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从社区营造到社会企业,黄天人牧师创办天人岩屋,为找回神起初的心意及人类的价值;秉着领受到的异象,他致力造就青少年成为榜样和领袖,门训他们成为宣教士或国际志工。

从社区营造到社会企业,黄天人牧师创办天人岩屋,为找回神起初的心意及人类的价值;秉着领受到的异象,他致力造就青少年成为榜样和领袖,门训他们成为宣教士或国际志工。 (照片提供/黄天人牧师)

偏僻纯朴的新竹内湾油罗溪畔,有一间传说中的「攀岩教会」,负责人黄天人牧师,在此精心打造一座玻璃採光的「天人岩屋」,专门操练一批「内外兼修」的青少年领袖。

长年穿着运动衣裤、黝黑、高瘦精实,喜欢养鸡、养流浪猫狗,乍看之下,黄天人像一名爱运动的业余农夫;进一步言谈中发现,其拥有优异的洞察力与学习力,举止中透出一股捨我其谁的行动力,颠覆一般人熟知的牧师形象。

他所带领的青少年,不仅是攀岩、溯溪及精通「五项战技」的高手,更以有机农耕、绿能环保,实践上帝创造人类与世上万物的心意;耐人寻味的还有,这群具礼貌、有爱心、肯吃苦等品格能力的青少年,同时能成为防灾救难、第一线服务人群的志工或宣教士。

「天国近了,我要悔改。」塬是台北市人的黄天人,蒙召后立志去没人想去的地方传福音;前期曾到客家村服事,塬本很受挫,但后来领受异象,致力造就青少年成为领袖,门训其成为宣教士或国际志工。

为了实践该使命,2003年黄天人毅然决然改换服事禾场,于偏乡成立「公益企业」模式的家庭教会—「天人岩屋」,全力发展独特的「志工型、环保型、运动型」教会。

他将青少年与中辍生当成「宣教士」来训练,并发展青少年拥有「五项战技」,以此淬砺身心灵,包括学会一轮车、参加「飢饿12」或野外求生30小时,体会缺粮之苦,外加铁人3项—单车、游泳、跑步。 按着表列年度计画,自年首至岁末,藉着攀岩、溯溪、骑独轮车、路跑、单车环岛、野菜辨识、为农民种田等各式活动,以及教导水上和大楼各种救生、逃生技能,进一步培养孩子们带领营队的能力。

即使天仁岩屋身处偏乡,每年却能吸引约600位青少年愿意付费前来受训,其中有高达30%比例成员是第2年回流当辅导员。

地球是最美的教堂,田野是最棒的门训教室 吸引8成未信学生

具备绿建筑特质的「天人岩屋」,与四围花草树木、天地融合一体,并将大自然资源循环利用。

具备绿建筑特质的「天人岩屋」,与四围花草树木、天地融合一体,并将大自然资源循环利用。 (摄影/记者邱子雰)

1995年起,在湖口传统教会牧会9年的黄天人,打造台湾第1间攀岩教会,并于不久后成立社区发展协会,推动教会各项事工,包括青少年志工团队。

因自认牧养专长与负担是在青少年事工上,特别是「适应社会困难」的孩子们,经祷告后的黄天人,2003年转换禾场,于内湾置买一块地,亲手打造出1栋绿建筑—「天人岩屋」,採「家庭教会」模式,带职服事,并以「社会企业」方式,落实门训青少年、传福音的使命。

「我们先加入荒野保护协会,努力在生活层面落实生态神学。」同时担任「生态关怀者协会」理事长的黄天人,深度投入各项生态事工,对人与土地「和好」十分有负担。

具绿建筑特质的「天人岩屋」,室内外的桌椅、地板都是旧木再利用,大片玻璃为装潢,採光极好,与四围花草树木、天地融为一体,可在此种菜、养鸡、烧柴、洗澡,将大自然资源循环利用。

