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新店行道会创会牧师张茂松,8月10日中午开启线上会议,帮助众教会更理解防灾的重要性。(图/新店行道会ZOOM会议室)

网路疯传一则消息「台湾将发生大地震」,塬因众说纷纭。张茂松牧师特邀地质专家汪中和弟兄分享:国外学者的「地震说」属不属实、台湾有哪些地区易受影响、位于「地下室的教会」该如何因应,以及地震来临时的应变措施。「求主让我们有警觉面对可能来的风暴,提醒我们做好预备!」

张茂松牧师。(图/新店行道会ZOOM会议室)

台湾处于板块挤压的「危险地带」

台湾位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聚合边界,为一个造山作用活跃的活动机构区,沿着兰屿与澎湖之间的轴线,每年缩短8公分。挤压凝聚的能量,使得台湾先天性地震频繁。

 

2020年12月10日晚间,台湾发生芮氏规模6.7的强烈地震,震央位于宜兰东方近海,多处出现4级震度,这是2000年以来,台湾发生的第七大强震,所幸震源深达77公里,震波到达地表后破坏力大减,没有造成重大灾情。

 

曾任中研院地球所的汪中和弟兄分享,这是友善、良性的地震,既舒缓地壳挤压的应力,又没有造成破坏。

汪中和弟兄,曾于中央研究院地球所任职。(图/新店行道会ZOOM会议室)

依现今科技能力来看,所有的自然灾害中,透过各式的气象与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如寒潮、高温、颱风、豪大雨、暴潮、火山爆发等,都能在事前提出预警,并即时针对可能的受灾区域做好防灾工作。只有地震,直到如今仍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事前预警,只能时时做好防灾的準备。

近20年世界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分布,亚洲伤亡特高,台湾就在重灾区内。(图/新店行道会ZOOM会议室)

世界发生规模7.0以上强烈地震的个数呈现增加趋势。(图/新店行道会ZOOM会议室)

自1999年以来,台湾有感地震的次数也明显增加,2009年以后平均每年高达600多次,是1999年以前的10倍;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月平均地震次数为55次,但在2018年9月到2021年6月,有感地震次数明显偏低,是罕见的低震期。

 

许多学者也指出,台湾过去每年藉着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地震活动,每年平均释放约10颗广岛型核弹的能量,以抒发地壳挤压所累积的应力。随着地球均温节节上升,地壳能量不断累加,二十年来全球地震的规模及频率都在提升,地震活动更将日益频繁的衝击我们。

 

然2018年9月到2021年6月以来,台湾却反向进入地震宁静期,有感地震的次数大幅减少,十分异常。换句话说,地壳挤压的能量已经累积相当的数量,但却一直没有适当地释放,台湾面临强烈地震的风险大增。

 

亚洲是全球地震重灾区,自1973-2020年全球每年发生规模7以上的地震次数持续增加,台湾也不例外。从1995年中央气象局正式公布台湾有感地震的次数资讯后,过去年平均是58次;921大地震后,2008年年平均是407次;2009年至今则是630次,如今的数据是1999年的10倍之多。

日本与台湾有两块相同的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因此地震的能量传地极为密切。(图/新店行道会ZOOM会议室)

另一方面,台湾与日本之间有密切的地震连动性,地质板块结构雷同,都有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因此过去日本的许多地震与我们息息相关。

 

其中包含1896年叁陆地震(规模8.5)、1923年关东大地震(规模7.9)、1995年坂神大地震(规模7.3),以及近期在2011年东北外海的大地震(规模9);对应台湾则是1906年梅山地震、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1999年集集大地震,间隔时间刚好都是5-11年间。至于2011年日本东北外海出现大地震,而台湾至今已到2021年,刚好与2011年是10年间隔,所以台湾很有可能即将面临超过规模7、死伤人数高于1,000人的大地震。

 

