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编辑中心製图)

压力也是有指数的,压力指数最高的项目就是「失去亲人」!
失去稚女是难以承受之恸,究竟要多久才能復塬?
坦白说;根本无法预期。

二十年前车祸中失去二岁多长女的我,立即搬家,然后长达十几年都很难接受这是事实。
太太因为不在现场,所以她的最后印象一直是帮女儿绑头髮,也因此,对太太来说,要接受事实就花更长的时间,痊癒也比我更久。
理性上,不得不接受,但是情感上,实在很脆弱,只要一有任何相关新闻,心情还是会被触动,这也是今天白冰冰的心情。


我想,没有一个人有能力接受自己的孩子瞬间就消失在自己生命中。
一个人可以接受打击绝对需要「时间」,也就是俗称「有心理準备」。

一个久卧病床的人离开人世,可以被解释为「解脱」,塬因就是不管当事人或是身边人都已经有足够的心理準备。
所以「心理準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强大因素,几乎任何事只要有心理準备都可以找到因应之道。

遗憾的是,人生有很多事情都不会「预告」而给你足够的时间去做心理準备。
以内湖女童命案来说,整个事情就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然后又引起媒体很大的关注,这对当事人来说,痊癒期肯定会更久,因为家属还要花心思消化他人的反应,这件事变成公共事件,这对当事人来说,负担绝对更大。

之所以提出这一点,只是希望社会大众真正地重视公共安全,否则,我们的关注只是一种「新闻反应」,几天过后就会被更大的新闻淹没,然后让当事人独自面对整件事情的后遗症,那会是很大的落差。

其实这个事件本身,群众可以参与之处本来就很少,甚至连司法都未必有群众置啄的空间,家属的痛楚也不是群众可以分担的。
这当然不是任何人的错,因为苦难的本质就是如此。

当年,若不是想到上帝也曾在十字架上失去爱子,我想,真的很难走过来。
苦难,只能被理解,很难被解释。
如果连车祸都需要花这么长的时间,稚女遭兇杀的惊恐是无法想像的,可以预期的是,悲伤与难以置信的不真实感,将会如海浪一样,一波一波汹涌而来,只能请大家为家属祷告,这是比你预期更漫长的復健之路。

除非整个社会真的在好几条人命之后(包括捷运随机杀人事件)完全被唤醒「社会安全意识」而紧盯政府有所作为,否则,又是不了了之。

我们很容易回到本来的生活,但是当事人呢?
不只是这样的悲剧,其实你我生活中遇到的意外,都是一样的,我们对别人遭遇的苦难都需要更有深度的同理。

社会的进步是集体的,不是个别的,天佑台湾更成熟!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