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湾信义会庆贺60週年,嘉南区、台中区和高雄区已在10月开跑庆祝,图为高雄区上月26日举行的60週年感恩礼拜。      (照片提供/台湾信义会)

1954年11月10日设立的台湾信义会,为庆祝总会60週年,嘉南、中部和高雄地区教会,率先在10月分别开跑庆祝,「台湾信义会六十週年庆」重头戏,在1日登场!

深耕台湾50余年的美籍宣教士傅立德牧师,当天以「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为题证道。除纪念大会外,另举办运动会、园游会、牛津学堂导览等活动,来自北中南区共3千多名会友,与海内外宣教士和机构一同热情参与。

7月新上任的台湾信义会总会监督吴英宾牧师表示,「回顾60年,真的很感恩,过程中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但也看到神恩典与怜悯的手,帮助我们突破及稳定发展。」

因宣教士而起 台湾信义会茁壮

信义会发展至1954年,已扩增有13间会堂和各单位,因此于当年11月10日成立总会。      (照片提供/台湾信义会)

从高雄和台北开拓起的台湾信义会,第一间教会比总会更早成立,就是由美籍宣教士贝约翰牧师,于1951年成立的高雄前镇信义会;台北地区的先锋是吴平和以及魏德心2位挪威差会宣教士,当时两人在台北马偕医院担任护士,一边带领查经班,成为当时台湾信义会在台北的福音据点。

草创时期的台湾信义会,在1954年就已扩增到13间堂会、1所圣经学院、1间文字中心和1处广播中心,因此众差会认为有必要设立在地化的「总会」,来管理所有事务,台湾信义会总会就此诞生。

海外宣教士陆续至台中、嘉南地区深耕福音;台北救恩堂成立后,继续成立台北真理堂和板桥福音堂,全台各地堂会即如雨后春笋般发芽,发展至今,台湾信义会在全台共有约90间堂会、佈道所及牧区据点。

除设立教堂、神学院和传播机构外,台湾信义会经歷了「生根」与「茁壮」阶段,在全台遍地开花,至今各地都建立学生中心,还有嘉义基督教医院与高雄信义医院、双福基金会道声出版社等机构。

走过低谷 工人培育「双管齐下」

培育工人对曾有传道人断层的台湾信义会而言,刻不容缓,因此3年前成立了「麦子宣教学校」,定期培训各地堂会的学生事工人才。      (照片提供/台湾信义会)

「20年前,我刚出来当传道时,还有一些堂会缺少传道人。」吴英宾说,台湾信义会经歷「教会拓展期」后,有段时间进入「教会衰煺期」,神学院被迫转型,许多教会找不到传道人。如何走过低谷?答案是「实行双轨制。」

目前任职台湾信义会堂会的传道人,除了神学院的毕业生,也採用实习传道。「这样的双轨制,让我们有更多合用的传道人产生。」

因着这段「传道人断层」的经歷,该会如今对「年轻人事工」相当看重,进而在3年前开办「麦子宣教学校」(麦子培育中心),定期培训各地堂会的学生事工人才。这也是吴英宾今年上任监督后,着重的其中一项事工,因为他相信,「未来的宣教士与传道人,大多数是从学生和年轻人中出来的!」

再生的台湾信义会:立足台湾、走向亚洲、放眼世界

现今的台湾信义会处于「再生期」。10多年前总会鼓励植堂,开拓先锋的吴英宾说,「14年来,虽不是爆炸性成长,但稳定成长。」并期待未来3年的监督任内,突破国内堂点与聚会所「100间」的目标,因此每年计画新增5至7间,同时盼帮助中小型教会更健康发展,这就是「立足台湾」的事工发展方向。

对「完成宣教使命」有负担的吴英宾,也勾勒「走向亚洲」与「走向世界」的蓝图。「期许加强大陆与东南亚连结,分享我们的祝福与恩典。」在海外宣教事工上,信义会于2006年开展海外植堂,目前有5个海外堂会点,并着手支持尼泊尔、衣索比亚、缅甸和马来西亚塬住民等国家和族群的跨文化宣教事工,希望未来能不断扩张。

跨越「职场宣教」与「媒体宣教」挑战

今年7月,陈志宏牧师(左)将台湾信义会总会监督的棒子交给吴英宾牧师(右),吴英宾期待在3年任期内,推动总堂会达到100间的目标,立足台湾、加强跨文化宣教,并跨越「职场宣教」与「媒体宣教」的挑战!      (照片提供/台湾信义会)

走过一甲子的台湾信义会,未来重点为「开拓福音教会,完成宣教使命」。

除了家庭事工更完整外,总会目标是完成宣教使命,「但要超越『职场宣教』和『媒体宣教』两大关卡。」吴英宾认为,该会必须加强职场与媒体,这是21世纪圣灵藉着教会做工的重要所在,也是「台湾信义会需要谦卑学习的。」

媒体宣教方面,吴英宾认为,「若要得到未来年轻人,媒体部分一定要得到,否则很危险!」他深愿台湾信义会能在媒体方面「急起直追」、「勇于突破」。

「我们不一定要把人带来教会,而是可以直接在职场佈道、牧养和聚会!」未来吴英宾预计在任期内,针对职场与媒体,对内凝聚共识、对外推动策略,并举办「职场转化研习会」与「媒体研习会」,装备各教会在转化的过程中,试着学习突破,跳脱地方堂会据点的思维,以职场祭坛为中心,使上帝的祭坛也在职场开花结果,以完成宣教大使命。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