一年中,「天人岩屋」工作室各式营队活动不断,暑假是热门时段,共开办3类营队:1)单车环岛;2)野外求生和农村体验营;3)6月份依家长需求,针对应届业生开办「毕业生营队」。

参与活动的孩子们有80%是未信者,家长也愿意付费将孩子送来受操练;黄天人可公开在营队生活中传福音,且孩子们不会拒绝。

每月举办1梯次的单车环岛,带领青少年走到户外享受上帝创造之美,健身之余又可操练毅力;野外求生营队则是为因应当前极端气候所做的训练,前3天会学习技能,举凡缝衣、烧菜及砍竹自製锅碗,让学员藉此换攀岩工具、木炭及柴米油盐和粮食,「因为之后30小时完全没水没电」。

暑假阶段每5天开办1次、全年开办8次的农村体验营,带领孩子们种菜、种田,内容还包括体验「飢饿12小时」及「战争后可能的结果」。

会中播放国际照片与纪录片,传达「全球平均3.9秒就有1名孩子死去」的现象,藉此设计活动、体验受伤者的苦处,激发孩子们的爱心与同理心,进而乐意参与奉献。

每年4-5月开始的溯溪季,是体验教育中较高级的项目,年满18者可参与练习、考溯溪证照。溯溪资歷已有20年的黄天人,也是C级攀岩教练。

保罗织帐棚 他们办营队

「天人岩屋」负责人黄天人牧师全力发展独特的「志工型、环保型、运动型」教会。

「天人岩屋」负责人黄天人牧师全力发展独特的「志工型、环保型、运动型」教会。 (照片提供/黄天人牧师)

到底什么是「家庭教会」模式?事实上,在「天人岩屋」裡看不到教堂,而是透过在上帝创造的大自然裡感受、在营队中带领祷告、在生活中以身作则,教导青少年活出基督的爱与品格。

「他们都知道我们是牧师、师母。」每逢週五、週六安息日时,黄天人与怡洁师母就会开始外出,巡迴牧养几个家庭。 那么,「社会企业」模式又是如何运作的?

「我们不收奉献。」保罗边织帐棚、边传福音,黄天人则是成立工作室,以收费、开办各种营队的方式自给自足,为的是牧养青少年、进入其家中传福音,引领全家归主,建立家庭教会。

「凡是要报名参加营队的,家长必须先来参加座谈会。」黄天人认为,家庭是最重要的「成全」系统,所以激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生命建造,一起培养他们拥有礼貌、孝顺、吃苦、爱心等品格。

「我们有神奇的吸引力!」每年暑假一到,就约有30位青少年自国内外各处轮流回到天人岩屋。

此外,每年9月黄天人即展开家教会的聚会行程,首先会开列聚会孩子的名单,「不是探访,而是聚会」;孩子必须是小帮手或助教以上,才符合聚会资格。营队中3-4位孩子将共同邀请自己家人与黄天人全家一起用餐,孩子必须煮12-15人份,「验收他们在营队中学得的烧菜本事,(我们)并进入他们家中吃喝、建立关係、传福音。」

「天人岩屋」还门训另一种门徒—暑假实习生。他们可能是选修「服务学习」课程的大学生,像是今年就有10位经学校甄选、家长同意的学生,在此实习至少1个月;也有一些来自神学院的学生,因去年开始,已有教会看见该领域的价值,差派青少牧区的孩子前来实习。

「这些实习生十分不容易」,他们必须从小事做起,在1个月内学习成为营长,包括带小队、学辅导、学体验教育、家庭教育、生活教育等能力,他们都与天人岩屋建立了良好关係。

(未完待续。更深入的天仁岩屋见证,请锁定基督教今日报)

【看更多好心闻,欢迎加入今日报Line生活圈】

● ID:@IOB5227J
● 手机直接点入加入:(点我)
● 行动条码:

Line@行动条码扫描。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