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曾服务马鞍山矿场的信义会恩光堂,在矿场结业后,塬址曾改建成恩青营,当作煺修营舍之用,及后也结业。目前则成为「鞍山探索馆」,让公众人士探索及认识马鞍山「工业遗产」、「矿村遗产」、「宗教遗产」及「自然价值」。

曾服务马鞍山矿场的信义会恩光堂,在矿场结业后,塬址曾改建成恩青营,当作煺修营舍之用,及后也结业。目前则成为「鞍山探索馆」,让公众人士探索及认识马鞍山「工业遗产」、「矿村遗产」、「宗教遗产」及「自然价值」。 (照片提供/鞍山探索馆)

马鞍山是一个中港台都有的地区,而对香港来说,是一个位于新界沙田的山峰,上世纪80年代在山脚开发成新市填,近年更有铁路到达。

至于山上则曾拥有铁矿矿场,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全盛时期的矿工与家属合共约逾一万人,这矿村生活艰难,还好能得到天主教教会和基督教教会(信义会)的支援,包括物质和心灵的关顾(信义会在此建立恩光堂)。及后因为矿场的结业,教会的事工也相继停止。恩光堂塬址曾改建成煺修营舍之用的恩青营,及后也结业。

近年文化保育深受社会大众支持,而信义会也让教堂塬址在修葺后开放为「鞍山探索馆」,日前其负责同工、基督教香港信义会服务服务经理樊文韬接受专访,介绍昔日的矿场,以及当年信义会如何与矿工及其家属一同成长。

 

 

接受专访的基督教香港信义会服务服务经理樊文韬,曾多次採访马鞍山矿场的居民,更曾多次前往台湾从事有关的事工,因为不少老矿工移居当地。

接受专访的基督教香港信义会服务服务经理樊文韬,曾多次採访马鞍山矿场的居民,更曾多次前往台湾从事有关的事工,因为不少老矿工移居当地。 (摄影/记者王志宏)

昔日马鞍山村村民合照,当年普罗大众拍照不是容易的事,而且照片事隔多年还能保存下来,对照片中人及其家属来说极为珍贵。

昔日马鞍山村村民合照,当年普罗大众拍照不是容易的事,而且照片事隔多年还能保存下来,对照片中人及其家属来说极为珍贵。 (照片提供/鞍山探索馆)

逾万人居住

塬来香港曾有矿场(位于马鞍山),相信香港年轻一辈,甚至马鞍山居民也未必知道。

马鞍山在上世纪初已发现铁矿,但由于技术所限,直到1948年才开始有有系统及规模的开採,营运公司为大公洋行(由台山人余荣金创立),将铁矿出口至日本。

当时刚好是二次大战后、国共内战期间,大批民众由内地移居香港,正好为矿场提供所需的劳工,主要来自湖南、湖北、河南及河北等省份,当中很多人是身怀绝技,但因为战乱而无法重操故业,出卖劳力为生也不失为一条出路,在此艰辛地生活。

「矿场全盛时期有逾3000名员工,加上家属,有逾万人在此居住。」

 

 

矿工子弟透过信义会恩光堂以及信义学校而改变人生。

矿工子弟透过信义会恩光堂以及信义学校而改变人生。 (照片提供/鞍山探索馆)

曾服务马鞍山50年的第二任恩光堂牧师张子骞(前排中间黑衣者)。

曾服务马鞍山50年的第二任恩光堂牧师张子骞(前排中间黑衣者)。 (照片提供/鞍山探索馆)

生活困难

矿场当时行公队制,即是一名工头手下有多名员工(由十多人至百多人一队不等),大公洋行发工资是给工头,再由他发下去。如此的外判制度,容易出现剥削问题。而且矿工的工资是算日薪,如果每天工作是足够生活,但通常每月只有一个多星期的矿场工作,所以多有副业,像是销售家乡美食等等。

 

 

240ML矿洞(即海拔高度240米)早于上世纪50年代兴建。

240ML矿洞(即海拔高度240米)早于上世纪50年代兴建。 (摄影/记者王志宏)

马鞍山目前一片绿油油的山坡,昔日是露天採矿的位置。

马鞍山目前一片绿油油的山坡,昔日是露天採矿的位置。 (摄影/记者王志宏)

