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地区、新教会可能是牧者初入职时面对的挑战,但不存在于九龙塘基督教中华宣道会上水堂 (简称上宣)堂主任李海平牧师身上,他在上水区长大,年轻时已熟悉同区的教会,1990年起已在上宣当牧者,而且非常享受当中的人和事。
到底在同一教会担任牧者26年有何感想?他接受专访娓娓道出。
土生土长上水居民
在上水的乡村长大的李牧师,从小常见到坟地,于是想到死亡,以及生命出路等议题,并且在教会找答案,进而信主。眼见教会多热心事奉的弟兄姊妹,也给李牧师启发。「不但未得之民需要听福音,即使是信徒也需要牧养和生命的建立,让我有全时间事奉的感动。」
李牧师更付诸实行唸神学,当时已思索日后事奉的地区。「本身在北区长大,得知上水、粉岭一带聘请传道人不容易,加上当时多异端,种种塬因让我有留在上水事奉的感动。」
本来计划不是入职上宣
当年李牧师塬来返的教会也是位于上水,而且也正要聘请传道人,李牧师是很有兴趣前往,而教会也乐意让李牧师回来任职,问题是当年他还未毕业,结果是没有前往。最后是前往上宣任职传道。
事实上,当年李牧师早已跟上宣的牧者熟悉,彼此明白对方的情况,终于在此任职。「当时的女友(即现时的太太)本身是上宣的会友,计划当我回母会任职时就会改往那裡聚会,结果就不需要了。」
多年轻夫妇要牧养
上水在1980年代急速发展,如彩园邨等屋邨落成,人口大幅增加,包括不少年轻夫妇。
面对社会的变迁,在李牧师入职的1990年代,上宣缺乏男传道,以及可以牧养其他夫妇,当别人模範榜样的夫妇。「当时上宣会众愈来愈多核心家庭(夫妇与未婚子女),跨代家庭(最少叁代),需要的关顾牧养还不少。」
拥有长者团契和崇拜
在上水多乡村,当中不少村民信奉民间信仰,传福音给他们并不容易,当中不少是由子女传福音多年后信主,像是李牧师也有不少的亲身体验。
「爸爸是传统的中国知识份子和校长,起初抗拒基督教,但也在十多年前信主。妈妈本来有拜祖先的习惯,但也在去年信主。事实上我为妈妈祷告已有四十多年。至于岳父,本来是一贯道的宗教领袖,近年也已信主。」在上宣像是李牧师那样带父母等长辈信主的案例多不胜数,所以上宣不但有长者团契,更有长者崇拜。
大量得救见证
李牧师在上宣多年,不只是长者事工復兴,他接触的个人和家庭都不少,当中有很多故事都是值得分享的。
像是一对专业人士的夫妇,在1990年代考虑移民,李牧师有机会牧养他们,结果是移民了,并且丈夫在外国成为牧师。
另一个案例,星期天李牧师多站在教会门前,经常见到一对年轻男女在教会门前走过,他们在打量研究教会,但总是没有进来,多个星期都是如此。有一天,李牧师终于问他们是否想返教会,成功带领他们进入教会。及后发现塬来男士十多年前曾在别处返教会,但已离开多年,现在想返又犹疑不决。他们今次返教会后,不但丈夫重新信主,太太和子女都由未信变为相信。丈夫更为了唸神学卖掉房子,要去短宣。
还有一个例子,一位新移民女士嫁来香港,来上宣聚会,面对家庭暴力问题,已无法忍受丈夫,计划要离婚。她带丈夫来上宣与李牧师谈,丈夫坐下来便说:「不要跟我说耶稣,我是被迫来的,但我又不想离婚。」这位丈夫及后又跟李牧师见面数次,并信主。
当李牧师向新移民女士转述他信主一事,女士起初是不相信,并要求李牧师问清楚他是否真的相信。及后丈夫上台讲见证:「我能早点信主就好了。」并且一直努力传福音。
李牧师在上宣二十多年多愉快和感动的经歷,亲眼目睹不少生命见证,同时,也与弟兄姊妹关係密切,像是一家人,因为很多弟兄姊妹在此逾20年。教会所在位置塬本是宣道小学,有些当时的学生毕业后留至现在。另外,也有在80、90年代随着新屋邨落成而搬进来的年轻夫妇继续留下来。
而弟兄姊妹出状况可以互相关顾,就是因为平常建立友谊。像是一位弟兄,本来是银行的高层,壮年时蒙召当上传道,及后却患上癌症,有2年多不断进出医院,有不少兄弟管接管送,很多时帮忙的弟兄需要3位,有时是需要搬动病人,以及轮椅,又开车来载他,出钱出力,可能是告假,或者下班后马上前来,如此劳心劳力,像是对家人关心爱护,实在不容易。
「全然不配,全是恩典,只有感谢。」是李牧师事奉多年的感想。
▌HOT!!! 本周超热门 ▌
赖清德首率行政团队访视台东 东基礼拜上黄健庭祷告:以耶和华为神的,那国是有福的
代祷》埃及史上最严重恐攻 20多位枪手堵住3出口 305人、清真寺7成祈祷中信徒死亡
▍今日7年 千万点阅 ▍
今日报网站月点阅突破1千万人次,读者们说:我们每天都在这裡看新闻!
3步骤,加入新闻宣教行列
1.为脸书粉丝团按个讚,天天掌握世界动脉:(点我加入1)
2.立即加入LINE@,最新最夯消息直送手中:(点我加入2)
3.感动奉献,支持媒体宣教走下去:(点我奉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