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菸不只为了自己健康加分,更能在工作获得更多的助益,提升自我形象。
吸菸有害身体健康,众人皆知。但你知道吗?随着健康意识的抬头,戒菸俨然已成为职场和大环境趋势。台湾《菸害防制法》新制已于2009年1月11日实施,3人以上室内职场禁止吸菸。另外,立法院也修法,行车抽菸者,7月起将开罚600元。
6月3日是禁菸节,在美国加州开业的黄珊珊医师指出,不少上门求助的患者想要戒菸的理由,除了健康因素,更是因着职场环境的改变。许多公司开始推行戒菸运动,主管也因健康意识提升及配合公司政策,改掉吸菸习惯;但多数吸菸者仍是较底层的员工。
为了改变职场上他人的看法,并脱离群聚抽菸的团体,这些较底层的员工也开始寻求戒菸管道,盼改掉此陋习。
精神上瘾比身体上瘾更难戒
黄珊珊认为,「帮助戒菸比戒毒更困难。」即便知道吸菸可能引发多种癌症,但因为不会出现立即性的伤害,多数人很难立刻下决心对抗「菸瘾」,因为香菸中的尼古丁会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吸菸因而伴随提振精神,但也因此戒菸者突然被抽离尼古丁时,会出现精神不振、思绪不清、发抖或心律不整等「戒断」症状。
对抗戒菸的戒断症状,可使用尼古丁吸入器或是尼古贴片改善,但困难的是,更多人将吞云吐雾的过程,视为对抗压力、思考、享受,甚至是某种「活着的感觉」。因此,对黄珊珊而言,协助戒掉这种「精神上的瘾」比「身体上的瘾」更加棘手。
所谓「精神上的瘾」,是一种自己製造的「幻梦世界」,是一种捨不得放掉的习惯或享受。除菸瘾外,爱情、工作、名利的追求都可能成为一种瘾,追求过程中,会让自己觉得有安全感或有价值,进而活在自身建筑的世界。其实,上述情况都和抽菸一样,会影响身体贺尔蒙变化,而一旦被抽离,就开始发生心理或生理上的不适。
建立在神国裡的 永远不会被抽离
「如果上帝写一封信给你,开头的叁个字是,孩子我…,你觉得他会怎么继续讲下去。」这是某次黄珊珊参加祷告会,牧师给的一道题目。于是她开始思考,「如果『孩子』指的是我自己,上帝会想跟我说些什么?」因而促成〈孩子,我…〉这首诗歌的诞生。
写歌过程裡,她思索着,神创造天地时,早已为我们预备所需。「我们依赖、追求的事物,许多时候其实是不必要的,更不需要为了失去它而感到不安。」
如同面对许多令她头痛的菸瘾患者般,盼选择将一切建立在神国裡,永远不用担心菸瘾戒断的后遗症状。
【禁烟节小知识】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东虎门开始焚烧收缴的鸦片,在18天内共销毁237万6250斤鸦片。当时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偏林则徐与歷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叁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这就是6月3日禁菸节的由来。
〈孩子,我…〉
词/曲:黄珊珊
孩子我不忍心看着你哭
难道你不知道这样我会心痛
我给世界光的那天心裡想的是
点亮你空虚黑暗的心田
孩子我不忍心听见你说
世上没有容你的空间
我给世界海的那天我想的是
你海阔天空的胸襟
你的泪落下都要笑一笑
让你的笑让我听到
最长的煎熬
是因为你放不掉
你那首那首让你心碎的旧调
孩子不要让我为你伤忧
因为我亲手为你造过星球
别人的世界和你相反地转
你还是要像日光照耀
你的泪落下都要笑一笑
让你的笑让我听到
最长的煎熬
是因为你放不掉
你那首那首让你心碎的旧调
放掉~~
我的泪落下都要笑一笑
让我的笑让你听到
你受的煎熬
是因为我放不掉
我那首那首让我心碎的旧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