曾有学者提出警告,在北台湾的板块隐没带,曾在1815年、1909年都发生过规模7以上的强烈地震,若台湾也如日本一样在板块隐没带有百年一次的地震周期,则台北、宜兰两地恐于近期有遭遇强震的风险,须严加提防。

 

汪中和指出,都会区是台湾当前地震灾害的高风险区,越是人口稠密的地方,就越有其危险性,而目前主要为台北、台中、高雄、台南等主要大城市更须留意;就地区而言,台湾地震以西部地震带风险最高,其次是台北盆地,若东北及西南外海发生强烈地震,还有海啸侵袭的风险。

 

在2015年中研院发给政府的建议书中提到叁大诉求:老屋不倒、生命确保、机能不停。希望推动民众防灾理念,将大地震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

 

【地震后的注意事项】

1.收听广播、上网,接收主管机关即时讯息,不要製造或听信谣言,不佔电话线。

2.立刻检查是否有人受伤,轻者扶助治疗,重者先做急救再送医院。

3.注意瓦斯管有无漏气引发火灾之可能。

4.避开掉落地上的电线和电线碰到的物品。

5.不要开车上路,以保持救灾道路畅通。

6.不到山区旅游,以策安全。

7.防範强烈的余震。

 

并且,汪中和提醒,平时就要準备每人一个避难包,包含长者、婴幼儿;放置在容易取得的位置。水和食物尽可能準备3天分,每半年要检视更新一次必需品。

 

【紧急避难包-内容物】

1.容量20-30公升的背包,帆布或尼龙等坚固的布料製成,多口袋型最佳

2.维持生命基本用品:矿泉水、食物(泡麵、饼乾、罐头、巧克力)。

3.医疗用品:个人常用药、急救用品。

4.照明用品:萤光棒、手电筒、电池。

5.求救用品:瑞士刀、哨子、求生绳。

6.御寒衣物与用品:棉手套、毛毯、内衣裤、轻便雨衣、防寒膜、暖暖包、面纸、毛巾、环保餐具、水杯。

7.通讯用品:收音机、备用电池、行动电源。

8.个人物品:现金若干、文具、备用钥匙;身分证、健保卡、通讯录、银行、权状电子档(储存随身碟内)。

               

地震相关Q&A

Q:台湾的叁角断层在哪裡?

A:靠近关渡、湖口,位于臺北盆地的西北地区,林口臺地的边边,一直往阳明山、基隆外海延伸出去的地带。

 

Q:哪种房屋类型容易倒塌?

A:屋龄超过30年,防震係数标準都是比较低的,房子越老、风险越大;2003年集集大地震后所建的房子,建筑规範大提升,抗震效果相对较强。

 

Q:独栋跟连栋的房子哪个坚固?

A:通常连栋的房子抗震能力会稍微好一些,但是建筑物需要对称,若不对秤容易造成危险;也要看地质环境,土地鬆软处较坚硬处危险。

 

Q:教会可以怎么做?

A:教会一定要做好事前準备,先确认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高不高,要懂得聚会后如何疏散。希望教会可以成为社区避难中心,让大家在地震时能有倚靠。

 

Q:地震发生时,要往上还是往下跑?

A:先不要跑、先躲好,保护自己的头部,不要让我们受到重物的挤压,可以到坚固的桌子下面、床旁边,或是四周都有墙的浴室,会相对安全;等情况稳定后,若没有发生火灾,就往下跑,千万不要坐电梯,高楼层的弟兄姊妹也只能使用逃生梯。

 

Q:国外有学者指出2021/8/15台湾会发生大地震,您怎么看?

A:这位学者是俄罗斯科学院裡面的人员,所以有其专业背景,他是用能量累积来估算地震发生的可能性,但以现阶段科技来看,很少有国家真正能够100%预测地震,只有中国曾预测过一到两次,成功机率不到万分之一;再者,他说的那个地震的位置,也不在我们评估(容易受影响)的地段,因此我对他的说法仍有些保留。(编按:后续证实,2021/8/15并未发生大地震)

 

Q:位于地下室的教会安全吗?

