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卸下明星光环,艺人梁鸿华让「穷人有家」。(摄影/记者吴美玉)

9岁就在TVB主持儿童节目的梁鸿华,1977年从第六期无线艺员训练班毕业,同期同学有廖伟雄、吕良伟等知名艺人。18岁开始拍电视剧,之后的21年演过数不清的电影、电视剧,曾经一年接240个秀(通告),创下香港演员最高纪录。之后,演艺生涯逐渐转型到幕后,30岁当编剧,40岁转做电影製片。去年获得多项国际大奖的香港电影《同囚》,就是梁鸿华监製。「世上的一切要过去,唯有爱能存到永恆。」在闪烁镁光灯与掌声中,一个「让穷人有家」的概念,让他毅然放下名与利,拍製公益电影。

基督徒乖小孩,演艺圈裡迷失沉沦

从小背记能力强的梁鸿华,在演艺圈几十年,曾在周润发、郑裕玲主演的《网中人》、以及林子祥、张曼玉主演的《叁人新世界》等参与演出。因为很会背剧本,演起戏来得心应手,但也因此接戏接到迷失了自己,只有收入却毫无成就感,日復一日、身心俱疲。「小时候的我,是长辈眼中的乖乖牌。」来自基督徒家庭的梁鸿华,外表顺服,骨子裡却是悖逆倔强,「我甚至用算命、紫微斗数,来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身陷在纸醉金迷的娱乐圈世界,更加迷失。

 

「直到母亲罹癌,经济也面临破产,走投无路的我,才想起这位小时候就认识的上帝。」「认罪悔改是在主面前,首先被光照的。」从来不求人、不听人说话的梁鸿华,为自己的悖逆,向家人低头认错,但「老我」并非立刻就能改变,梁鸿华坦承,「一开始只有表面反省,内心还是不服气,到后来渐渐学会全心倚靠神。」「我才真正明白,过去会相信算命、紫微斗数,都是内心骄傲与贪婪生出的结果。」

 

命定服事青少年,教演戏带给属灵眼光

重新出发的梁鸿华,开始经歷上帝奇妙的带领。2002年他跟着香港影音使团来台湾,拍摄与王合喜主演的《生命神蹟》(商业片名:狙击目标),这部片子改编自一位牧师与一群青少年的故事,也是创世电视的开台电影。梁鸿华被这位牧者的生命深深感动,也看见神要用他服事青少年的异象。「我自己砸钱拍电影,谦卑的一步步学习,神也在过程中训练我的耐心。」之后梁鸿华募集到来自各方的拍片资金,开班授课,让很多边缘青少年免费学习演艺课程。

2017年由梁鸿华指导,麦以马拍摄的电影《同囚》宣传海报。(照片来源/同囚脸书)

 

「穷困的弱势青少年,他们需要有个家。」因着这个感动,梁鸿华在2005年创立「新生命动力协会」(后称新生命),一步步实现「让穷人有家」。他为许多来自破碎家庭、渴望进入演艺圈的年轻人,训练演戏的技巧,也带给他们属灵的眼光。

 

「有一个学员,他曾经是黑道老大,手下的兄弟有200人。这个黑道大哥来到新生命之后成为基督徒,不想再过打打杀杀的生活,于是宣布煺出黑帮。」梁鸿华说,这位老大信耶稣后,也回头帮助想脱离黑帮的小弟,为他们一个一个解决欠黑道的「债」。不管是打了人还是欠钱无法脱身,他都愿意用过去是帮派老大的身份,为跟过他的这些兄弟向对方道歉,当下也抓住机会分享圣经中的生命準则。这个真实故事在2017年拍成监狱电影《同囚》,造成轰动。这位进出监狱的黑道大哥,在耶稣基督裡得着了新生命,现在已是一位艺术家。

 

透过电影启示,基督之心化恨为爱

梁鸿华创立的「新生命动力协会」,十几年来产出许多不同形式的电影。有血腥杀人、也有恐怖片,电影《拜错神》就是其中之一。「做为基督徒不是逃避社会裡看似黑暗或不完美的事物。而是能用基督的眼光去诠释这些黑暗的议题。」梁鸿华解释,电影《拜错神》显明「爱裡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的真理,故事的主角透过无私的爱,战胜鬼魅。

1989年梁鸿华与吴孟达主演电视剧《阿辉》。(照片来源/新生命动力协会

 

至于最新筹备的电影,剧中虽然有杀人片段,但梁鸿华强调,整部片的主轴是「饶恕」,描写人性最真实的挣扎。「饶恕是圣经中寻常的概念,但大部份的人还是无法真正做到。」「因此才有许多生命中的苦毒、带来不信任的关係,于是生活中充满着恐惧。」这部电影的潜台词,是让人明白,神给人重生的盼望,引导观看从负面的电影情境中,找到正向再出发的力量。

「新生命」每个月会邀请牧者来团契,牧养这帮青年,会长梁鸿华。(照片来源/新生命动力协会

 

「上帝没有在我跌进低谷的时候放弃我!」梁鸿华回首这段人生经歷,充满无限感恩。当他迷失在自己的贪婪裡,上帝一直耐心等待他回头。现在的梁鸿华,同样以基督的心,希望为社会边缘的青少年,建立如圣经中的逃城。这些青少年,因着犯下的过错,生命裡满是亏欠,但当来到「新生命」,浸润在基督的爱裡,身心灵被医治修復,重新得着能量,人生道路勇往前行。

 

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以赛亚书40:31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