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人生的痛,有甚么比失去孩子更痛?!

「盖棺前的那一刻,妈咪好想跟随妳到天堂…塬来,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气。…世上最大的痛,是送走妳之后,留在已经没有妳的这裡…但是,妈咪的生命也因为妳,彻底的被翻转。」Dora妈妈苏惠娟在亲手撰写的《93奇蹟-Dora给我们的生命礼物》书中,记录了陪伴爱女近5年的抗癌点滴、如何走出丧女之痛,再次经歷信仰重生,以及下半生要为爱而活的真实告白。

在新书发表会上,苏惠娟说:「伤痛会随着时间而减轻吗?答案是:『不会』。所以我决定要和伤痛和平共处。」这句话,令人记忆深刻……

对于这本新书,苏惠娟称它为「苦难的字典」。她承认,写这本书不容易,因为伤口必须一次又一次被揭开;但是也藉着写文章的过程,伤口一次又一次的癒合。

在Dora的最后日子裡 曾对上帝产生连串质疑

很多基督徒,常在面临苦难后,远离了神…

Dora妈妈苏惠娟(图中间)和父母亲出席新书签名会。

Dora妈妈苏惠娟(图中间)和父母亲出席新书签名会。 (摄影/记者吴佳玲)

Dora发病后,苏惠娟一直抱持信心,深信女儿会得医治,即使医生说Dora存活率「只有」30%,但她们听到是「还有」30%的希望,这足以让她们怀抱想望,坚强面对抗癌的艰困歷程。

但事与愿违,Dora的骨肉癌最初发病于大腿,不到5年的时间,癌细胞不断攻城掠地,逐渐转移至肺、肾臟、骨头、口腔、脑部…

苏惠娟承认,身为基督徒的她,过程中曾对神祷告说:「要不就让Dora痊癒,她的脚可以长出来,以后不再需要追踪检查,癌细胞永远从她身上消失,不然就请祢亲自接走她…」

但是在Dora最后的日子裡,身为母亲的苏惠娟对上帝的信心几乎完全溃散,甚至开始对上帝愤怒、绝望,怀疑祂的信实与慈爱。这一连串的质疑,曾让她深陷痛苦中。

在那段日子,Dora同样面临撒但的试探。撒但透过巨大的痛,要让人们对上帝的信心溃散,「但是Dora没有,她从头至尾,甚至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单纯的信靠神。」语气中,可以听出苏惠娟对于女儿的引以为傲,「Dora妳是妈咪心中的英雄」她在书中多次这么写道。

一个关键祷告 人生经歷翻转

看着女儿復塬的希望愈来愈渺茫,甚至到最后打再多止痛剂仍无法止痛时,为人母亲的内心煎熬,若非亲身经歷很难体会。苏惠娟说:「面对孩子的治疗,到底应该在什么时间点上宣告放弃,是最难的抉择。」

直到灵粮教牧宣教神学院院长谢宏忠在一个为Dora的祷告中,看见病房墙上时鐘停在四点,似乎预告着某日的这个时刻,一定有事将发生…就是因为这个祷告,翻转苏惠娟的人生。

「医师曾预测过Dora死时可能的『惨状』,若癌细胞侵袭骨头,她可能全身骨头会断裂;若嘴巴长满肿瘤,可能会窒息而亡,眼睛倒吊…」这对母亲来说,内心会有多大的恐惧,担心孩子最后不能好好的离去。

但2011年1月17日凌晨四点,Dora走的那刻,她塬本因为口腔长满肿瘤而肿胀的脸,慢慢消去,如同未发病前的模样,没有任何医师先前预告的可能死状,而是面带微笑,安然的离开。

那一刻,苏惠娟深受震撼与安慰,因为上帝真的医治了Dora,并亲自接她上天堂。

那一刻,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路以来,上帝信实依旧,从未离弃过她们。

那一刻,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与盼望,她深知将来的某日,会在天堂与女儿再次相聚,在那个永恆裡,将不再有分离…

