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教育与建立现代传道人的素质息息相关,神学训练着重以个人的「灵命塑造」为根基,其上还要建立神学生「解经讲道」、「牧养关怀」、「执行力」等叁大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成为一位「回应世代」的神国工人。
又到了凤凰花开的季节,许多社会新鲜人即将进入社会,迎接台湾最关键的年代,而国内神学院也是如此,许多神学生同样将进入教会禾场,成为神国工人。
2007年成立的「台湾正道神学院」,今年有数十位神学生毕业,该院近来也搬迁至更宽广的校址,成为主更大的器皿。《今日报》特别专访新上任将满10个月的院长陈敏钦牧师,谈及该院如何栽培回应世代的工匠,发挥关键影响力。
40年牧会经验 以中间角色配搭神学教育与教会发展
1979年,正道神学院院长陈敏钦赴美攻读神学,完成以安德森神学院的双硕士学位后,直接在印第安纳州的一间华人教会牧会近20年。2002年,上帝唿召其前往南加州的「台福教会」,在美牧会期间,先后在伊州鹿野叁一神学院和南加州百奥拉他伯神学院,完成教牧学和教育学双博士学位,5年后,总会徵召他担任总干事,至今已连续担任3届。
去年9月上任院长,至今将满10个月的他说,该角色较能从中间者的角度,来看教会发展与神学教育之间如何互相配搭、彼此供应。
上任院长后,陈敏钦就与全校教职员重新聚焦、定位何为正道神学院的异象、使命与核心价值。他认为,神学院的定位与「人」有很大关联,什么样的人在带领神学教育,其生命歷练,将直接影响神学院个性的塑形,而神学教育不可或缺的是「根基性的灵命塑造」。
过去,正道神学院在第一届创校院长-刘富理牧师留下的基础,不论是灵命塑造、栽培、个人与神的关係、属灵性格的薰陶,都有相当深厚的经歷与学习。
神学院当在「灵命塑造」的根基上 建立「解经讲道」、「牧养关怀」、「执行力」叁大能力
有了「灵命塑造」的根基,还要建立「解经讲道」、「牧养关怀」、「执行力」等叁大能力。
「人飢饿非因无饼,乾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陈敏钦以阿摩司书8章11节指出,「解经讲道」是神学教育教导学生在牧养教会上极重要的一环,因人会飢饿不是因没有食物,而是没有神的话。因此,神学教育的目的,不只让学生在新、旧约及歷史神学、系统神学、希腊文、希伯来文…等课程,对神话语有更深认识,最终目的仍要让学生在主日讲道上,透过简短时间,「精準」用神的话,来帮助、餵养、引导、扶持、带领、激励羊群。
神学院一定要在神话语的建造、栽培、供应、学习、表达上有一定的程度学习,才能帮助教会。
牧养关怀-与喜乐的人同乐,与哀哭的人同哀哭
第二根重要支柱-「牧养关怀」。
一位神学院毕业的传道人,要学会在教会中如何牧养羊群,与喜乐的人同乐,与哀哭的人同哀哭,了解人们所遭遇的处境,最终成为一位属灵的「陪伴」导师。
陈敏钦以圣经故事举例,雅各与亲兄长以扫会面时,心中仍带着诡诈,吩咐他的僕人走在前头,并带着礼物準备送给以扫,以免以扫仍怀恨在心,相见时杀他,但雅各却说:「我要量着在我面前群畜和孩子的力量慢慢地前行,直走到西珥我主那裡。」
这是牧者应有的心胸与态度,也是神学教育除在知识上有所教导外,在技巧上也需老师的生命经歷,带领学生看见牧养的方法。
传道人要将异象化为执行力
第叁根重要支柱-「执行力」。
一位神学院毕业的传道人领受神所赐的异象、使命时,要诉诸在实际层面上,行出真道,带领教会往前,并将异象与使命应用在教会的敬拜、佈道、团契、门徒训练、事奉等各层面;而一名牧者则要学习以「僕人领袖」的方式,将执行力化成组织、制度、计画,带动弟兄姊妹面对争战,拓展教会。
正道神学院在属灵生命的根基上有好的教导,同时在「讲道」、「牧养关怀」等层面教育师资,而「执行力」方面,目前已有物色的师资人选,且正在祷告寻求中,盼神学院毕业的每位学生,未来在牧会时在上述四方面,都有一定水平。
陈敏钦认为,就目前各间神学院的差异来说,除「师资」有区隔外,有些神学院特别着重「知性探讨」,但正道神学院盼望学生不只在知性上有所认识;以陈敏钦40年事奉经验,至今进入神学教育的领域上来看,他认为两样缺一不可。该院是台福教会宗派体系下成立的神学院,但不以宗派为号召,而是以训练神国工人服事各宗派为使命。
回顾台福教会与神学院成立歷史 陈敏钦见证上帝植堂的奇妙作为
陈敏钦虽没有经歷台湾正道神学院的办学歷程,以及早期台福教会在台湾的植堂运动,但这段歷史,依然让他看见神的奇妙作为。
1970年,一群由台湾前往美国的留学生,了能用台语敬拜引领父母长辈及骨肉之亲信主,于10月正式成立台语福音教会。蒙神赐福,上帝把渴慕主道及信主的人天天加给教会。1979年,在当时的能源危机中,神给教会同工,开始在信徒聚集的地方分植教会,1979-1982年,先后共分植四间分堂。
1982年,这五间台福教会(母会及四间分会)联合成立了台福总会,开启台福教会的植堂运动。1986年,成长至十间教会时,其同心向神领受「为主图谋大事,抢救百万灵魂」的异象,祷告中设定9025的植堂运动-就是在1990年分植25间堂会。
感谢神的恩典,圣灵继续引领,其于1988年跨洲(跨国)到哥斯大黎加事奉;1989年跨洋到南半球墨尔本设立教会;1990年4月1日第25间教会在雪梨设立,9025植堂运动真的完成!