危险和不健康的工作环境

矿场的工作其实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如:塌坡,因为是矿洞的开凿,虽然会放入石头填充,但是多少都会影响到结构,造成内裡的鬆散。同时,矿工也常须面对被掉下来的石头击中、各种爆炸的波及,以及矿斗车翻车等等。

不只高危险的工作环境,还包括会有肺积尘的问题,即是矿砂等不同的杂物,跑进肺内而没有离开,导致肺结核病。会有肺积尘是因为他们进入矿场没有足够的保护装备,而当中多污浊空气,加上洞内容易有各种的沼气、毒气,对矿工的健康大有伤害。所以矿工入矿洞时会带雀鸟入内,由于雀鸟的肺容量较弱,若遇上敏感的空气或毒气,容易不适,或者奄奄一息、甚至死亡。而矿工可以因此而看看有没有问题。

上世纪初马鞍山已发现铁矿,但真正有系统又有规模的开採,是由在1948年在此营运的大公洋行开始。图为洋行昔日的办公室。

上世纪初马鞍山已发现铁矿,但真正有系统又有规模的开採,是由在1948年在此营运的大公洋行开始。图为洋行昔日的办公室。 (摄影/记者王志宏)

矿村也有医务所,昔日每月定期有医生来看诊,但严重病况需要前往九龙处理 (单程通勤逾3小时)。

矿村也有医务所,昔日每月定期有医生来看诊,但严重病况需要前往九龙处理 (单程通勤逾3小时)。 (摄影/记者王志宏)

信义会的事工

二次大战后,香港百废待兴,矿村这个新兴的地区情况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面对居民生活困难,无论是天主教教会或基督教信义会,都在矿村提供多种社会服务。1950年,信义会于马鞍山矿村建立教会(恩光堂),更在1952年建成信义会在香港的首座教堂式教堂,派出的同工包括賈永振牧师和张子骞牧师等人,从事传福音和各种社会服务,包括教育、救济和医疗援助等事工。

教会也有物资的派发,在饮食方面,有奶粉、起司和罐头等等。由于村民未见过起司,还曾闹出把起司当作肥皂的趣闻。「教会派发的物资,还有各类服装,有时在衣服的口袋内有美元在当中,是外国人刻意放进去的。」

教学方面,在此设立信义学校(小学),学生多是矿工子弟。在1953年开始,最初只有两叁班,1962至1967年左右是全盛期,有二百多名学生。「牧师会为学生写升中学或大学的推荐信,改变他们的一生。同时,不少矿工子弟,名字都是由牧师改的,多会引用圣经的名字,像是彼得、多加、保罗和约翰等等。」

信义会恩光堂并非马鞍山矿村唯一的教会,对面也有一间天主教教堂,但已弃置。

信义会恩光堂并非马鞍山矿村唯一的教会,对面也有一间天主教教堂,但已弃置。 (摄影/记者王志宏)

矿场结业及恩光堂后续发展

矿村在教会的支援下,村民的生活能达到某一水平,不过矿场的营运没有持续下去,因为在外国有更便宜和品质更好的铁矿,所以日本人不再购买,终于,矿场在1976年结业,大批村民的迁离让教会的各项事工陆续停办。而恩光堂塬址曾在1977年改建成煺修营舍之用的恩青营,及后因山泥倾泻而损毁部份建筑物,所以恩青营也结业了。

信义会在2012年开展「活化恩青」计划,让教堂塬址在修葺后开放为「鞍山探索馆」,已在2015年投入服务,让社会大众认识马鞍山「工业遗产」、「矿村遗产」、「宗教遗产」及「自然价值」。

 

 

▌HOT!!! 本周超热门 ▌

祷告多年,父母终信主 郑秀文:我们必须先用信心为他们祈祷,持续的祈祷,不要轻言放弃

你是「分享别人需要」还是「说閒话」? 基督徒当留心舌头 用神的话彼此劝勉造就

新生代小天后 邓紫棋:「让我重新找回希望就是我的信仰。」

上帝,我的Mr.Right在哪裡? 其实真正的重点是这个...

风雨无阻》摆摊只讲两件事 他是牧师,不只来卖咖啡,更要分享上帝的爱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