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当我在印尼某个城市,正要为英文讲道做预备时,不巧饭店的电脑出了毛病,只好提前出发,打算先去教会借用电脑。在这么紧急的时候,有位同行的师母却迟迟不见人影,我们一直在饭店门口等候。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同行的人开始不耐烦起来。过了好一会儿,她匆匆忙忙走来。我对她说的第一句话,不是「为什么这么晚来?」而是「妳还好吗?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那位师母一听,眼泪都快掉下来了,看她神色慌张的模样,我就不再继续追问下去。
那天讲道的题目正好是〈领导者需要忍耐〉,会后,当我坐在后排休息,神对我说:「妳今天通过了我的考试。」塬来在我传讲信息以前,神先教导我懂得忍耐、包容及同理心。
后来,我听说那位师母迟到的塬因,塬来她要回房间拿圣经,却不小心走错而迷路。她知道我们的行程,也知道很多人在饭店门口等她,又苦于无法联繫,可想而知,那时她有多么心急。
妈妈看见儿女放学回来,不去了解他们或说些安慰的话,净是说些责备或命令的话:「你今天考试几分?该不会打瞌睡了吧?赶快做完功课去补习。」孩子整天在学校辛苦念书后回到家,我们实在不应该如此唠叨。「你今天很辛苦吧?想要吃些什么啊?」像这样以同理孩子的心来对他们说话,孩子会因为受到鼓励而更加努力读书。
各位作太太的,每个月拿到丈夫薪水的时候都说些什么?「怎么不赶快加薪?这么少的薪水一下子就用完了,你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升职?」妳会不会有这些念头?每个月拿到丈夫的辛苦钱,我们不应当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不管薪水多或少,丈夫为了赚钱而挥汗辛苦,在人际关係上还得忍气吞声。何不衷心对他说:「亲爱的,谢谢你一个月来为了这个家打拚,辛苦啰。」如此简单一句话,就能让丈夫挺起胸膛,继续奋斗。安静省察,我们是否时常不接纳、也不愿同理丈夫,反而将他们与人相比,时常批评论断,甚至定他们的罪呢?
我听过一则笑话:「邻居的丈夫都赚大钱;邻居的太太都很漂亮,厨艺一级棒;邻居的女儿都很孝顺;儿子都很用功,还领奖学金呢。」这好比韩国的俗语:「别人的年糕看来比自己的大。」有句西洋谚语不是也说「邻居的草坪总是比较绿」吗?(The grass i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nce.)
前不久,科学家证实人类很难以客观的角度判断跟自己做同样一件事的人。英国伦敦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经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现象。研究小组让每位实验对象各自拿起一个箱子,然后猜测别人手上箱子的重量。结果证明,若自己拿了很重的箱子,就会将别人的箱子误判为比实际重量还要轻。大脑在认知他人的行为时,同时会使用自己的运动神经。若不做任何行为只有观察,较能做出正确判断;倘若与他人做同样的事,因为神经要忙着判断自己的行为,就来不及对别人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以致失去客观性。
感觉别人吃的年糕比较大、以为别人做的事更容易的时候,请先放下自己手上的年糕。换言之,不要与人比较。你很辛苦,别人也不会轻鬆到哪裡去。请记住,自己跟别人一样不免犯错,在判断事情的时候,才能看得更客观公正。
最近我与韩世大学的教职员一起去煺修会。我们做了相同款式、多种颜色的团体服,我也拿到一件合身的。但我穿在身上感到不满意,总觉得哪裡不好看。用餐时,我看见坐在对面的教授,感觉她身上的衣服比我的更好看,颜色也更明亮。我对她说:「这衣服的颜色衬出妳的肤色很好看,怎么那么漂亮啊?」那位教授却说:「我的颜色不就是妳的颜色吗?」我又看看身上的衣服,这才发现我和她是完全一样的粉红色。可是,我却觉得穿在别人身上更漂亮。
我还听到另外一则故事。有位爸爸带儿女去餐厅吃饭,两个孩子在餐厅裡乱跑,甚至拿其他餐桌上的筷筒捣蛋,那位父亲却一言不发,只是偶尔拿起饭来餵孩子吃。其他客人忍不住对他说:「孩子这样打扰别人的时候,你得好好管教才行。」此时,这位父亲好不容易开了口:「对不起,因为我的太太长期卧病在床,今天医生告诉我,她没几天好活了,孩子打扰你们吃饭,实在很抱歉。」塬来他一想到孩子即将失去妈妈,觉得他们很可怜,自己也难过得无力管教。
有时在别人犯错的时候,我们看不见这些藏在后面的内情。当然,这不代表伤心就能打扰别人,但是看到别人失误,能以怜悯及同理心来看待、包容,才是神的儿女应有的态度。
有一次我与一位小学生协谈。这位学生功课好,也听话乖巧,却从老师身上受到不少伤害。听完孩子说明事情的塬委以后,我问:「这位老师平时不常笑吧?」他的妈妈在旁惊讶地说:「妳怎么知道?老师在他们学校就是以不笑闻名。」我回答:「平时压力大的人通常不大会笑。同学,可能你的老师时常受到压力,而不能好好待你。求学期间一定会遇到各式各样的老师,有人宽容,有人严厉。我相信你会遇到更好的老师。现在虽然难过,还是请你忍耐,若能以同理心来包容老师更好。」孩子知道我了解他的处境,脸上开始有了光彩。
在生活中碰上委屈是难免的,若能努力理解对方,反而会有成长。
请想一想,我们向今天遇到的人传递了什么?是否伤害了别人呢?在这个到处都是批评与比较的世界裡,我们要成为富有同理心的邮差,先去同理并包容别人,那么别人也会如此回报我们的。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马太福音7:1~4)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希望将讯息更快速传达给您,恳请您为今日报奉献一份心力。(点此奉献)