但当教会植堂运动开始后,传道人才不足,因此只能自力救济,于1989年,把每年为期一个月的牧者进修班结束,而正式设立正道福音神学院,栽培神国工人。
1997年,台福教会回台开拓,深深感受传道人才的需要,就在2007年正式于中坜市中塬大学旁,设立正道福音神学院,栽培工人参与植堂,这是表明台福基督教会回台湾「永续建立教会,抢救百万灵魂」的心志。
陈敏钦说,台湾正道神学院成立至今迈入第8年,上帝一路从中塬大学到关渡,去年又再次量给他们1亿5千万新台币的建校基金,买下辅大附近大楼的办公楼层,盼望「深耕新北、放眼台湾、跨及世界」,以新北市为中心,连结新庄、五股、泰山地区的教会,关心教会需要,也关心邻近大专院校的校园事工,进而放眼全台湾。
目前全台的台福教会散布在北、中、南区共有75间,从去年起就试图在南部驻派师资,在各教会开设课程,帮助、建造同工,今年更盼能开设10个课程。地方教会对神学教育的需求与唿声已越来越大,今年还设立「南区教学中心」,未来也不排除在中部设立教学中心。
此外,大陆的神学教育需求也是如此,目前国内有神学院开放招收陆生;而正道神学院同样在思考如何落实这方面的需求。
神学教育如何唿应现代急速变迁的社会?
正道神学院的设立,与其2020年植堂200间教会的计画,以及至今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能否唿应神学教育?
陈敏钦发现,自2008年其担任台福教会总会总干事后,当时全球有75至80间教会,平均一年以10间教会的建堂速度增长,目前已有140处福音据点,台湾则从2000年,至今成立近80个福音据点,而正道神学院学生毕业后,在台福教会服事的牧师仅佔1/3,此比例其实不足以供应各地区台福教会的需求。
因此,该院培育的传道人,不一定能供应台福教会,反而需要由其他宗派神学院培育的传道人,互相供应下,才能支撑各教会的需求。
敬拜神学的比喻 形式会改变,但真理内容绝不变
至于神学教育如何面对急遽变化的社会?陈敏钦以「敬拜神学」中,两个重要的名词比喻,分别是「形式」与「内容」。
「敬拜即是『来到神面前』,『向神说话』,『听神说话』,最后就是『回应神的话』,或动或静形式可以不同,但内容不变。」陈敏钦说,这是敬拜最基本的四项元素,若将敬拜的形式与内容,套用在时代变化与神学教育,就算时代变化迅速,神学教育的形式可以变化,但真理内容绝不改变。
然而,人永远无法改变的是「自己的罪」,可变的只是神学教育的「形式」,我们可以用网路作为教学平台,甚或运用创意,吸引人学习神的话,悔改归向神。
作回应时代的工人 伦理性议题要回归真理 引领议题发展
「作回应时代的时代工人!」这是正道神学院的使命宣言,也是回应社会,训练神国工人的态度,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精準的为现代把脉,回应、反思时代议题,例如:同婚议题、废死等伦理性的公共议题,都需回到圣经的教导来反思。
陈敏钦认为,未来神学教育将会更重视「伦理性问题」,尤其现代社会彷彿来到「人本主义式」的思维,扭曲真理价值,使真理逐渐成为一种「我说的才算」的真理。因此,不论如何,神学教育都必须以「圣经真理的角度」,引领议题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关键角色。
▌HOT!!! 本周超热门 ▌
奥兰多枪击案》美歌手疑因基督徒身份遭枪杀 以「爱基督」模样被永远纪念
正确读圣经的方式
祷告,有时候很危险
张晋夺港金像奖男配 泪谢神和爱妻蔡少芬
有债务还要奉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