算恩典,即使在后将来也会在前。
16节: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
比喻的最后,主耶稣说了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使我们不解:什么是在后?什么又是在前?为什么在后的将要在前,而在前的将要在后呢?
塬来,从上下文来看,那「在后的」是指最后才进来葡萄园的工人,「在前的」就是指第一批进来葡萄园的工人。至于「在后的将要在前,而在前的将要在后」,其根本塬因是:有无感恩的心?
若能多多数算神的恩典,会让我们更多认识上帝的恩慈、慷慨与深切的爱。在神恩典的激励下,我们会在盼望中得着活泼的力量往前奔跑,继续跟随主──「即使在后也将要在前」。
反之,我们若常比较、抱怨,火大「为什么他有我没有」,这样的心态会使我们失去信仰的动力,甚至不想再信下去或继续服事主──「即使在前也将要在后」。
甚至在此有古卷作:「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在其他现存的古抄本有这样的记载,所以中文译本有此补充)何故呢?上帝唿召了这么多人来跟随祂,为什么被选上的这么少?其他被召的人为什么最后没被选上?难道是上帝变卦了吗?
其实问题不是出在上帝,不是上帝变卦或诓骗了我们,真正的关键是在于我们:我们是否眞认识神的恩典?在每一天的事奉中有无感恩的心?
回到这故事来看,第一批的工人真的只能抱怨,无法感恩吗?其实还是可以感恩,而且可以大大的感恩,但关键是他的态度、想法要改变!若他总是看别人有,他却没有的,他就落在抱怨的情绪裡,无法感恩;若他看到自己有,别人却没有的,他就可以停止抱怨,学习感恩!
那么,第一批的工人有什么可以感恩的?
1.他比任何人先进来这个葡萄园工作!一大早就有工作可以做,不必整天在外閒站,担心自己没头路──这不是很好吗?
2.他比任何人都先认识他的主!他的主人能当天发工钱,没有拖欠也没有藉故扣薪,其实应该是还不错的,这么好的老闆,难道不值得他早早来认识吗?
3.他跟他主人一起工作的时间是最久的!对我们蒙受神拯救恩典的基督徒来说,能够早早被祂选召来服事主,不必服事这个世界或自己的肚腹,这服事主的本身,不就是一个极美好的喜乐与享受吗?
结语:主耶稣透过这比喻要告诉我们:恩典是神的,在于祂自己的主权,也在于祂自己的意思,我们只能在祂面前谦卑、俯伏、恭敬地领受,不能干预,也不能用自己的意志来支配。认识神的恩典,可以看见神的美善,得着激励,即使在后也要在前!若总是「以为自己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10节)」,总是这样「以为自己必要多得」,要用自己的眼光与标準来衡量恩典,甚至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抱怨发飙,这样就会落在比较、抱怨、甚至是苦毒怨恨的光景裡,终究失去服事与成长的动力──即使「在前」也要「在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