A:地下室一般来说结构非常完整,抗震能力高,但若垮台,地下室则是最危险的地方,所以要以个案为主;另一方面,地下室有淹水的风险,因此建议把重要的文书资讯放在一、二楼。

圣谷行道会吴文朗牧师作结束祷告。(图/新店行道会ZOOM会议室)

聚会尾声,张茂松牧师邀请众牧者一起祷告,求神帮助我们能为台湾这块土地守望,并由圣谷行道会吴文朗牧师作结束祷告:「主啊,我们相信祢是台湾的主、掌权的神,当教会这段时间来到祢的面前唿求祢,祢已经听见。求祢降下祢的恩典,我们不知道灾害什么时候来,但请让灾害影响降到最低,也让更多人被警醒,这段时间做好预备避难,让众教会成为承担大使命的教会,传福音要趁着白日作工,谢谢耶稣,听我们的祷告,奉耶稣的名,阿们!」


*旧资讯*【有关网路流传花蓮将发生规模7.7地震之预测】 相关說明

中央气象局110.8.10 (以下为全文)

近日有民众发现网路媒体Youtube上有一段影片疑似地震预测言 論,该影片于110年7月16日发布,根据臺湾近期地震活动进行预测, 暗示花蓮地区将于110年8月15日发生规模7.7地震。这段影片造成社会大众之不安,兹就本局业管及目前地震预测技术之发展說明如下:

 

本局负责24小时全天候监测臺湾地震活动,迅速对外发布有感地震资讯,一旦发生有感地震或異常地震活动,本局将于第一时间对外发布资讯,提供民众与防救灾单位參考应用。

 

臺湾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碰撞处,地震发生频繁,以近十年统计资料來看,每天平均约发生100次地震,其中规模4.0至5.0 的地震发生频率约每2天多就会发生1次,而规模5.0至6.0的地震约2个星期多就可能出现。至于规模7以上地震的部分,可供统计分析的样本较少,自1900年以來至2020年为止的121年期间共计39次,但几乎都于1978年以前发生,之后仅3次,包括1999年9月21日921大地震;惟最近一次花东陸地上规模7以上的歷史地震活动要追溯到1951年,自该年10月22日至11月25日于花蓮北部近海与花蓮南部接連发生4次 规模7以上地震(2次7.3、2次7.1),鉴于样本數不足较难进行统计分析。

 

对于地震预测之研究,全世界各国与地球科学家,皆投入大量人力与经费进行各项地震预测的研究,但至今仍未有成熟的理論根据与实际验证可供实际作业运用。地震预测虽非短期内可以达成,本局亦积极进行數种相关之地球物理观测作业,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及地壳形变、电離层电子浓度、地磁变化、地震波速度与地震活动度等,并与学研界合作进行地震前兆研究。

 

囿于科学界现阶段对于地震预测技术仍未臻成熟,无法準确预测地震发生的确切时间、地点、範围及强度。为减少灾害发生,气象局目前正积极推广「地震速报」系统,也就是在地震发生后,速迅对位于震央附近以外区域发出预警,以争取數秒到數十秒时间供各界採取应变处置作为。

 

在此重申「地震预测」如无严谨的科学論述与资料校验,实不具备防救灾之意义,民众勿需恐慌;提醒民众随时做好防震与臨震应变準备。倘遇网路发表地震言論,建议不要为其传播、炒作,避免引发社会关注,造成社会大众不安。

 

 

精选要闻》

五面金牌全拿走! 美泳将臂上刺以赛亚书:低谷中再起的力量,一定比挫败给你的打击更大

为政治领域祷告需打破叁个迷思! 黄健庭:要祷告台湾政治文化「成为好土

曾陷失业忧郁低潮 丰盛号老闆:安静在神裡面,不再自己争取,神就开道路

 

今日报FB社团/每日更新》立

 

报3.0

 

LINE官方帐号/每周更新》

 

LINE社群/

简单好用!一键阅读今日报—自己做今日报App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