身为失去孩子的家长,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完全溺死在伤痛中,爱人的能力也被伤痛深深锁死;第二种情况,就是带着悲伤展翅上腾。「我就属后者。」苏惠娟说。

要胜任安慰者角色 必须先经歷苦难

「我深信,Dora经歷的一切苦难,是上帝给我们的功课。经歷这一切的苦难后,我终于明白,要成为一位安慰者,自己必须先经歷过,否则不足以胜任。」

Dora妈妈从一个被安慰者角色转变为安慰者角色。

Dora妈妈从一个被安慰者角色转变为安慰者角色。 (摄影/记者吴佳玲)

从一个被安慰者转变为安慰者,苏惠娟有感而发的说,基督徒学习如何安慰别人,是一件很重要的功课。因为很多时候有心安慰,却因为缺少那份「同理心」或「感同身受」,往往带来更大的伤害。

在陪伴Dora抗癌的日子裡,苏惠娟就曾遇过基督徒如此安慰她:「你应该高兴自己能成为约伯。」可是当时的她,内心极为排斥,一点也不想成为约伯。也有基督徒对她说:「一定是妳的信心不够,所以女儿才无法得医治。」这些看似安慰的话语,却曾带给她很大的伤害。

她认为,基督徒应该要将《圣经》的话语「行」出来,让自己成为一本「活的圣经」,而不是拿着《圣经》中的律法或经文指责他人的不是,因为那并不会成为最好的「安慰剂」,反而使人更远离神。

「真心安慰别人之前,要放下基督徒的傲慢和属灵的骄傲。」她说。

如今,再次回首这场人生风暴,苏惠娟先是为了照顾陪伴Dora,辞去交响乐团大提琴手的工作,最后又痛失爱女,她说自己真的就像《圣经》中的「约伯」,失去所有,一切归零,上帝给她一个崭新的人生。「上帝在Dora离去后,赐给我更多爱的能力,我不再看重属世的追求,人生的下半场,将为爱而活!」

爱的接力赛 走更精采的人生下半场

苏惠娟开始写书后,发现自己有写作的天分。

苏惠娟开始写书后,发现自己有写作的天分。 (摄影/记者吴佳玲)

Dora移民天堂后,苏惠娟很快再回到荣总93癌症儿童病房关怀其他的癌童,这是很多父母做不到的,而且有更多的父母自孩子离去后,不愿再踏入这个「伤心地」。虽然专长大提琴,她却不想再用音乐来谋生,于是和93病房同样失去孩子的妈妈们,组成「走唱四人组」,继续用音乐抚慰人心。

这一年当中,苏惠娟开始在脸书上记录关于Dora和93病房的故事,获得许多迴响,目前已累积超过4千名粉丝。接着,在今年6月,她将这些点滴集结出书,发行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狂销8千本。在书中,看不到任何硬销式的经文或信仰,而是将信仰自然的融入每个故事中,她企盼用温和的方式传福音,做到「请君入瓮,一网打尽」。

她更带着Dora的抗癌故事与Love Life计画进入校园与监所演讲,她发现受刑人其实比学生更容易接受福音。有些高等学府的学生,内心刚硬,因为「骄傲」,认为自己凡事都行;受刑人内心刚硬,却是因为「自卑」,藏在盔甲下的是一颗颗空虚的心,可以装入更多的东西。看到狱中一个个生命的改变,她终于知道上帝要自己经歷苦难的真正意义。

这些就是上帝给苏惠娟的「更多可能」,现在金钱对她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有个富爸爸—上帝,她知道自己不必为明天忧虑。谈到接下来的计画,除了许多演讲邀约外,还要持续写作,因为她深信,Dora的故事不会就此结束,而是会像涟漪一样,一圈又一圈,透过生命影响生命,带出更多动人的故事…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生命的价值在于留下多少爱、带走多少爱…但愿这个明白来的不会太晚-苏惠娟。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