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shutterstock)

祷告是基督徒信仰生活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们却很习惯抱怨生活中的各样事情,那些我们期待改变、却迟迟未发生的人事物。而当情况都很好的时候,我们又会忘记或忽略祷告这件事。

专栏作家马修·西格尔(Marshall Segal)在Desiring God网站中撰文分享,祷告不是偶尔为之的休閒或嗜好,而是信徒生活中最前线的防御行动。祷告是如此有能力,可以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带下转化。耶稣用迫切的祷告抵抗试探、胜过孤单和软弱,我们也应当如此行。

 

绝望的景况,唯有祷告

马可福音第9章记载,有一位父亲为了被鬼附的儿子来求耶稣。「夫子,我带了我的儿子到你这裡来,他被哑巴鬼附着。无论在哪裡,鬼捉弄他,把他摔倒,他就口中流沫,咬牙切齿,身体枯乾。我请过你的门徒把鬼赶出去,他们却是不能。」对父母来说,这样的画面是何其痛苦?

 

在此之前,耶稣的门徒尝试赶鬼却失败,许多人围着他们议论纷纷,整个情况变得更加混乱。然而,耶稣走向这位父亲,「他得这病有多少日子呢?」这位父亲的回答是从小就如此,并且是多次被鬼扔在水裡和火裡,他如此绝望──「你若能做什么,求你怜悯我们,帮助我们!」人生痛苦的低谷,这位父亲的唿声,何尝不也是我们心中的吶喊?

 

这位父亲心中有很多困惑,包含耶稣的门徒赶鬼失败带来的沮丧。耶稣的门徒也问耶稣:「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他去呢?」而耶稣的答案,不只在当时适用,更是我们今日不论在何种光景,最有力量的办法──「非用祷告,这一类的鬼总不能出来。」

 

从这裡可以推敲,或许门徒并没有祷告,或是没有真的迫切的祷告。他们的祷告是否流于制式?仅是空泛的言词?耶稣的回答并不是:「必须要由我来祷告,鬼才赶得出去。」祂说的是,要祷告,这一类的鬼才能出来。当我们对生活充满抱怨,或是在低谷中挫折又愤怒,问问自己:我们真的好好祷告了吗?

                                                                                            

什么塬因让我们不祷告?

既然祷告就是答案,为什么门徒没有做到?圣经没有明确解释这个部分,然而有几个可能的塬因,也对应到今日信徒祷告的瓶颈。

 

1.被世界的声音分心

从马可福音第9章的经文,可以看见门徒们被许多人围绕,他们的环境是吵杂的、很难与上帝交通的。或许很多人围过来看门徒赶鬼,想看到神蹟在眼前发生,这些事情是否阻碍了门徒的事奉?圣经的话是不会改变的:「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马太福音7:7)身旁的杂音影响你愈多,你就愈难祷告。

 

2.被人的不信绊倒

许多人在门徒身旁议论纷纷,大家都在谈论这个被鬼附的儿子,但却不是全然出于善意。「祭司长和文士听见这话,就想法子要除灭耶稣,却又怕他,因为众人都稀奇他的教训。」(马可福音11:18)或许我们没有遭遇到如此强烈的抵挡,但是世界上有许多声音告诉我们:圣经不过是一本书、耶稣只是一个凡人。人们的不信是否正在绊倒你?

 

3.来自撒但的攻击

门徒在这裡对抗的不只是心裡的怀疑、世界的吵杂和人们的不信,眼前最大的威胁是来自撒但的攻击。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属灵的战场,许多人被黑暗势力綑绑,如马可福音9章22节所记载「鬼屡次把他扔在火裡、水裡,要灭他」,我们面对的邪恶是真实的。撒但把我们拉往世界,哄骗我们离开上帝、不用祷告,我们是否警觉到这个危机?

 

4.因未看到果效就灰心

门徒并不是没有尝试,他们真的去做了。「无论在哪裡,鬼捉弄他,把他摔倒…我请过你的门徒把鬼赶出去,他们却是不能。」(马可福音9:18)这位父亲说他们「却是不能」,暗示着门徒的「失败」,若门徒也接受这个用词的意涵,那么这会带来很大的挫败感。

 

基督徒不再祷告,往往是因为过去的祷告未见成效。我们用成效来判断祷告有没有用,并不是正确的方法。祷告是为了让我们与上帝的心意对齐,在相信上帝有大能可以改变我们生活困境之时,同时也相信上帝有完全的主权和最好的计画,事情不一定照我们想要,但是迫切的祷告一定会带来最好的结果。

 

耶稣是迫切祷告的人,不代表事事如祂所要,但一定是在完成天父的旨意,那就是我们生命能走向最好的方向。永远不要忘记,天父有多么爱我们,祂看顾也疼惜我们的需要,时常向上仰望,低头恳切祷告,祂能为我们成就极为美好的大事。

 

 

立刻加入盼世代Telegram频道

追踪盼世代Instagram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